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道德經》裏這句話意思是說,人們做事,經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其原因就是不能在快要到終點的時候保持謹慎的態度。

如果我們可以在快要成功的時候仍然是像剛開始一樣謹慎小心,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是一個人之常情,我們在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比較慎重,在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就慢慢鬆懈下來了,特別是覺得快要成功的時候,感覺就差臨門一腳,成功近在咫尺,所以就馬虎大意了。

結果就是倒在了成功的門口,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所以古人有句話叫“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的時候,纔算是走了一半。

意思是末路最難,事情越是臨到末尾時候,就越困難。

事業是這樣,人生也是如此。

古往今來的多少英雄豪傑,一開始都是無往不利,結果在事業離成功不遠的時候,就突然失敗了。比如黃巢、李自成等人就是這樣,對吧。

還有很多人已經功成名就了,眼看一輩子就要善始善終,功德圓滿,結果一個不小心,就晚節不保了。大概梁武帝蕭衍或和珅、索爾圖那樣的?

人生在世,真的是要有戰戰兢兢之心,如履薄冰啊。

曾國藩就曾感嘆過這個問題,他告訴後人,“吾通閱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權勢,能保全善終者極少。”

但能慎終如始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郭子儀就是一個,“立不世之勳而終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陽一人而已”,當然曾國藩也能算一個。

而曾國藩爲人謹慎厚重,從中年後基本做到了久久爲功,一以貫之。

實際上,我們誰都能做到謹慎小心,這就像人們初次開車時候,非常小心,難就難在把這種謹慎一直保持下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就是在講一以貫之的道理,一以貫之是說用心如一,“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如果我們做事做人都能這樣,心繫一處,那人生就能功德圓滿。

所謂以終爲始,人這一輩子,能夠首尾相顧的事其實是不多的,期間有太多事要麼半途而廢,要麼無疾而終,一件事得以完完整整做成功的,實在難得。

朋友們,現在你回顧自己的前半生,是不是這樣?

因此我們在中年後就要少舉事,有事就要做成,這纔是靠譜。《說苑》有云:“慎終如始,常以爲戒;戰戰慄慄,日慎其事。”做人做事必須要有敬畏之心。

中年之後,心態決定一切。

不管是做事業,還是爲人處世,我們都應該學會了小心在意。柯里昂教父就告誡兒子說,“我花了一輩子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要知道這個世界可不是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相反,其中蘊含太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如果再不夠小心謹慎,那失敗是太容易不過的事了。

特別是做企業,基本是永遠不能有馬虎、放鬆的時候,曾有人問任正非什麼時候可以鬆一口氣,任正非告訴他要等棺材板釘上的時候,“只要我們不自滿、不懈怠,我們就一定會是長久的贏家。”

最後,用《易經》裏的一句話與諸位共勉,“勞謙君子有終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