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義烏市稅務局 餘耀曦

撥浪鼓 貨郎擔

40年前 這裏的人靠“雞毛換糖”維生

今天 這裏是買全球賣全球的神奇之地

莫名其妙 無中生有 點石成金

這是習近平同志對義烏髮展奇蹟的讚賞

這奇蹟——靠的是義烏人融入血脈的搶先精神

脈搏 與時代息息相連

足音 與改革緊緊同步

這奇蹟——離不開義烏稅務人勇立潮頭的搶先作爲

搶先推行市場採購貿易免稅辦法

搶先創立全國首個國際稅收服務點

搶先成立全省首個發票配送中心

搶出了灑滿陽光的稅收營商環境

疫情肆虐 義烏稅務人搶復工 搶復產 搶復銷

這是個不停歇 不退縮 勇擔當的先進集體

每一位成員都在勇做先鋒

誓把蓬勃的生機“搶”回來

12:39

大家好,我叫餘耀曦,來自浙江,是國家稅務總局義烏市稅務局稅政二股副股長。

2020年初,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無情地摁下了“暫停鍵”。一向四通八達、因商品高效流通而興的義烏,由於疫情的阻斷,瞬間進入了寒冬。

這個寒冬,對義烏人意味着徹骨的寒冷,意味着每天至少12億的損失,意味着創造這12億的無數工廠停工、無數機器停擺,更有無數家庭失去笑容。

望着緊閉的大門、空蕩的街道、還有一張張焦灼的面孔,我十分着急!我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又是跑在一線的稅務幹部,我到底,該爲他們做點什麼?

2月15日晚,當義烏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招募隊員,我第一時間報了名,成了一名復工復產聯絡員。

緊接着,我和同事奔走300多公里,走訪了全市所有鎮街,發現擺在企業復工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防疫物資緊缺根本無法復工,而另一頭國外的訂單已經到了交付的節點,再交不出貨,停工事小,還要賠個“底朝天”,十幾年的積累眼看着就要毀於一旦!

可是,急有啥用,咱不能亂了方寸。長期和發票打交道,我們敏銳地意識到發票上面詳細記錄着貨物信息、上下游企業信息,相比其他部門我們能夠更快地找到防疫物資。通過大數據篩選、海量電話諮詢,我們找到了一大批貨源,就在義烏復工復產的第五天,建起了覆蓋全市的“防疫物資採購平臺”。

很快,捷報頻傳,500多家企業由此採購到了口罩、消毒液、額溫槍,順利開工!

不僅我們在行動,義烏的所有部門都在行動。44個招工組趕往全國各地,包飛機、包專列、包大巴,“搶”回了13萬名工人,爲開工儲備了豐富的人力。義烏市委發出“以又快又準作風搶回13天”的號召,很多企業準備大幹一場,全市上下羣情振奮!

可就在此時,海外疫情暴發了。

徹骨的寒冷還未散去,外貿依存度超過70%的義烏,又遭遇了“倒春寒”。需求驟降、訂單取消,這座靠“搶”發展起來的城市,似乎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剛剛啓動的機器再次停擺,千辛萬苦搶回來的13萬員工面臨失業,嘴角的笑容還沒舒展就突然凝固!

虞振剛是一家電器廠的老闆,產品全部出口海外。因爲疫情,2000萬的訂單被突然取消。由於沒有內銷渠道,產品全部積壓,他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經歷了二十年都不曾有的大起大落,一夜間白了頭。

危急時刻,黨中央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稅務總局又進一步提出“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等“四力”要求,給義烏稅務人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浩如煙海的稅收數據要如何才能點亮萬家燈火?我們分析發現,全市新辦企業數量都在下降的時候,互聯網銷售企業的比重卻逆勢增長了12%。這是怎麼回事呢?

謎底藏在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兩公里的北下朱村。這個僅有0.35平方公里的小村子,每天活躍着5000個網紅主播,一款杯子可以賣出18萬個,一頂帽子單月就可以銷售20萬。我們大膽設想——可以對接火爆的“網紅直播”平臺,幫助焦急等待客戶的企業開闢新的銷售渠道!

很快,我們依託稅收大數據,爲12家銷路斷裂的外貿企業匹配了網紅直播平臺,還專門組織了一場洽談會。虞振剛是第一個發言的,當他舉起電蚊拍推銷的時候,我看到他眼裏閃爍着淚光。那一天,他手裏的電蚊拍一下子火了;還有果汁、平底鍋、兒童玩具,那些一度滯銷的產品全都成了暢銷貨。這場短短3個小時的洽談會,達成的合作意向,超過1.7億元!

3月以來,我們已爲50多家外貿企業、300多個經營戶開闢了新銷路,義烏快遞業務總量突破40億件,同比增長超過50%。“網紅直播”的這團火,融化了疫情的堅冰,義烏商貿向着春天、又重新出發了!

爲了讓企業輕裝上陣,今年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優惠政策。我們花了7天7夜時間,火速建成了一個“多語種稅收政策直播間”,把這些政策快速、精準地送達所有市場主體。我們給它取名“Answer For You”,爲你而答,不同膚色的“新義烏人”也可以跨越時空和語言的隔閡,聽到來自義烏稅務的親切問候。10期中英俄三語政策直播,瀏覽量就突破了30萬!

透過直播畫面,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些久違的笑臉,其中有一張熟悉的面孔,特別親切,他就是伊朗外商,哈米。“國際稅收服務點”成立時,他是我們第一批外籍稅收志願者。然而這個像表情包一樣的笑容,在幾天前可不是這樣的。

幾天前,哈米焦急地向我求助:伊朗疫情暴發,形勢嚴峻,防疫物資非常緊缺,他輾轉多地尋找口罩供應商,卻遲遲沒有消息。看着平時樂呵呵的哈米,滿臉愁容,這個忙我不能不幫。我們迅速幫他對接上了合適的口罩企業,不僅如此,得知這一消息的義烏稅務人還自發捐款,在短短三天內爲伊朗人民籌集了8萬隻口罩。

這一隻只口罩,承載着義烏稅務人對遠在他鄉的伊朗人民深深的牽掛。從雞鳴山社區出發經由上海總領館飛往伊朗,我們捐贈的畫面,被收錄到習近平講述的戰“疫”故事中,成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生動的註解。

哈米動情地說:“只有當你最困難的時候,你纔會知道真正的朋友是誰。稅務局主動幫助我們,很溫暖。這樣的國家一定有吸引力,誰都想在這樣的國家發展!”

他的話說出了很多義烏外商的心聲。我們深深懂得,中國的吸引力來源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這份努力就是“搶”:

早一分讓企業運轉起來,就多一個家庭迎來希望;早一分把口罩送到伊朗,就多一個生命得到防護;早一分,再早一分,奮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

有人問我,每件事你都這麼“搶”,累嗎?

說實話,每一次“搶”的背後,是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人的辛勤付出,但是看到我打小熟悉的市場又恢復往日喧囂,尤其是看到那麼多的企業跨過生死線、一天比一天好、笑容越來越燦爛,想到其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力,就特別地滿足。

我的愛人是一名臨牀醫生,最難的那段時間,我們倆一個在防疫抗疫一線,一個在復工復產一線,兩個年幼的孩子全託給了老人照顧。有一天凌晨到家,看到女兒的枕頭邊放着一副畫,畫上是兩個超人,旁邊工工整整地寫着“爸爸媽媽好棒,我好想你們!”看着孩子肉嘟嘟的小臉,我的心裏酸酸的。

孩子渴望父母的懷抱,就像封城的我們渴望自由的呼吸;而我生長的這片土地,渴望更加蓬勃的生機!

我不禁想到,當年,義烏的“貨郎擔”起早貪黑走街串巷,爲的是早一天擺脫忍飢挨餓的日子;

我不禁想到,40年前,謝高華老書記毅然拍板開放小商品市場,爲義烏人民贏得市場經濟發展的先機;

我還想到,100年前,在這片土地上,陳望道翻譯出第一本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把真理的種子播撒在無數仁人志士的心中……

這個“搶”的火種,至今仍在義烏稅務人的胸中熊熊燃燒——那是忠誠於黨的責任感,是以人民爲中心的使命感,是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感。

那一刻我明白,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們也堅信,這份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將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成爲我們服務家鄉發展、實現興稅強國的精神之源!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