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財報下,悅刻隱憂初現。

作者 | 創造一下

編輯 | Momo

80 後女性創始人,身家暴漲 1600 億元人民幣。

北京時間 1 月 22 日晚,國內電子煙獨角獸悅刻的主體公司霧芯科技登陸紐交所,以 12 美元一股發行,開盤便暴漲 104%,直接觸發熔斷停盤。當天收盤時,悅刻股價漲到 29.51 美元,漲幅高達 145.92%,創下了近幾個月來紐交所 IPO 最亮眼的成績。

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去年大紅大紫的 Zoom 掛牌首日漲幅不過 72%,而曾經的“妖股”瑞幸只有 48%,唯獨在疫情期間敲鐘的雲服務商聲網,才能以 153% 的首日漲幅與之匹敵。

一飛沖天的股價也造就了創富神話。根據《中國基金報》,創始人兼 CEO 汪瑩持股 54.3%,按當前股價折算,價值 248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29 億元),這讓她一舉超越劉強東,身家比王健林高出 660 億元人民幣。

而這一切,從註冊成立到登陸美股,悅刻僅用時 36 個月。

悅刻背後的“隱祕帝國”

當陳志平這個名字出現在《2020 胡潤百富榜》上時,人們更多感到的是陌生。陳志平掌管的集團叫做思摩爾,目前市值近 4900 億港元,是電子煙背後最大的“隱祕帝國”。只不過,它本身並不生產電子煙,其定位更像是手機圈的“臺積電”,常年向全球電子菸廠商輸出“中國芯”。

可以說,兩年前那場電子煙大爆發,思摩爾正是最主要的推手。

電子煙看似複雜,但核心技術無外乎其中的電子霧化器,而當前的主流技術——陶瓷芯霧化器正是出自思摩爾之手。2018 年,思摩爾將這項技術投入量產,解決了以往棉芯電子煙霧化氣量低、連續性差又耗電的問題,讓外形時尚便攜的“小煙”類產品也能兼具良好的口感。

這直接把電子煙從“製造業”降級爲“組裝業”。企業根本用不着研發,當年去深圳,可以找到從煙油配方、霧化器生產、設計包裝的全套解決方案,只要把註冊的品牌噴上去,短至兩星期就能包裝出一個像模像樣的品牌。

思摩爾的存在,不僅踢飛了電子煙行業的門檻,也保證玩家們能獲取到相當豐厚的利潤。

有媒體測算過霧化器的出廠價,根據思摩爾港股上市時的招股書,一隻陶瓷霧化器大約 13.8 元,非陶瓷霧化器只要 4.2 元。而這樣一隻電子煙賣給消費者,要價高達 200—300 元。

豐厚利潤吸引羅永浩、同道大叔、黃太吉創始人等明星創業者入局。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 年 9 月時全國共有近 9500 家電子煙企業,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品牌”——悅刻、小野、YOOZ、魔笛等都是思摩爾的客戶。

悅刻上市爲哪般?

電子煙掙錢從來都不是祕密,但直到悅刻提交上市招股書之前,這個行業的利潤率一直是個謎。唯一的參考是美國電子煙巨頭 JUUL,《華爾街日報》曾披露其毛利爲 75%。

悅刻的利潤並沒有如此驚人,根據招股書,從 2018 年成立至今,其毛利率一直維持在 40% 左右,大致與醫藥製造業相當。

與衆多虧損上市的企業不同,悅刻有着很強的盈利能力。除了第一年微虧 28.7 萬元,悅刻在第二年就走上賺錢的快車道,即便是在遭受線上禁售、疫情衝擊的情況下,其 2019 年淨利潤已近 4800 萬元,2020 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甚至破億,淨利潤率高達 17%。

按理說,豐厚的利潤之下,悅刻並沒有急於奔赴公開市場的理由。它不需要上市“續命”,況且最早的投資進入也不過兩年半,還未到退出週期。更重要的是,整個電子煙行業都在刻意保持低調,公開信息很可能給公司決策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與障礙。

但悅刻並非沒有危機。悅刻的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截止 2020 年 9 月 30 日,公司負債率超 87%,甚至高過房地產行業,直逼金融。作爲對比,電子設備、互聯網的資產負債率通常在 50% 左右,醫藥生物只有 40%。

問題是,伴隨業務在線下擴張,這種不健康的財務狀況只會愈演愈烈。

監管禁令之下的電子煙被迫走上了“重資產”道路。過去一年,悅刻轉變策略,轉向線下打造“潮流空間”的概念,位於上海吳江路、北京 798 的旗艦店相繼開張,品牌門店數量猛增至 5000 家。相應地,店鋪租金、裝修、人員薪酬都會增加運營負擔,讓回款週期、資金流動性面臨更嚴峻考驗。

線下戰場註定是一場資本的較量。正是迫於這種壓力,悅刻纔會選擇在此時赴美上市。

監管能“殺死”悅刻嗎?

儘管被實施了嚴格的監管,但電子煙行業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全球範圍內,電子煙的接受程度已經有了較大提升。Frost & Sullivan 的數據顯示,電子煙佔所有菸草製品銷售價值比例,已從 2014 年的 1.7%,上升至 2019 年的 4.2%,預計 2024 年將達 9.3%。

中國是全球菸草消費規模最大的市場,現有菸民 3.5 億,計劃每 3 個人中就有一人吸菸,但和歐美約 10% 的電子煙滲透率相比,中國的數據還很低,不足 1%,而這意味着近百億規模的增量市場。

在二級市場,作爲悅刻的上游供應商的思摩爾,市值直逼 5000 億港元大關。

對於電子煙而言,它唯一的競爭對手只有政策。此前,美國禁菸年齡從 18 歲提高到 21 歲;FDA 和歐盟都對香味電子煙做出嚴格限制,此外,一些國家開始討論限制煙油中的尼古丁含量…

在電子煙行業能自證安全性之前,政策收緊將成爲常態。而接下來,最有可能發生的一幕是——小玩家被大量清洗,空出的市場,給悅刻這樣的頭部品牌提供更多擴張空間,市場不斷向頭部聚攏,馬太效應之下,強者通喫的壟斷格局加速形成。

而在這個語境中,坐擁中國電子煙市場 63% 的悅刻,無疑就是那個“強者”,將是爲數不多,甚至是唯一那個監管的受益者。

監管殺不死悅刻,只能讓它在友商的“屍體”上站得更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