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面业比白象、华龙还早;1995年投资速冻产业时,思念、三全在科迪面前还是小老弟;1998年发展乳业,比蒙牛早整整一年。而现如今,科迪集团为何到了全部垮掉的地步?

间隔近一个月,ST科迪终于有了回复。

1月27日,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迪乳业”)公布了对深交所的回复函,补充披露了控股股东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迪集团”)目前财务和经营状况、科迪集团非经营性占用科迪乳业资金等情况。

通过披露公告,可知“科迪系”陷入危机关头:

科迪集团资不抵债(目前资产18.3亿元,而负债47.3元);

科迪集团破产重组“受阻”,由于资产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子公司18.65亿元欠款偿还方案计划实施时被暂时搁置;

科迪乳业被银行追债,科迪乳业被执行人信息共5 条,被执行总金额约 3.79 亿元,其中包括银行欠款共3.5亿元。

科迪乳业在2020年12月25日发布母公司破产重组公告,随后深交所在1月4日、11日先后两次下发关注函,并要求科迪乳业分别在1月8日、18日前回复,而科迪乳业皆以关注函涉及内容较多为由,推迟回复,直至1月27日作出回应。

1

科迪乳业陷入危机

一面是被母公司非经营性占用的18.65亿元资金偿还遥遥无期,一面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面临银行追债,共计3.5亿元。

由此看,科迪乳业如临深渊,称被母公司“掏空”并不为过!

披露公告称,大股东承诺会尽一切努力支持上市公司正常运转,保上市公司利益,大股东不存在逃废债务、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风险。

可事实呢?真能正常运转吗?

科迪乳业在2015年6月30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仅5年之后,便变成了“ST科迪”。

2020年6月23日,科迪乳业姗姗来迟披露了2019年年报,营收(5.66亿元,同比下降55.99%)、净利润(亏损1.75亿元,同比下滑235.51%)双双下滑的同时,曝出科迪集团存在非经营性占用科迪乳业资金18.65亿元。

受此影响,第二天科迪乳业股票停牌一天,于2020年6月29日起复牌,复牌即“戴帽”。

而在被“ST”之前,科迪乳业已陷入资金危机并发生“爆雷”事件。

2019年8月,有媒体报道,科迪乳业自2017年12月开始拖欠奶农奶款,涉及上千户奶农,金额大约1.4亿元,拖欠时间长达19个月之久,逼得奶农爬到25米高奶罐上“逼债”。

而在其2019年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末账上有17.7亿元货币资金,且在2019年7月又派发现金红利2080万元,却欠奶农奶款,明显存在问题!

2019年8月17日,科迪乳业对拖欠奶农欠款问题作出回答,同时也引出科迪集团累计质押公司股份484500000股,占其持有科迪乳业股份总数的99.96%。

因母公司缘故,科迪乳业一路唱衰,连环“爆雷”、变为“ST科迪”、陷入破产重组风波,如今还面临数亿元债务,科迪乳业还能撑多久?

说到科迪乳业的遭遇,就不得不提到“科迪系”曾经的另一大支柱,撑起科迪集团的半边天!

2

科迪速冻被“拖垮”

其实,科迪乳业并非“科迪系”的第一受害者,我们先来看看科迪乳业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8年至2008年:科迪乳业起步并不顺利,很多时候需要靠大股东科迪集团旗下另一重磅企业河南科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科迪速冻”)来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7年: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众多乳企受创,科迪乳业因其奶牛养殖场模式受到市场认可,获得发展契机。

在2017年爆发,受益于推出网红的“小白奶”,科迪乳业赚得盆溢钵满,也得以持续为母公司“造血”。

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在2018年科迪乳业的营收、净利就开始双双失速,紧接着在2019年迎来至暗时期,2020年戴帽,陷母公司破产重组风波。

早期科迪速冻曾支撑了整个科迪集团,充当“血包”的角色,但给别人输血的同时,科迪速冻并没有及时“补血”。

根据科迪乳业2018年6月对深交所的问询回复,科迪集团及关联公司在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多次占用科迪速冻资金,累计金额超过9亿元。

科迪集团曾先后两次试图对科迪速冻进行资产重组。2018年5月,科迪乳业宣布拟以15亿元的价格向控股股东科迪集团等购买科迪速冻100%股权。2019年4月,科迪乳业又公布重启收购科迪速冻交易预案。

但前后两次收购皆在半年之后,因种种原因被搁浅。

直至2019年科迪乳业“爆雷”,同时牵出科迪速冻拖欠员工工资、差旅费等而陷入停产状态。

有奶农和区域经理表示,科迪速冻此前一直盈利,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地步,或涉及公司资金被大股东挪用。

有财报可知,2017年、2018年,科迪速冻营收分别为6.02亿元、5.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02.51万元、7444.84万元。

科迪速冻2017年-2018年业绩情况。

科迪乳业、科迪速冻这对“难兄难弟”为何沦落至此,背后恐怕与其操盘手脱不了干系!

3

掌舵者是核心问题

据官网资料,科迪集团创建于1985年,旗下产业涵盖速冻食品、乳业、面业、生物、罐头,其中科迪速冻食品排全国前三位,科迪乳品排河南省第一位,科迪面业排河南省前三位。另外,有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疑似全资控股子公司达到40多家。

其实,科迪集团的前身是“清海罐头厂”,创始人张海清觉得名字“太土”就以“科学启迪未来”之名,将“清海罐头厂”更名为“高大上”的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科迪集团进军速冻食品行业,并率先投放央视广告,“科迪汤圆,团团圆圆”传遍街头巷尾。此时的三全、思念,在科迪面前还只是“小老弟”!

而科迪在布局速冻之前,还把做罐头积累的资本投向了当时国内兴起的方便面行业,投资了年产三万吨的方便面生产线,这比白象、华龙等品牌要早。而后投资的科迪乳业,也比蒙牛早了整整一年。

张清海对此也曾经反思过:“科迪是较早进入方便面、速冻食品行业的,也是比较早进入乳业的,虽然现在总规模不小,但在各自的领域都没有做到最好,这也是需要思考的。”

我们以科迪乳业发展思路为例。

科迪乳业始终坚持走基地型乳业的路子(先建基地,再建工厂,再建市场),把奶源基地建设当作乳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这就导致基地决定工厂,工厂规模决定市场大小。

这与伊利、蒙牛等乳制品企业的扩张策略完全不同。它们大多都是先建市场,再建工厂,不建基地。

建基地的投入巨大,这有点像刘强东的自建物流体系。张清海曾经提到:“一个10万吨牛奶的生产线,就需要配套3万头量的牛群,需要四五个亿的基础投资,还不包括运输等费用。”

其实,科迪集团的多元化发展还不止这些!

自2016年开始,科迪集团就忙着在河南、山东等地开便利店,数量高达800多家。便利店业务运营两年时间,就花了5个亿。

除此之外,其还做起了科迪天然深泉水。然而,科迪天然深泉水同样被爆出,“公司拖欠员工六个月工资和差旅费,给员工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除了多元化发展导致大而不强的弊病外,科迪集团还存在很多管理问题,比如张清海基本事必躬亲不授权也不信任职业经理人,没有成熟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人才,家族式发展理念等,这些显然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最后,以掌舵者张清海的理念结尾:“一个企业要想做大不能投机取巧,必须扎扎实实做事,任何的投机取巧、机会主义可能会使你偶尔赚到一部分钱,但是想干成事不可能。”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撰文:木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