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的国土面积中,若问第一岛屿和第二大岛屿是哪?估计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应说:“第一大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那么试问第三大岛屿又是哪呢?我国第三大岛屿是崇明岛,它位于上海,长江三角洲一带,它南与嘉定、宝山隔江相望,北与江苏海门、启东一衣带水,犹如长江巨龙口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崇明岛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最大不同之处,崇明岛是由长江“生下”的,换言之也是一座冲积岛屿,它总面积为1269.1平方千米,即将超过两个新加坡的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被誉为“太平洋西岸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崇明岛的“前生”——由长江下游泥沙冲积而成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势特征是不平坦的,西高东低,河流的流向也是从西朝着东流。经过漫长的板块运动,形成了今天这样东低西高的地势格局,从而奠定了崇明岛形成的地质基础。

古代时期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繁荣,随着各朝各代的更迭,战火纷飞,人们乱砍乱伐对植被的破坏现象极其严重,长此以往随着植被面积的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变得很严峻,比如在黄河一带,虽然地势平坦,但是缺少植被的覆盖就很难阻挡水土流失,河里的泥沙开始流向长江中下游,随着长江中的江水不断冲积,慢慢的这些泥沙越来越多,最后堆积成了“崇明岛”,如果没有长江的冲积,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崇明岛。

在历史中,崇明岛有个比较霸气的名字---东海瀛洲。在传说中,这是东海仙境的名字,神仙居住的地方,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念念不忘的。到底在哪里,始终没有人找到它,后来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或许为了吉利,就把这名字赐给了崇明岛。

那么,崇明岛到底是何时形成的呢?在崇明岛上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明清古代建筑群,这就是迄今为止已有380多年的崇明学宫,这里培养出很多古代人才,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博物馆。

据上海崇明学宫博物馆中的相关史料记载:公元618年到626年,也就是唐朝武德年间崇明岛的前身东沙和西沙都露出水面,这些泥沙堆积面积很小,只是形成了一个雏形。随着唐朝灭亡,宋朝取而代之后,这里的泥沙堆积得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崇明岛的泥沙堆积面积越来越大。当年为了治理黄河水道,宋朝特意派来了能工巧匠,把今天滑县地区的黄河边上堤坝给扒开,让黄河朝着南边方向流去,黄河的入海口发生改变,黄河与长江两条河流的泥沙堆积在一起,顺着地势朝着地势平坦的南方平原地区流去,东沙西扩与一个沙岛接壤,原东西沙上多为“姚”和“刘”姓的居民迁移至此,这个合并的沙洲就被称为姚刘沙。到了宋末元初时期,姚刘沙西北五十里处出现了一座沙洲,三沙归属于西沙崇明镇管辖,所以又被称为崇明沙。

明朝建立后,长江河口出现了大量的沙洲,在雨季高峰时期,这些沙洲会经常出现合并、崩塌的现象,而且发生频率极为频繁,三沙和姚刘沙也经受了相当严重的冲蚀,又被新的泥沙覆盖就这样到了清朝初年,崇明岛最终合并成为一个大型的沙岛,随着泥沙的淤积面积不断扩大,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崇明岛。从整体来看,崇明岛的形成犹如一本博大精深地质遗迹百科全书,耐人细细品读。

崇明岛的“今世”——有可能是世界上增长面积最大的岛屿

一千年犹如弹指一挥间,崇明岛经历了的这些沧海桑田,犹如一部地质演变史,充满了艰辛的围垦史。在建国初期崇明岛隶属于江苏南通市崇明县,当时崇明县有两个沙洲,一个是兴隆沙,另外一个是永隆沙;随着经济的发展,在1958年上海面积不断扩大,崇明县被划分归属于上海。不得不说在当时长江造陆地的能力是极强的,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兴隆沙和永隆沙面积不断扩大,两个沙洲相连在一起,兴隆沙又与崇明岛相连,此时的崇明县已经从沙洲变成了岛屿。从建国以后,生活在崇明岛的人们开始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多次大规模进行促淤保滩和围垦沙洲,渐渐的崇明岛面积迅速从原来仅有的600多平方公里扩大增长岛1200多平方公里。

有网友不禁会问道:“为何崇明岛归南通所属,最后又跑到上海归上海管辖呢?”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但是当时的上海面积很小,整座城市不到617平方公里,为了建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得不扩大地盘,将崇明岛归属上海。不过事实上崇明岛并没有完全规划给上海,在崇明岛的西北角的北岸以及两个乡都是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当时这么规划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乡都没有和崇明岛连接在一起,所以就没有规划给上海。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泥沙不断堆积,最终这两个乡与崇明岛融为一体。

目前崇明岛的总面积是1200多平方公里,占上海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近两成,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岛,世界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相关地质学家认为崇明岛的面积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崇明岛如今每年向东海方向扩张约200米,总面积会以5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只要长江泥沙不断出现,崇明岛的面积就在不断扩大,甚至在不久的未来,很有可能超过两个新加坡的总面积。

崇明岛的“未来”不可估量——世界级的生态岛

1、崇明岛是上海的后花园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崇明岛也开始逐渐崛起,在2009年里,中国就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崇明、长兴两岛与上海市区实现陆路连通。这个桥隧工程的建立,对于崇明岛来说意义非凡,也是崇明岛命运迎来了一次新的转机。如果说上海是“经济黄金”之都,那么崇明岛就是它的后花园。

崇明岛具有典型的地貌价值,虽然地势平坦,但它的地质构造却极为丰富,有四种地质类型构造组成,分别为:基岩地层、第四纪地层、全新世地层、现代潮滩沉积地层,在沧海桑田历史巨变中,这里的地质泥沙层堆积成了一马平川的湿地沙洲,显现出多元化的生态特征,然而就是这些特殊的地质,让崇明岛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生态环境优美是崇明岛最大的特色,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怡人、草木郁郁葱葱、而且还有丰富的农副产品。

生活在崇明岛的人们把这里建设成了原生态之岛,绿化率极高。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上海的经济发展趋于饱和,那么唯一需要支撑上海经济的发展,就是提高周边更多城市的发展,以崇明岛为例,它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的产物,崇明岛的形成是天然赐予的,所以未来所有的格局和重心都会放在崇明岛中,可以说这种边缘化的岛屿在未来想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生态之岛,还要继续搭载上海这趟高速列车。

2、未来与北岸相连,成为世界生态岛的标杆和典范

总体来看崇明岛不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地貌景观,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部分资源保留了原始风貌,饵料丰富,为多种水生物种提供了优质生存场所,鱼类近100余种,鸟类达到了290种等等,由此可见,崇明岛中的所有生态资源对于崇明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包括它的特殊地质特征,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现在的崇明岛东、北方滩地仍在继续淤涨,其中东滩每年以100余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崇明岛受长江泥沙沉积的影响,崇明岛将和北部江苏陆地连接,南面和上海连接起来,这会上海和江苏经济辐射几乎都在崇明岛上。此外,崇明岛的森林覆盖率也将提升至 35%,旅游业不断发展让崇明岛驶入快速车道,并且成为世界级生态岛的标杆和典范。

崇明岛从迁移形成发展至今,以独特的地质演变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绚丽的湿地生态景观而著称。多年来,崇明人一直都在不停地进行围垦拓荒、兴修水利,守望家园,在未来中,不仅崇明岛的总面积即将超过两个新加坡,就连崇明岛的经济发展也有望超过其他一线发达城市。由此可见,崇明岛就是一只潜力股,一匹黑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