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花更多的錢做更少的事 博雲新材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疑點重重 

在不否決之前項目的前提下,博雲新材採用定增方式執行同一個項目的操作,讓人疑惑。但更令人不解的是,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的核心數據在兩個方案中卻大不相同,在投資額增加的情況下出現了產能減少的情況。與此同時,公司在推出第一個方案擬以自有資金投資時,就存在方案不可能實施的情況。

前次方案或不可能實施

博雲新材股東會在2020年8月通過《湖南博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對控股子公司增資建設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的議案》後,時隔半年,一改前次議案將其變爲募投項目,或是苦於前次方案不可能實施的無奈境況。

2020年7月25日,博雲新材首次發佈《對控股子公司增資暨博雲東方投資建設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的公告。根據公告,博雲新材以自有資金出資4.25億元。但彼時的博雲新材的貨幣資金不足以覆蓋此次投資。

博雲新材2020年8月18日公佈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博雲新材賬面貨幣資金僅爲1.84億元,與4.25億元的投資款之間存在2.41億元的差額。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1486.36萬元。

博雲新材資金短缺的窘迫情況在2020年三季度也沒有緩解。公司2020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仍爲1.8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2117.39萬元。

這意味着,博雲新材在第一次推出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方案時,就無法以自有資金完成項目投資,只能助貸款或者再融資的方式完成項目投資。

投資更多產能卻減少

或許是博雲新材迫於資金緊張的無奈,轉而選擇了定增募資的方式投資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但博雲新材的新方案卻出現了投資額增加產能卻減少的情況。

博雲新材1月26日股東會通過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預計不超過6.3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高效精密硬質合金工模具與高強韌性特粗晶硬質合金掘進刀具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簡稱“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和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該募投項目擬通過向子公司博雲東方增資的形式,由博雲東方作爲實施主體進行投資建設,投入金額爲5.61億元。其中,建設投資費用爲5.35億元,鋪底流動資金爲2540.1萬元。

而半年前,該項目卻僅僅是一個常規投資項目而非募投項目。2020年8月股東會通過的投資方案顯示,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與博雲東方另一股東邦信資產對博雲東方進行同比例增資,總增資額約爲5億元。其中,博雲新材增資4.25億元,邦信資產增資7499.32萬元。

蹊蹺的是,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在投資資金增加至少0.61億元的情況下,產能卻減少了。2020年8月股東會通過的投資方案顯示,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將新增年產硬質合金產品約1615噸。其中,可轉位刀片200萬片、棒材和精磨棒500噸、盾構工程與礦用合金800噸、模具250噸、整體刀具30萬支。但博雲新材1月26日股東會通過的定增預案卻顯示,麓谷基地產業化項目將新增生產硬質合金產品約1210噸、可轉位刀片約192萬片和整體刀具約30萬支。

精準躲過“披星戴帽”

資料顯示,博雲新材主要從事粉末冶金和炭/炭複合材料航空剎車副、航天及民用炭/炭複合材料產品、高性能模具材料、飛機機輪及剎車系統、稀有金屬超細粉體材料、粉末冶金專業設備等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控股股東爲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爲湖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近年來,博雲新材主營業務持續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一直依靠政府補貼、處置資產等方式,踩着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精準節奏巧妙躲過“披星戴帽”。相關公告顯示,2013年-2019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爲-4985萬元、-2325萬元、-1.43億元、-6020萬元、-7073萬元、-7215萬元、-1.96億元。

1月30日,公司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在2019年業績虧損的情況下,博雲新材2020年又憑藉着政府補助躲過“披星戴帽”的風險。公司2020年預計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3000萬元,其中控股子公司湖南博雲東方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收到政府補助7120萬元,對公司歸母淨利潤影響金額約5000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