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意識,人具有意識,而動物沒有意識,因此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也就是可以分析事物,認真的觀察事物,還可以創造和使用各種工具。我們人類也是動物,但是可以憑藉這一區別就稱爲高級動物。但高級動物和低級動物不可以雜交麼?在動物學上雜交大概意是兩個不同種個體孕育的生物,顯然,人和其他動物當然是不同種個體,那疑問來了,爲什麼人和動物不能雜交呢?

伊萬諾夫的雜交實驗

1、伊萬諾夫的第一次實驗

在前蘇聯時期,生殖生物學家伊利亞.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做猩猩生殖實驗,實驗過程甚是曲折,但留下了“猩猩人”這個不知是真是假的傳聞。但猩猩人真的存在過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專業的猩猩人名詞?

伊萬諾夫畢業於哈爾科夫大學,他在動物人工授精上有相當的造詣,這個技術改善了當時的俄國農業中蓄力與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得到了沙俄的極力支持。伊萬諾夫並沒有止步不前,隨即提出了大膽的猜想與嘗試,他想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嘗試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雜交。

圖爲伊萬諾夫

但是由於經歷十月革命的蘇聯條件非常艱難,國家無法給伊萬諾夫提供充足的研究條件,但伊萬諾夫並沒有放棄,依舊找渠道來滿足自己的研究,最終伊萬諾夫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尋求到了支持,但是不如人意的是隻能提供實驗基地,資金需要他自己來想辦法,但是有個實驗基地對於伊萬諾夫十分滿足了。伊萬諾夫知道這個實驗自己的資金根本不夠,所以他又回國尋求蘇聯高層請求爲他的研究撥款,幸運的是得到了蘇聯高層大力支持,並且高層官員認爲如何研究成功可以解決“唯物論”和“宗教的決定性”問題。因此伊萬諾夫成功得到了資金幫助還有實驗基地。

這樣在1926年11 月,伊萬諾夫和他的兒子以及一名學生來到了巴斯德的西非的研究基地。但是第一次研究實驗失敗了,根據資料得知第一次實驗是用母猩猩和人類精子,據傳聞精子是由這對父子提供的,小編認爲這也有可能,因爲實驗基地的條件設備不是一般的差。正當伊萬諾夫準備實施第二次實驗,由於資金耗盡,第二次實驗的計劃只能停止,隨之他們返回了國內。

2、伊萬諾夫的第二次實驗

蘇聯學院認爲伊娃諾夫在非洲與當地人關係搞僵後十分不滿,取消了資金的幫助,幾經周折,伊萬諾夫得到了國內幾名著名科學家的支持,得以繼續進行他的第二次實驗。

此計劃是雄性的黑猩猩與人類女性雜交,這個消息傳出,有5名志願女性主動寫信請求參與伊萬諾夫的雜交實驗,看到這一切還挺順利,但是好景不長,這些要被實驗的大猩猩不太適應這個高加索地區氣候,實驗開始變的不太順利,從1928年到1929 年,僅僅只有一隻大猩猩滿足實驗要求,但是因腦出血死亡。

到了1930年,從非洲來的大猩猩馬上到達,但突發事件結束了他的實驗:由於政治動盪,伊萬諾夫以及同樣在做靈長類動物生殖研究的科學家們失去了工作,而伊萬諾夫還遭到了政治指控,最後被流放阿拉木圖。雖然在1932年時伊萬諾夫得以提前釋放,但最後卻不幸病逝。

這樣實驗從此停止,實在令人遺憾。但有傳聞後人做了類似實驗,也誕生過猩猩人,但是傳聞終究是傳聞,無法證實是否真的可以人與動物能雜交。

據說伊娃諾夫在中國也做過類似實驗

爲什麼會有生殖隔離?

在理解生殖隔離之前,我們需要先定義:什麼是物種?

大自然的演化是神奇而複雜的,而那些定義,都是我們爲了理解自然方便而人爲約定的。我們課本中使用的物種定義:物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物種是由共同的祖先發展而來的,是生物繼續進化的基礎。不同物種的生態特點不同。這種定義強調“生殖隔離”這個概念,在這個體系下,物種演變至產生“生殖隔離”,我們就說一一種新物種誕生了。

所以換個角度來想,並不是因爲生殖隔離而存在各種各樣不同的物種,而是因爲存在各種各樣不同的物種,所以有生殖隔離。

一個新物種的誕生有兩個必然條件:首先,它必須得是一個新物種;其次,它必須能夠活下去;最後,它能夠自行繁衍出新的後代。

所以在生物之間進行雜交的時候一般會產生如下這些情況:

1、物種差別太大無法受精

這裏舉一個簡單一點的例子,蒼蠅的精子長達6cm,而人類的卵子僅僅只有不到2mm,你覺得蒼蠅的精子能夠和人類的卵子進行受精麼?

我舉得這個例子可能還相對極端一點,其實精子和卵細胞就像一把鑰匙和一把鎖,卵細胞有表面配體受體,只有相對應的精子才能夠打開這把“鎖”,從而產生受精卵,就好像袋鼠和牛蛙,即便二者交配了,也無法受精。

圖爲蒼蠅的精子

2、染色體結構相差太遠

假設,牛蛙的精子成功突破了袋鼠卵子的防線,準備誕生一個新的生命,但是由於二者的染色體結構相差太遠,負責發育和代謝的基因序列不一樣,表達出各自奇怪的蛋白質,卵細胞很有可能分裂亂套、代謝紊亂,無法存活。

3、無法繁育後代

就好像獅虎獸。獅虎獸是雌性老虎與雄性獅子交配產生的後代,二者成功受精,基因也可以得到正確的表達,但是由於其染色體的數量是奇數,所以獅虎獸無法產生後代,並不能看成一種獨立的物種。同理的還有驢和馬交配產生的後代騾子。

圖爲獅虎獸

其實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從地球有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物種之間都能夠自由交配併產生後代,那麼世界上將都是各種各樣的“怪物”,從某種角度來講,也可以理解成只有一個物種。正是因爲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導致了不同物種之間各種各樣的進化方向,所以使得不同物種之間的羣體適合度得到提升。換個角度來講,正是因爲不同物種導致的生殖隔離,才使得物種進化更有方向性,才更加強大。

人類與黑猩猩能夠產生後代麼?

言歸正傳,假如伊萬諾夫的實驗並沒有被終止,人類和猩猩能夠產生後代麼?

經過基因測序,科學家早前就發現了人類與黑猩猩基因相似度高達96%,這足以證明人類與黑猩猩是近親。然而那4%是決定於人類與黑猩猩聰明差異,稱爲聰明基因。

但即便如此,人類和黑猩猩都屬於人科分類之下,就好像同屬於貓科的老虎和獅子一樣,所以很多人猜測其可以產生沒有生殖能力的後代,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很多主流科學家都認爲人類和猩猩是無法產生後代的,但這畢竟涉及倫理問題,我們寧願默認人類和猩猩無法產生後代,也萬不可去做這種涉及倫理、有違道德的實驗,這也是伊萬諾夫的實驗註定失敗的重要原因。

人類和所有生物都有生殖隔離麼?

大家應該都知道,生殖隔離一般分爲三種情況: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

基因突變是由於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染色體變異自然是指染色體的數量發聲了變化,那麼基因重組稍微複雜一些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基因重組沒有產生新基因,所以不能產生新的性狀,但能產生新的基因型。

要出現生殖隔離要經歷了下面三個階段:

首先是物種之間有部分基因發生改變,然後那些發生改變的基因需要適應新的自然環境,繼而被自然環境保存下來。最後纔到了地理隔離,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最後一步,你前兩步做得再好也徒勞無功,畢竟做事不可以有頭無尾,正是因爲地理隔離將不同的生物分割開來,經過千萬年的變化,不同的生物羣體沒有任何基因交流,各自在自己進化的道路上前進,所以逐漸也就有了生殖隔離。

而在進化過程當中,人類是一個高智慧羣體,一直都在自己進化的道路上前進並且與其他生物沒有任何的交流,所以逐漸隨着時間推移,我們人類也與其他物種之間產生了生殖隔離。雖然進化論中提到人類的祖先是猿,但是經歷的數千年的演變,各種靈長類動物與人類早已經是兩個世界,由於各種原因:時間,地點,事件等等等等導致了我們成爲人,充滿智慧的人。

當然,如果你要問我歐洲人和亞洲人之間爲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我可以這麼回答你:世界各地的人不存在生殖隔離,因爲我和外國友人的基因大都是相同的,隨着科技的發展飛機,輪船,讓世界各地的人們交往更加密切,所以說人類之間的生殖隔離幾乎不可能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