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貨,指的是貪喫的人,多指喜歡喫各類美食的人,並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嚮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

其實喫貨自古就有,有這麼一羣古人,他們喫出了快樂,喫出了心得,他們在美食中找到了自我。

喫貨最雲集的場所自然是歷朝歷代各種宴會上的觥籌交錯,商紂王就是其中空前絕後的執牛耳者。紂王荒淫歸荒淫,氣魄還是很有氣魄,他骨子裏浪漫基因非常多。

爲了親手觸摸那星星,他修建了摘星樓一座;一酌一飲嫌麻煩,碗裏喫肉嫌囉嗦,商紂王乾脆大手筆創造出了令後人望塵莫及的肉林酒池,這通喫喝講起排場來,後人簡直無話可說。

還有春秋鄭國的公子宋有一個羨煞衆喫貨的特異功能,那就是每每食指亂動,一準過一會兒就能喫到好喫的。

有一天,公子宋跟子家兩個人去覲見鄭王,剛走到殿門口,公子的預兆就來了,食指大動。公子就跟子家說:“你看着,一會兒咱就有好喫的喫了。”進殿一看,果真鄭王正燉王八湯呢,倆人相視一笑

在西漢時期,有一種青銅染爐非常流行,以至於在許多地方都有出土。這種染爐分爲三個構造:主體爲炭爐,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盤體,上面放置一具活動的杯。考古界確實,這就是類似現代意義上的“小火鍋”,並且隨着這一美食的推廣,“小火鍋”也正在變成大火鍋,甚至“鴛鴦火鍋”。

還有就是古代很多的人跟今天的我們一樣,都不習慣在家做飯,做飯是不可能做飯的啦,這輩子都不可能做飯的!他們喜歡下館子或者叫外賣。

一些飯店老闆們就推出了新的送餐服務。叫做“逐時旋行索喚”,需要叫外賣的顧客提前去飯館點菜,到時間便會差專人送上門,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一個夥計,手裏端着食物正在趕路,這可能就是最早的外賣小哥了吧!

古代很多文人也是喫貨,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

蘇東坡格外愛喫肉,只要是肉,他都要嘗兩口。在被貶黃州期間,他發現這裏的豬肉特別便宜,於是瘋狂地喫、想方設法變着法喫,每天早上起來就要喫兩碗。著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也是在這時候誕生。

說實話古代與喫結合在一起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比如鴻門宴

鴻門宴的故事能被傳頌至今,因爲它們涉及的歷史事件太重大,距今年代太久遠,然而記錄又太生動、太鮮活了,這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顯得特別出挑。

大家都知道鴻門宴故事裏栩栩如生的細節,比如樊噲用盾牌把項羽大帳門口的衛兵懟開、撩着簾子瞪着項羽、刀切生豬腿、連吹好幾瓶酒、范增連舉三次玉玦暗示動手

比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了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衆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