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2020年,赤峯市2戶家庭榮獲第十二屆全國最美家庭。愛國守法,遵德守禮;敬業誠信,熱心公益;平等和諧,孝老愛親;家風優良,科學教子;移風易俗,綠色節儉……縱觀每個獲獎家庭,他們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弘揚時代新風等方面都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示範帶動作用。請跟上小編的步伐,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戶家庭,聆聽他們的家庭故事,感悟新時代家風家教!

全家齊上陣,攜手戰疫情

——全國最美家庭 楊飛家庭

楊飛,赤峯市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妻子王少華,赤峯市醫院超聲科主治醫師;父親楊文君、母親付春華,農民;弟弟楊野,西安沐易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女兒揚程予,兒子楊子凡分別上小學和幼兒園。在這個小家庭中,夫妻敬業愛崗,家庭和睦,孝敬老人,關愛子女,尊敬領導,團結同志;孩子孝敬老人;父母關愛子女;兄弟間手足情深。平時這一家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鄰里相幫,暖意融融,得到鄰居和社區廣泛讚揚,在本次抗擊“新冠”的戰役中,更是全家動員齊上陣,成爲了五好家庭的先進典範。

楊飛的父母均患有腦血管疾病,目前正處於治療期間。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戰役打響時,楊飛同志克服困難主動請戰,從楊飛接到任務到出發只有十幾個小時,楊飛同志一直爲大家準備防護物資,凌晨三點纔到家,五點便起牀收拾行李,出發時兩個孩子還在熟睡。

(前線的楊飛醫生)

(楊飛在前線與患者零距離接觸)

楊飛同志馳援的是荊門市沙洋縣,到達沙洋的第二天就和自己的團隊進駐到這裏的重症病房,與當地醫護人員共同負責所有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他每天與患者“零距離接觸”,參與重症疑難病例討論、給出治療方案、協助制定出院標準。作爲赤峯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領隊,他衝在前、做表率,第一個進入了重症“紅區”,爲團隊的同志們積累了寶貴的治療和防護經驗,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隊員的生命安全。因爲防護服爲緊缺的一次性用品,爲了能夠節約資源、堅守病房,他每次進入感染區前都不喫不喝,每天工作近12小時不進食水、不上廁所。由於他個子很高,醫院的防護服難以有適合他的碼號,每次進病房,他只能穿上小一號的防護服,弓腰穿梭於病房,避免身體暴露,每次下來都汗流浹背、腰痠背痛。下班後,作爲支部書記的他還要積極完成各方面的溝通協調工作、隊員們的思想工作,同時總結診療經驗分享給赤峯家鄉的一線人員,每當大家休息的時候,他一直在忙,直到深夜。楊飛優異的工作表現得到了湖北當地政府、醫院的表揚,爲赤峯人民爭光。人民日報湖北分社、荊門晚報、沙洋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楊飛及內蒙古援鄂醫療隊沙洋分隊的事蹟紛紛進行了報道。

(閒暇之餘楊飛的家人在看電視)

在楊飛去湖北的日子裏,王少華身爲一名醫生,在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一邊堅持工作,一邊悉心照料老人和孩子。王少華擔心楊飛,楊飛也心疼妻子,輪班間隙也和家人視頻。在曙光到來之際,他想和家人說幾句心裏話:“老爸老媽注意身體,等我回來還跟你倆打撲克!老婆等我回來陪你去逛街買包!大寶二寶等爸爸回來領你倆去玩”。因爲疫情來的太突然,楊飛所支援的沙洋的醫療防護物資緊缺,楊飛了解情況後非常着急。爲了保障一線醫護人員和隊員們的安全,他號召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爲我們捐贈防護物資。疫情發生後,他的親弟弟楊野一直很擔心哥哥,當知道哥哥那裏防護物資緊缺的時候,自掏腰包100萬用來購買防護物資,最終買到了20餘萬元物資全部無償捐贈給了沙洋縣人民政府,幫助大家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扶貧辦主任張勇說:“我覺得楊醫生不但幫我們醫治病人,還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做這麼多事情,我覺得他很有責任感。”沙洋縣副縣長王華芳說:“感謝楊飛對我們的幫助,他們全家都和沙洋有緣,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成爲了一家人!”

抗擊疫情!一個家庭四個人的堅守

——全國最美家庭 薛煥文家庭

在這場與疫情的對抗中,薛煥文家有4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懷。

薛煥文,已經66歲的他依然站在防控第一線,身爲家長他爲孩子們作出榜樣,孩子的作爲也同樣讓他感到驕傲;作爲一名退休老幹部仍然在發揮餘熱,出謀劃策攻堅振興,幫羣衆實現夢想。作爲黨員他衝鋒在前,踐行“我是黨員我先上”諾言,示範站崗。作爲澇泡子村黨支部書記堅決執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帶領羣衆共同阻擊“疫”戰。老驥伏櫪確志在當年,當有人說他具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氣勢時,他卻淡淡地說:“都是我們必須做的”。一句話彰顯他重於泰山的責任。防控實施封堵後,他每天都堅守在村的總卡口上,風大雪多加低溫,妻子心疼勸他,他堅定的說“我是黨員,我是黨支部書記,組織的信任、黨員羣衆的信任,我就得幹”。一名普通黨員的錚錚摯言,讓人感慨,也讓羣衆衆志成城。人員清楚不亂套,逐戶精準統計在外打工人員、串親戚人員、學生及暫住人員等,對湖北地區返鄉的人員實施重點排查,做到返鄉時間、打工地點、途徑地點的“一口清”。夯實宣傳做疏導,自己也“摳扯”電腦和微信,每天都在微信羣發送“勤洗手、不串親、不聚會、要報告、不謠傳”,消除羣衆心理惶恐。居家隔離送溫暖,對隔離人員實施“村代辦”服務,專人購買生活用品保障隔離人員生活,堵塞“源”的擴散。

女兒薛永紅(手捧鮮花)準備赴湖北抗疫前線

他的女兒薛永紅主動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該醫療隊由29名醫護人員組成,抵達湖北後將根據當地情況開展馳援重症醫治工作。代表杭錦旗人民醫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的薛永紅,內心有些不安,但更多是驕傲和自豪。作爲一名醫護工作者,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就要挺身而出,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薛永紅在作出馳援湖北的決定時,她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遠在家鄉的父母,因爲害怕花甲之年的他們擔心。可最後母親還是知道了消息,與她通了電話。老母親說:“你不用瞞着我,作爲一名30多年教齡的老黨員這點覺悟還是有的。我知道你平時就有愛心,工作又謹小慎微,在這個時候報名,媽媽支持你,但是去了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母親的話語雖短,卻有國有家有關切,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2月21日,薛永紅已到達武漢,立即投入一線救治工作。

(兒媳劉豔芹堅守在省道219線大碾子段防控檢查點)

(兒子薛永軍擔當社區志願者)

兒媳婦劉豔芹,是赤峯市松山區大碾子鄉衛生院護士長,也是一名黨員。農曆正月初一接到上級要求取消春節休假返崗的通知後,即刻返回醫院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防控工作中。留下的是家人擔憂的目光,放下的是兩個年幼的孩子。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在發熱門診值班,對每個前來門診的患者做好詢問登記,測量體溫以及相關的檢查。換班後,她就會來到大碾子村防控檢查站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在防疫工作中,她一天都沒有休息過。

兒子薛永軍,也是一名黨員,在松山區電工服務中心擔任綜合管理。疫情開始後,他協助中心積極聯繫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資,對15個服務站及時發放防疫物資,認真細緻地填報好員工個人情況統計,每天對中心監控班、辦公室進行消毒,成爲他的日常工作。自疫情開始以來,電工服務中心微信羣裏最忙碌的就是他,只要上級公司有最新通知,他就會第一時間推送到微信羣,隨時接收,隨時傳達,讓每一名員工都能第一時間接到上級公司的最新消息。他在羣裏提醒大家:出門做好自我防護……每天對值班室、食堂按時消毒……,個人情況如實填寫,不能瞞報漏報……在工作之餘,他不畏寒冷,多次到社區街道參加志願值守。

(妻子朱桂清、兒子薛永軍以及孫子孫女四口人合影)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起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纔有富的家……”

一個家庭,三種職業。在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使命、奉獻,讓他們共同堅守。如今,這個普通的小家還在繼續爲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家兒部 木其日

審覈:梅 花

編輯:王 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