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6日,是無數中國人永遠難以忘記的日子——這一天,英法聯軍闖入被譽爲“萬園之園”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對其進行了爲期兩天(10月7日和10月8日)的瘋狂劫掠。

在這場有組織的劫掠中,大批價值連城的的金銀珠寶、絲綢瓷器、文物字畫被英法聯軍搶走,帶不走的雕塑、衣物、傢俱等被英法聯軍野蠻搗毀。後來,參與英法聯軍的巴特勒上尉寫信給法國文豪雨果,徵求他對這次軍事行動的看法。雨果對他們的罪行進行了強烈譴責:

“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真是豐功偉績,天賜的橫財!兩個勝利者一個裝滿了他的口袋,另一個看見了,就塞滿了他的箱子。然後,他們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歷史。”

歷史教科書上介紹,英法聯軍劫掠了圓明園之後,爲了掩飾他們的罪行,放火焚燒了圓明園。那麼,放火焚燒圓明園的,到底是英國軍隊,法國軍隊,還是兩支軍隊一起動手?

10月9日,英法聯軍在對圓明園劫掠了兩天後,都撤出了圓明園。那時候的圓明園,已經被英法聯軍破壞得滿目瘡痍。但是在10月11日,英國軍隊單獨行動,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1個步兵團,第二次進入圓明園,對圓明園進行劫掠。

就在這次劫掠後,英軍司令格蘭特和實際指揮官額爾金產生了放火焚燒圓明園的想法。格蘭特說:“因爲清政府對於所捕獲的英人大半加以殺害,額爾金爵士和我都覺得必須對清帝加以嚴厲的責罰,並且留些報復的痕跡纔行。”額爾金的私人祕書亨利·洛奇說:“徹底焚燬圓明園,不但可以留一不易泯滅、永久保存在人們腦海的痕跡,而且可以證明聯軍已經旗開得勝,耀武揚威地佔領了北京。”

格蘭特徵求法國軍隊司令孟託邦的意見,希望兩支軍隊一起行動。但是,孟託邦沒有同意。他認爲,既然與英國、法國很快就會和清朝簽訂協議,那麼焚燒圓明園就顯得毫無意義。於是,格蘭特和額爾金決定英國軍隊單獨行動。

10月18日和10月19日,格蘭特和額爾金命令英軍第一師、第六十步槍營、第十五旁遮普營,總共3500名士兵,在約翰·米歇爾將軍的指揮下,分三批衝進圓明園,在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由於圓明園許多殿閣由容易燃燒的松木構築而成,殿閣裏又存放着許多圖書檔案,使得火災迅速在圓明園裏蔓延開來,到處是烈烈火焰。由於英國軍隊來得太突然,在焚燒之前又沒有通知園內人員躲避,圓明園西北隅的安佑宮裏有300多名太監、宮女、工匠來不及逃出,全部被燒死在裏面。

英國軍隊的隨軍牧師麥卡吉親眼目睹了這一行動。後來,他在回憶錄裏描繪:“重重的煙霧,由樹木中曲折升騰起來。這些樹木中掩映着一座年代古舊的靠此園中心的宏大宮殿,屋頂上鑲着黃的瓦,光之下光芒閃耀。轔轔的屋瓦構成奇妙的形狀,只有的想象力才能構思出來。頃刻工夫,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一縷縷的濃煙迷霧……不久,這一縷縷煙聚成一團一團的煙,又集合爲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向外迸發出來,煙青雲黑,雲蔽天,所有廟宇、宮殿,舉國仰爲神聖莊嚴之物和其中歷代收藏,都付之一炬化爲劫灰了。”

圓明園的一把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火勢蔓延到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將著名的“三山五園”燒得一片廢墟。三山五園包括暢春園、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只是由於圓明園是最重要的皇家園林,名聲最大,因而人們將這次事件稱爲“火燒圓明園”。

在得悉英國軍隊焚燒圓明園後,法國軍隊司令孟託邦非常詫異。他在給法國陸軍部長蘭頓的信件中,抨擊了這種行爲:“我欣賞過其精美做工的所有漂亮的寶塔,現在都被付之一-炬。 這是與一個文明民族不相宜的報復行爲,因爲它破壞了在數世紀期間受到尊重的那些令人讚賞的建築。”

孟託邦指責英國軍隊,傲慢得如同孔雀,錯誤得如同硬幣僞造者(十分虛僞的人)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