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在《奇葩說》說過「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但今天,更多的表達者怕的不是被誤解,而是沒有被誤解的機會。在這個注意力無比珍貴的世界裏,如何被更多人看到纔是表達者更關心的。所以創作者從報紙遷移到了屏幕,從圖文進化到了視頻,一切都是爲了讓更多人看到。

在這過程中,創作工具也在不斷升級,從好寫的筆到各式機械鍵盤,再到今天不同平臺的剪輯 app。今天,騰訊、字節跳動、嗶哩嗶哩就都有了自己的視頻剪輯工具,我們可以用這些剪輯工具將我們的視頻內容直接分享到視頻號、抖音、B 站。

視頻號、抖音、B 站和秒剪、剪映、必剪

視頻剪輯 app 近兩年扎堆上線,很大一個原因是視頻創作者越來越多,以往必須在電腦上完成的剪輯已經無法適應今天移動化、高效化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引領了視頻創作潮流的抖音較早上線了剪映。

2019 年 6 月上線的剪映以門檻低、功能強大著稱,它目前是中國用戶量最大的移動視頻編輯工具。作爲抖音、西瓜視頻官方推薦的視頻創作工具,剪映「一鍵發佈」的功能讓用戶投稿至其對應平臺更方便了。

2020 年 7 月末,嗶哩嗶哩也首次推出了移動端視頻剪輯工具必剪,它的宣傳語是「一款UP主都在用的剪輯神器。」作爲大平臺出的剪輯軟件,必剪在賬戶互通,一鍵投稿外也得到了 B 站更多的廣告推廣,在 B 站視頻流和視頻中都能刷到必剪的廣告。

在 up 主視頻裏,也能夠看到必剪的宣傳

2 個月後,騰訊的剪輯工具秒剪也上線了,最初它的名字還是「秒簡」。作爲一款剪輯完就可以直接在視頻號發佈的剪輯產品,秒剪也希望用戶忘記剪輯、分鏡這樣的專業詞彙,輕輕鬆鬆就能製作出令人滿意的視頻。

都是大廠的移動剪輯工具,這三款 app 表現怎麼樣呢?

從 App Store 的用戶打分來看,三款 app 都得到了不錯的評價。由於上線時間和營銷推廣力度的不同,這幾款 app 的得分含金量也有差別,所以 430 萬用戶打出 4.9 分的剪映確實可以被稱爲移動剪輯應用中最被認可的 app 了。

不過別人說的再好,我們也得自己上手試過才知道。

秒剪、剪映、必剪,他們擁有不同的賽道

體驗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秒剪被「秒殺」了,因爲它的功能很明顯沒有其他兩個豐富。但體驗之後,我們發現雖然都是移動剪輯應用,但秒剪和剪映、必剪的目標用戶卻完全不同。

秒剪的一大特點就是自動配字幕,如果你錄視頻時聲音清晰,背景沒什麼雜音,那這確實是一個很有用的功能。不過這個自動配字幕的功能會把口語化的詞語也撰寫進去,如果你很喜歡說「哈哈」「哦哦」這樣的擬聲詞,那對這個功能可能會有點嫌棄,畢竟刪字幕也有點費時。

秒剪 app

秒剪最大特點在於「自動剪輯」。在導入素材後,你可以在編輯素材時選擇「自動剪輯」,這是各個剪輯 app 中操作最低門檻的剪輯方式,它會將素材先剪一段,展現重點。門檻低的秒剪功能相較其他 app 也少了很多功能,例如動畫、變聲、特效、倒放、摳圖等。

秒剪這款 app 也有一些產品細節是我個人不太適應的。比如在剪輯每段視頻時都需要先選中才能進行剪輯,不能對整段視頻進行操作。其次就是歷史記錄的剪輯按鈕藏在右上角,當你處理完一段視頻想要重新回到 app 剪輯的時候還得找一會,相較其他兩款應用沒那麼一目瞭然。

秒剪門檻真的很低

如果說剪映和必剪是在探索移動化剪輯更多的可能性的話,秒剪嘗試的還是降低視頻的門檻。在這個 app 裏,你可以用幾張照片或者簡單的視頻完成剪輯,配音、字幕的門檻都極低。

它的目標用戶是對視頻內容剪輯沒有太多需求的用戶。那些用戶只是想將視頻拼接起來,讓其內容更豐富。換句話說,秒剪的目標用戶很可能是你爸爸媽媽和那些手機裏 app 不超過 20 個的用戶。

而剪映、必剪功能上強了不少。對於沒接觸過或者不常用 Pr 這類電腦剪輯軟件的人來說,這兩個 app 就很足夠了。他們不需要購買新的版權字庫,也不需要購買貼紙、找配樂,app 本身就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剪映有豐富的音效選擇

從產品的視覺來看,剪映、必剪在功能上頗爲相似,連剪輯、音頻、文字、貼紙、特效這幾項功能都在底部功能欄的排列位置都差不多。但你還是能從功能的豐富度和細節上看出少許的差別。例如剪映的音效就明顯多過必剪,符合抖音用戶的消費習慣;必剪則可以低成本地完成封面的製作,提供的幾個模板都很 B 站。

明顯的 B 站風格

這兩個剪輯 app 都能滿足倒放、轉場、畫中畫、蒙版的不同需求,手機操作也非常順暢。

一個在大學學過 PR、AE 的用戶表示表示:「對我這種學藝不精的人來說,我覺得這個 app 很好用。PR 需要記住很多快捷操作,看上去無限可能,其實我用也只會最簡單的拼接。而我現在用的這個 app 在專業剪輯上可能處於鄙視鏈下端,但我知道該怎麼用,對我來說這個 app 纔是無限可能。」

不需要打開電腦,即用即剪的剪映、必剪雖然在體量和用戶數上還有很大的差異,但它們其實在朝着相同的目的地努力——讓用戶能夠更簡單地完成剪輯,在手機上也能把一個視頻剪得更精彩。在這兩個 app 中。剪映已經獲得了大量用戶的認可,甚至在不久前還應用戶要求推出了 Mac 版本,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Pr 這類軟件對普通用戶來說門檻較高

手機攝影之後,就會是手機剪輯的戰爭

手機廠商在手機攝影拍攝上下了足夠多的功夫之後,人人都可以成爲圖片內容的創作者了,而現在大家在朝着視頻創作的方向轉型。

我 50 歲的母親就表示,在拍攝方面她沒有什麼問題,但「不知道怎麼把它們拼接起來」就是她最大的問題。

在手機拍攝、處理能力進化後,下一步該進化的就是軟件了。今天文章中提及的這三個 app 都是降低用戶使用門檻的剪輯軟件,只是一個門檻更低,另兩個在剪輯功能多樣性上有更多的可能。

在微信公開課 Pro 上,講師也介紹了秒剪,並表示它的存在是爲了降低用戶創作門檻

事實上移動剪輯工具也不只這 3 個,VUE、快剪輯、一閃、貓餅、Quik、InShot、VivaVideo 也是有一定用戶規模和口碑的剪輯工具,只是沒有平臺打底,這些平臺很可能面臨持續運營的挑戰,融資、上市之外還有很多奔向大廠。

有行業人士透露,騰訊目前迭代較快的剪輯工具秒剪就是被騰訊收購的 VUE 團隊的新作品。而另外獨立發展的剪輯軟件也面臨着種種挑戰。旗下擁有 4 個剪輯應用但沒有巨頭公司做內容支撐的剪輯軟件公司小影科技雖然已經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但沒有在中國用戶心中建立獨特認知,同時也沒有對應視頻平臺的小影未來就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

手機剪輯應用相對視頻產品更能留住用戶。用戶對視頻內容的消費習慣是很容易改變的,視頻創作者在平臺間遷移的成本很低,但在剪輯應用更換的成本卻不低。當創作者習慣了某一個平臺的剪輯工具,用上手之後就不會輕易更換,此時剪輯工具反而能給創作者傳遞平臺的信息。

在大廠都做短視頻之後,大廠都開始做剪輯軟件了。除了人人都能看視頻,他們希望人人也都能做視頻。雖然離人人皆是視頻創作者的階段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從產品應用上看,他們已經準備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