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稅務局稽查局黃偉團隊

14:18

宣講人:王一帆

2020年9月28日7時30分,就在全國人民喜迎國慶、中秋雙節之際,一場由青島稅務、公安打虛打騙聯合專案組精心籌劃的異地抓捕悄然展開……

爲了這一天,青島市稅務局稽查局副局長黃偉帶領團隊,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與不法分子鬥智鬥勇,已經連續奮戰了200多個日日夜夜。

熟悉稅務稽查工作的都知道,實地偵辦是突破案件的關鍵所在。春節期間,正當專案組蓄勢待發,準備正月初七奔赴上海等地開展偵查之時,疫情突襲而至。全國各地人流、車流被紛紛切斷,偵查工作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怎麼辦?難道前期的偵辦成果就付諸東流了嗎?

不法分子多逍遙一天,國家稅收收入就多一份損失。專案組多次召開“諸葛亮會”,聚焦難題尋找對策:通知當地公安機關實施抓捕,行不行?不行,尚未完全掌控犯罪團伙,不能打草驚蛇。暫時凍結案件,疫情結束後再繼續偵辦,行不行?也不行。線索一旦斷了,將來偵辦則無從下手。

難道,我們稅務稽查人只能被動等待嗎?

就在此時,上級又下達了一項新的任務:不法分子利用抗疫稅收優惠政策和辦稅便利大肆虛假申報,影響了國家的復工復產政策實效,干擾了正常經濟秩序。市局黨委要求稽查迅速出擊,重任又交給了黃偉團隊。

舊案子尚未了結,新任務亟待完成。疫情限制了出行,原來蹲點摸排、實地偵辦的信息拿不到,監控嫌疑人的鏈條斷了。有着10多年稽查經驗的黃偉,面臨過無數次的挑戰,但沒有哪一次像現在這樣,讓他異常的焦慮。在那幾天裏,本來話就不多的他,更加沉默少言。

2月20日,總局王軍局長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提出了“數據服務大局要盡力”等“四力”要求,這既爲黃偉和專案組指明瞭方向,也爲他們突破難題提供了智慧源泉。

是啊,出路就在大數據。回想近年來的雙打工作,正是依靠稅務、公安、海關、人民銀行四部門協作機制,青島成立了全國首家入駐稅務部門的“聯合辦案指揮中心”,發揮大數據共享的威力,實現了打虛打騙“快、準、狠”。2019年,成功破獲“中字頭”企業煤炭全鏈條特大虛開案,被公安部評爲十大精品稅案。

當前的突破口,就是要升級四部門協作機制,尋找新的信息源頭,拓展大數據應用,填補疫情造成的監管空白。

一場攻堅戰就此打響。

疫情限制了犯罪分子的流動,但限制不了資金流動和票證傳遞。專案組第一時間聯繫了外匯管理局和公安反洗錢部門,獲取嫌疑人資金流動信息;與快遞公司建立合作機制,共享涉案分子物流信息。在全國率先將四部門合作版圖,拓展到了外匯管理、公安反洗錢和物流領域。

通過資金流,他們勾畫出不法分子的資金交易網絡;通過物流信息,找到了不法分子的藏匿窩點。青島市稅務局當即決定,阻斷正在實施的虛開行爲,只待疫情緩解、條件允許,專案組隨時實施抓捕。犯罪分子自認爲“技高一籌”,殊不知,在稅務稽查人面前,他們早就成了“透明人”。

黃偉和戰友們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適應疫情形勢的信息化戰法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市局黨委決定乘勝追擊,要求全力推動“六穩六保”,特別要在保障外貿行業渡過難關的同時,堅決打擊不法分子騙取出口退稅,維護好稅收秩序。黃偉團隊又一次扛起了攻堅重任。

騙稅定性難是個老問題。瞭解出口退稅業務的同志都清楚,騙稅常與買單配單相伴,但有些騙稅案件,如果找不到真實貨主,就無法認定爲假出口,只能定性爲處罰較輕的違規申報退稅。

這也是黃偉多年來的一個心結,他暗暗下定決心:打,就一定要打痛;攻,就一定要攻克!

此時,涉嫌買單配單騙稅的“7·15案件”成爲他攻關的重點。在這起案件中,幾家經營服裝出口的企業,疫情期間申請退稅不降反增,排查發現企業的經營人員竟從未踏入青島半步。在專案組看來,這是買單配單騙稅行爲的一貫做法。疑點很明確,關鍵是如何找出真實的貨主。以往查找貨主,依靠海關報關單,但報關單的貨主信息有時也會失真。

黃偉帶領專案組積極拓寬信息源,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最終從海關的艙單信息中找到了真實貨主,發現涉案企業根本不是出口方,而是冒用了他人的出口報關信息。騙稅分子的“狐狸尾巴”終於揪住了,定性騙稅板上釘釘。

獲知這個消息後,公安稅偵大隊的戰友高興地說,“冒着危險抓捕騙稅嫌疑人,最擔心犯罪分子難以準確定罪,得不到應有懲處。現在手裏有了殺手鐧,辦案信心更足了”。

連續兩次突破,讓黃偉團隊找到了疫情防控常態下打虛打騙的發力方向,就是高效運用大數據和部門協作機制。

站在市局辦公樓上眺望大海,黃偉心潮起伏,原本遊人如織的海濱,現在空空蕩蕩。

誰又能想到,就在這衆志成城、全民戰“疫”的非常時期,一些不法分子竟然還敢向國家稅收伸出黑手!黃偉不由得攥緊拳頭:只要不法分子膽敢伸手,無論千難萬險,一定要將他們繩之以法!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2018年。

那一年,總局下發了一系列的虛開案源,黃偉第一時間帶隊出擊,沒想到涉案企業早已人去樓空,專案組一記重拳打到了空中。

那這些企業到底在哪裏?他們還在青島嗎?他們是一夥的嗎?

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黃偉和戰友們開始逐個分析、逐個突破。最終,他們綜合運用電信運營數據和發票數據,從零散的虛開企業中甄別一個個虛開團伙,將虛開的發生地準確區分爲本地和外地,同時實現了對虛開窩點的精準定位。由此,集“甄別、區分、定位”於一體的“三項技術”初現雛形。

當時,他們運用“三項技術”,判定虛開團伙正在濟南某小區內活動,嫌疑車輛的行蹤也明確指向該小區。於是,專案組再度重拳出擊。

然而,在偵查的最後環節,意外出現了——在小區物業的車輛進出系統居然沒有找到任何記錄。熱心的物業經理跑前忙後,幫着找監控、問鄰居,也沒有獲得有用信息。

一時間,大家焦急萬分。準備了這麼長時間,預案做了一套又一套,是前期的基礎信息不準確?是“三項技術”算法有缺陷?還是偵查方向有問題?有的同志還建議乾脆收兵回青,再做打算。

儘管困難擺在面前,但黃偉對“三項技術”堅信不疑。他有條不紊地安排同事們全面覆盤,連夜開展蹲點摸排,再次確認虛開團伙和嫌疑車輛就在這個小區內。

通過政策攻心、法律威懾,真相浮出水面,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小區的物業經理居然被犯罪分子收買,對車輛進出系統做了手腳。障礙有效排除,主犯成功緝拿歸案,“三項技術”得到了充分驗證。總局決定在全國稅務系統推廣應用。

王軍局長在聽取青島稅務“三項技術”專題彙報後,欣喜地說:實踐證明,“三項技術”是打擊虛開的“殺手鐧”,是社會共治的“粘合劑”,是解決徵管難題的“金鑰匙”。

疫情期間,專案組充分發揮了“三項技術”大數據和部門協作的核心優勢,相繼突破了涉及外貿服飾、農副產品、傢俱家電等行業的多起重大案件,在深圳、在廈門、在宜春等全國10餘個城市,爲犯罪嫌疑人佈下一張張無形的大網。

2020年9月28日,收網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經過公安與稅務部門聯手行動,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涉及申報退稅金額2.3億元。

而這,只是青島稅務稽查人破獲案件中尋常的一次。

機構改革以來,他們成功偵破了一批全國性大案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49名,投案自首12名,查獲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2.88萬份,涉及金額605.21億元,挽回稅收損失99.6億元。

疫情防控常態下,稅收構築了調控經濟、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的千里長堤,護佑着億萬人民的美好生活。然而,再堅固的大堤,也經不起風浪日復一日的侵蝕。以黃偉爲代表的青島稅務稽查人無懼風雨、忠誠擔當、敬業奉獻,他們,是稅收事業的“護堤人”,是捍衛市場經濟秩序最可信賴的人。

歷盡天華成此景,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打虛打騙的累累戰果,使命在肩的黃偉團隊顧不上慶祝,又迎着風雨奔赴新的戰場。在維護稅收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他們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勇於亮劍、敢打硬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