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每一處的風景都充滿了神奇色彩和無窮無盡的樂趣,比如螳螂在交配完成後,一般情況下雌性螳螂會把雄性螳螂喫掉,爲了完成繁衍後代的事業,雄性螳螂真的會心甘情願奉獻自己的一生嗎?

性食同類:並不是所有雄性螳螂都會被喫掉

螳螂在民間多被稱爲刀螂,除了極地之外在地球上廣泛分佈,螳螂大家族中有超過2000個成員,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螳螂主要有中華大刀螂、棕靜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蟲,也是性食同類者。到底什麼是性食同類呢?在自然界中,一些動物在完成交配過程後,就會將對方喫掉,這種現象被稱爲“性食同類”。

圖爲《昆蟲記》中關於螳螂性食的記載

在世界最著名的《昆蟲記》中就記錄了雌性螳螂在交配後,是如何喫掉雄性螳螂的畫面。那麼爲何雌性螳螂會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喫掉自己的伴侶呢?生物學家通過實驗分析後發現,在雄性螳螂的體內有一種豐富的營養物質,這種物質有助於雌性螳螂更好的繁育後代,而且雌性螳螂在孕育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是異常的驚人,只有儲備豐富的能量才能更好的繁育後代,所以生物學家認爲雄性螳螂是爲了自己的後代,纔會做出這種犧牲的行爲。

在相關外媒發表在《Biology Letter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示:“不是所有的雄性螳螂在交配後都會被雌性螳螂喫掉,有些雄性螳螂可以僥倖逃脫。”比如在雌性螳螂喫飽的狀態下與雄性螳螂完成交配後,它們就不會喫掉雄性螳螂,那麼反之,在雌性螳螂飢餓的狀態下完成交配,它們會無情地對雄性螳螂下手。

圖爲在交配過程中受傷的螳螂

對於雄性螳螂來說,每一次遇到雌性螳螂它們都是如履薄冰,似乎這就是它們的世界末日永遠看不見明天的太陽,當然對於雄性螳螂來說能否在完成交配任務後,安然無恙的繼續活下去,還需要靠自身的運氣。爲何這麼說呢?因爲不是所有的雌性螳螂都會喫掉雄性螳螂,也並非只有在兩者交配時會發生這種被滅門的慘案,爲何會這麼說呢?

圖爲螳螂性食畫面

1、雄性螳螂並非主動獻身,開發逃脫手段迫在眉睫

爲了繁衍後代,就要面臨被伴侶雌性螳螂喫掉,這種事情對於雄性螳螂來說也是不願意面對的,冒着生命風險去完成交配任務,雄性螳螂也在想萬全之策去保護自己。在《生物學通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大部分雄性螳螂在完成交配使命前都會選擇開發逃脫手段或者是保全自己的措施,比如有些雄性螳螂會在交配前特意給雌性螳螂帶來一些美食,分散它們的注意力,讓它們無暇顧及到自己,當雌性螳螂喫飽後,自然不會再對自己產生威脅。

1984年,生物學家裏斯克和戴維斯用常見的中華大刀螳螂進行實驗也認證了這一點,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根本不會發生被喫的現象,而餓得越久,雄性螳螂就越容易被喫掉。此外,還有一些不是很健壯的雄性螳螂,明知道對方不是自己的對手,所以在完成交配任務後,它們會選擇裝死,讓雌性螳螂和諧的孕育新生命。

圖爲中華大刀螳螂

2、交配前會進行爭鬥比拼,雄性螳螂獲勝就可以避免交配後被喫掉的風險

科學家在對螳螂交配習慣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在交配之前雌性螳螂和雄性螳螂會展開一場激烈的比拼戰鬥,如果這場爭鬥雄性螳螂獲勝,那麼就意味着在成功交配後,會避免被雌性螳螂喫掉的風險。反之,那些在搏鬥中輸掉的雄性螳螂,有90%會被雌性螳螂喫掉。所以根據這些研究,科研人員總結到,雄性螳螂能否被雌性螳螂喫掉完全取決於它們是否足夠主動和身體是否強壯,如果強壯就會僥倖逃脫,避免被雌性螳螂喫掉的風險。

圖爲兩隻螳螂對峙

除了螳螂,自然界中還存在哪些性食同類的現象呢?

有些學者任務性食同類是一種大無畏精神的表現,比如雄性生物被雌性生物喫掉,是爲了繁衍後代,雄性生物心甘情願奉獻自己,讓雌性生物得到更好的滋補,這種犧牲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精神。然而在有些學者眼中,性食同類現象屬於一種異常行爲,雄性生物根本不會心甘情願被對方喫掉,它們寧可選擇逃跑的手段,也不會坐以待斃,換句話理解雄性生物是根本不在乎不關心自己的後代。

1、蜘蛛是自然界中最典型的性食同類生物

蜘蛛在自然界中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外號“黑寡婦”,大多數雌性蜘蛛在與雄性蜘蛛在完成交配後,都會喫掉雄性蜘蛛。在澳大利亞,紅背蜘蛛爲了能夠更好的繁衍後代,在進化中,雄性紅背蜘蛛已經適應了這種被雌性蜘蛛喫掉的風險,它們進化發育了兩條用於給雌性受精的觸鬚,也就是說在自己被對方喫掉之前會完成兩次交配任務。

圖爲蜘蛛性食

2、搖蚊是性食同類生物

搖蚊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但它們最大不同之處是觸角上生長着許多茂密的細毛,搖蚊的體型是微小到中型,搖蚊喜歡在各類池沼湖泊、含氧量較高的河流和山溪等地方生存,在交配過程中雄性搖蚊通常會被雌性搖蚊喫掉,因爲雄性搖蚊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爲了更好的繁育後代,雌性搖蚊都會將雄性搖蚊喫掉。

圖爲搖蚊

3、自然界中性食同類生物海蛞蝓

世界上存在的海蛞蝓近3000多種,事實上它並不是蛞蝓,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科海洋腹足綱厚鰓亞綱,其頭上的兩對觸角突出如兔耳。它是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種極爲特殊的成員,在交配過程中,持續時間比較長,從數小時可以持續到數天,在交配完成之後,會出現雌性喫掉雄性的風險。

圖爲海蛞蝓

性食同類代表着雌性生物是在宣示女權嗎?

在有些人眼中性食同類的生物是一種非常殘忍的物種,它們的愛情代價是極爲奢侈的,就像雄性螳螂爲了繁衍後代,最後被雌性螳螂喫掉。那麼這種強大的雌性生物是在自然界中宣示主權嗎?是在暗示外界,雌性生物永遠比雄性生物強大嗎?並不是,因爲繁衍後代對於雄性動物來說是一種使命。

1、雌性生物承擔着生育任務,爲了繁衍“揹負罵名”

其實對於雌性生物來說,它們纔是最大的痛苦者,爲了完成繁衍使命,爲了後代順利生出來,它們不得不喫掉雄性生物,來獲取某種能量,對於雌性生物來說,這也是它們最不願意,也最不想接受的事情,畢竟哪個母親願意面對在孩子出生後,自己就變成了寡婦,孩子失去了父親的情況呢?所以說,在很多時候,這些雌性生物在承擔生育任務時,同時也在揹負人們對它們的“罵名”生存於世,它們並不是強者,反而是自然界中最悲憫的弱者。對於雄性生物來說,永遠不會替代雌性生物完成生育工作,也永遠不會出現喫掉雌性生物的情況。

2、繁衍後代是雄性生物的使命,它們只是在履行這種義務

雄性生物生存於世,它們的使命是什麼?應該是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繁衍後代。螳螂是廣食性的節肢動物捕食者,自然狀況下只喫活着的獵物。面對眼前的雄性螳螂,在食和性之間又該如何選擇?所以雄螳螂爲了繁衍後代,爲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們會選擇冒着風險去選擇性,對於雌性螳螂來說,這種選擇的主動權其實歸根結底是掌握在雄性螳螂手中,如果雄性螳螂沒有繁衍後代的義務,或許它們也不會面臨被雌性螳螂喫掉的風險。

3、雄性生物被雌性生物喫掉,有利於繁衍後代

螳螂與大多數生物一樣,生存和繁衍是動物的天性,但是螳螂交配後喫掉雄性螳螂也是該生物的天性,在飢餓的狀態下,完成交配任務,只有喫掉雄性螳螂纔會有生存的機會,對於這種不公平的選擇,雌性螳螂也是不願意面對的,畢竟飽受守寡的滋味是煎熬的。

所以總體來講,在性食同類生物中,雌性生物並沒有宣誓女權,它們也是受害者之一。自然法則就是如此殘酷,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刻意攀緣試圖阻止,地球上的大多數動物通過配對,形成了兩性個體共同參與的有性生殖形式。在每個物種交配過程中,基因像撲克牌一樣重組,產生另一批不同的後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性食同類生物面對的更殘酷的自然法則是喫掉雄性,繁衍後代,這種方式雖然是一種劣勢繁殖,但對於雌性生物來說既然不能設法擺脫,只能選擇接受,因爲只有這樣纔會獲得更多能量,幫助雄性生物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而作爲人類,作爲旁觀者,希望我們也能夠遵守這種自然法則,不要輕易去破壞性食同類生物繁衍後代的方式,尊重大自然,也是尊重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