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中,成建制殲滅一路部隊,和擊潰的效果往往大不相同。

爲何會這麼說呢?

一路部隊是整個戰役佈局重要的一環,擊潰可以捲土重來,殲滅會讓敵方整個戰局崩盤,對戰役的勝負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還可以嚴重打擊敵方的士氣,爲後續的戰爭製造有利因素。

毛主席作爲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從井岡山時代就一直重視打殲滅戰。

在第一次反圍剿中,毛主席指揮用游擊戰術,圍殲了國民黨18師兩個旅和師部,活捉了師長張輝瓚,讓蔣介石發動的第一次圍剿徹底失敗。

圖|毛主席延安時期舊照

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紅軍又成功殲滅國民黨軍隊的一個旅,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井岡山時期紅軍槍支彈藥奇缺,裝備遠不及國民黨軍隊,有些戰士拿着梭鏢就上了戰場,毛主席爲此還留下了“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詩句。

我軍一直在裝備的劣勢下打到了解放戰爭的反攻階段。

遼瀋戰役一開始,毛主席就顯示出恢弘的氣魄,要求林彪先打錦州關上東北大門,把國民黨55萬軍隊全殲在東北。

圖|遼瀋戰役期間的戰士們

按照毛主席的方針,林彪完成了戰略意圖,把包括全美式裝備的廖耀湘兵團在內的50多萬國民黨軍隊殲滅在東北,僅有劉玉章帶領的國民黨52軍從營口乘軍艦脫逃。

平津戰役,毛主席也指示先攻佔天津以阻斷傅作義的退路,最終迫使傅作義20多萬軍隊和平起義,取得了平津戰役的勝利。

淮海戰役,毛主席運籌帷幄,我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運用運動戰,以六十萬對八十萬的兵力比,殲滅國民黨軍五個兵團,共計55萬人。

圖|淮海戰役時期用望遠鏡觀察敵情

斯大林曾對淮海戰役做過這樣的評價:“60萬戰勝80萬,奇蹟,奇蹟。”

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全中國的局面,國民黨完全失去了在大陸立足的力量。

毛主席大手筆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果,但在抗美援朝時,毛主席卻指示彭德懷打美軍野心不要大,一個軍能消滅一個營就夠了。

圖|彭德懷司令舊照

以毛主席的魄力提出這樣的要求,自然有其深謀遠慮之處。

毛主席的魄力來自哪裏?來自實事求是。毛主席的謹慎是根據什麼?也是實事求是。

從農村包圍城市,到《論持久戰》、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都證明毛主席是偉大的戰略家而不是軍事冒險家。

抗美援朝剛開始時,毛主席也曾想能全殲美軍一個師,彭德懷指揮的志願軍也以優勢兵力對美軍實施過大包圍。

圖|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舊照)

只是和陌生的美軍交手後,我軍發現國內戰爭的經驗在朝鮮戰場上難以複製,再加上雙方武器裝備水平和後勤補給能力存在明顯差距,毛主席從而及時調整了軍事目標。

長津湖圍攻美陸戰一師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從仁川登陸,對人民軍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1950年10月3日,美軍不顧我方反覆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13萬聯合國前線軍隊不斷向鴨綠江挺進

10月19日,志願軍三個軍祕密入朝,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10月25日,志願軍首次與韓軍1師的部隊遭遇,將其擊退。

圖|朝韓三八線界石

10月26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發起,志願軍採取正面突擊,側後迂迴的戰術,打殘了韓軍三個師,對美軍第一騎兵師造成了沉重打擊,以我方傷亡一萬的代價,殲敵一萬五,穩住了朝鮮戰爭陣線,使聯合軍的進攻停滯下來。

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從遭遇戰開始,目的在於控制局面,適應敵情。此次戰役雖然與美軍有交手,但規模不大,並未做全面的戰略佈局。

聯合國軍喫虧後仍不放棄佔領全朝鮮的野心,麥克阿瑟迅速調整部署,調集美軍精銳部隊,重新發起攻勢,企圖把志願軍逼回鴨綠江對岸。

圖|抗美援朝時期入侵朝鮮的美國軍人

面對新的敵情,毛主席同意了彭德懷誘敵深入的計劃,志願軍主動後撤,給美國造成志願軍不敢大規模參戰的假象。

11月初,聯合國軍依仗強大的軍力,以22萬分東西兩線重新向鴨綠江挺進。被志願軍打破到鴨綠江過感恩節計劃的麥克阿瑟,又放言要到鴨綠江過聖誕節。

志願軍此時參戰兵力已達38萬,爲誘使聯合國軍上鉤,並沒有發起猛烈抵抗,而是邊打邊撤,把聯合國軍引入預設的戰場。

圖|抗美援朝時期的中國志願軍

等聯合國軍到位後,志願軍立即採取正面進攻,迂迴運動的戰術,切斷聯合國軍的退路,對其形成了大包圍。

東線戰場上,志願軍九兵團三個軍十五萬人,圍住了聯合國軍六七萬人。

在狹長的山溝地形長津湖區域,美軍王牌陸戰一師兩萬餘人,被九兵團20軍和27軍截成四段,陷入了重圍。

依照國內戰爭的經驗,實現了這樣的戰役意圖,美陸戰一師應該是插翅難逃了。

圖|志願軍戰士們圍坐在一起(舊照)

1950年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打響,在雪地裏潛伏了六天的志願軍戰士向被圍的美陸戰一師發起了攻擊。

美陸戰一師遭到攻擊後,立即用200輛坦克組成環形防禦體系。

志願軍沒有反坦克火炮,更沒有飛機空中轟炸,難以突破美軍的防線,在美軍優勢火力的壓制下,自然進攻受阻。

而且通訊發達的美軍得知王牌師被圍後,空中支援迅速趕到,志願軍的進攻散兵坑一次又一次遭到美國飛機的地毯式轟炸。

美軍以火海抵禦人海,阻止志願軍向前推進。

英勇頑強的志願軍不懼美軍的優勢火力,通過夜戰來收縮包圍圈,繼續向美軍攻擊前進。

但晚上雖然得不到有效空中支援,美軍卻用照明彈把天空照成白晝,用地面部隊的火力壓制志願軍的進攻,等到白天再在空中支援的配合下,奪回夜戰的失去的陣地。

經過反覆的絞殺,美陸戰一師接到撤退的命令,即以坦克爲先導,汽車居中,步兵在側開始突圍。

圖|朝鮮戰爭之初美國空軍炸燬

志願軍雖然能圍住美國陸軍,但圍不住美國的海空軍。

爲接應美陸戰一師突圍,美軍調來了七艘航空母艦,300多架飛機不停轟炸道路兩側志願軍可能埋伏阻擊的陣地。

志願軍多次趁夜炸燬了陸戰一師突圍必經的水門大橋,這座建在懸崖上的大橋又被美軍工兵快速修復。

志願軍見此情況,乾脆把橋基也徹底炸燬。

想不到的是,美軍早就在日本命三菱重工量身趕製出每套上噸重的八套橋樑組件,用巨型降落傘空投給陸戰一師,快速搭建起了突圍的橋樑。

美軍這種協同作戰的能力,志願軍在國內戰爭和抗戰中都沒有遇到過,炸橋、炸補給對美軍都沒太大用處。

長津湖戰役時,那一帶的氣溫是零下40度。

第9兵團隸屬華東野戰軍,是從南方被緊急調入朝鮮戰場,很多戰士身上還穿着單衣,這次戰役中被凍死、凍傷的志願軍比戰場上犧牲的志願軍還多。

而戰役開始後想要給前線送補給,又會遭到美國空軍的極大破壞,這大大削弱了志願軍的戰鬥力。同樣在嚴寒中的美軍不僅有軍呢大衣、毛衣毛襪,還有鴨絨睡袋,空中又不停送來給養。

圖|中國志願軍部隊

美軍在嫌罐頭難喫的時候,志願軍卻連炒麪也不能保證;美軍一罐罐喝着可樂,志願軍只能抓把雪往嘴裏塞;美軍的軍醫提醒美軍要勤換毛襪以免凍傷,志願軍的一雙薄棉襪還能穿就不錯了。

即便在這樣情況下,志願軍也沒有放棄對美軍的追擊。

有參加過這次戰役的美軍回憶,看着光着腳在雪地上追着美軍汽車開槍的志願軍,那些參加過二戰的陸戰一師士兵被驚得目瞪口呆。

最終,美軍陸戰一師僥倖突圍到興南港口,被三百多艘美國艦隻接走。

圖|抗美援朝戰爭被凍僵的中國志願軍

二次戰役東西兩線都打得聯合國軍隊大潰敗,把聯合國軍隊逼回了三八線以南。

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付出了傷亡五萬多人的巨大代價,沒有成建制消滅美軍一個師也居功至偉。

毛主席評價長津湖戰役說:“第9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長津湖戰役在完成戰略意圖的同時,也讓志願軍清楚認識到和美軍作戰與以往作戰的不同。

美軍軍力的各種優勢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也和一些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作過戰。

這些國民黨軍隊大都是在緬甸遠征軍時期得到的美式裝備。

但這些裝備遠不能和真正的美軍相比。

以廖耀湘全美式裝備的新一軍來說,全軍有榴彈炮12門,山炮24門,迫擊炮、戰防炮48門,共計火炮84門。而美軍一個師就有432門火炮,而且都是重炮。

圖|朝鮮戰爭美國軍隊的裝備

美軍7000輛汽車一個軍的機械化程度,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也不能比。

更重要的是,美軍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空軍,各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也是世界一流。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在狹小的戰場上就投入了500多架飛機。

國民黨當局的空軍總共只有900多架飛機,其中陳納德控制的航空隊還不參加內戰,實際能和解放軍作戰的飛機只有300來架。

此外,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已經配備了噴射戰鬥機,不管是飛機的種類、性能還是飛行員的素質都遠非國民黨空軍可比。

圖|朝鮮戰爭美國軍隊的飛機

在通訊上,美軍的無線電配置到班,一個班在戰鬥中都可以招來空中支援。

解放戰爭中對付國民黨飛機的辦法在朝鮮戰爭中已經遠遠不夠用了。

美軍兵種協同,立體戰爭,是我軍抗美援朝遇到的新課題,在零制海權、制空權的狀況下仗該怎麼打,前線的志願軍在思考,毛主席也在思考。

我軍在國內作戰,可以打一場人民戰爭。

小米加步槍、腳板追汽車,再依靠翻身農民的小推車送給養,地下黨送情報、起義、策反,就能圍殲國民黨大兵團。

圖|朝鮮戰爭時期的美國軍隊

在朝鮮戰場上,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志願軍也充分發揚國內戰爭的精神。

二次戰役時,113師十四小時徒步急進七十二公里,和聯合國軍的汽車賽跑,搶佔三所裏,截斷了聯合國軍的退路,使其不能四面合圍。

然而,美軍的海路,志願軍卻無法截斷。大口徑艦炮能打到我軍陣地,我軍火力卻夠不着美國軍艦。

對於美國強大的空軍,志願軍也不能有效打擊。長津湖美國飛機除了轟炸志願軍,還接走了數千名美軍傷員。

圖|朝鮮戰爭時期美國空軍轟炸朝鮮

在極寒環境中,志願軍的傷員常因被美國空軍阻斷後方通道,得不到及時救治而犧牲。

要知道在大兵團作戰中,補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美國空軍不僅在戰場上對美陸軍提供火力支援,還爲美國陸軍搭建起暢通無阻的空中補給線。

反觀志願軍的補給線,卻因被美國空軍破壞,部隊只能自帶少量補給推進。

接任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敏銳地發現了志願軍自帶給養只能維持八天的“軟肋”,於是就經常和志願軍消耗七天再發起反攻,給志願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圖|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李奇微(舊照)

正因爲以上種種原因,在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不得不放棄漢城。

還有美軍的絕對制空權讓志願軍白天難以對美軍進行攻擊,這種條件下要對美軍實施大圍殲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最後,在情報方面,聯合國軍也是遠勝當時的志願軍的。

此外,朝鮮戰爭也不像之前的國內戰爭,我方還有不少地下黨員和情報人員打入敵人內部,能夠獲得寶貴的情報信息以供參考,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只能依靠自己。

對於戰場上的實時狀況,美軍隨時天上有偵察機,無線電通信也無處不在。而志願軍的無線電只能到達營一級,戰場情況很多時候都要靠通信兵,或者用軍號、哨子等來傳遞。

圖|戰士在修理無線電

這樣就造成了在戰場上,美軍將領對於志願軍的即時狀況,可能比志願軍自己還清楚。

一個美軍上校曾說:“中國人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和通信設備,否則我們絕不可能走出長津湖!陸戰一師是僥倖生還!”

不難看出,通訊差距也是志願軍難以大規模圍殲美軍的因素。

美軍的“磁性戰術”

通過幾次戰役,志願軍雖然沒能大規模殲滅美軍,但也打得美軍難以招架。

不過自從李奇微發現志願軍的弱點後,美軍就調整戰術。

針對志願軍白天因美軍空襲不能展開攻擊情況,美軍就在入夜時主動讓出陣地,依靠機械化後撤二三十里志願軍一夜徒步追擊的路程,再重新建立防禦陣地。

等志願軍追到已經天亮,此時再面對以逸待勞、準備充分的美軍,志願軍顯然不宜發起突然進攻,只好靜待天黑。

圖|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劇照

入夜,美軍又如法炮製,像磁鐵一樣牽引着志願軍靠近,等七天之後志願軍陷入補給困境,美軍再發起反攻,讓志願軍遭受慘重損失。

美軍在嚐到甜頭後,得意洋洋給這種戰術起名爲“磁性戰術”,想用這種戰術擊潰志願軍。

這種情況很快被毛主席掌握,毛主席順勢而爲,不因志願軍有兵力上的優勢和豐富的運動戰經驗就堅持要成建制殲滅美軍的一個師,而是把殲滅戰的規格最高定在營的級別。

1951年5月26日,第五次戰役正在進行中。這時聯合國軍已經反撲到了三八線南北一帶,與志願軍展開激烈爭奪。

圖|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劇照

毛主席審時度勢,給彭德懷發去電報:“爲了打落敵人的這種自信心以達最後大圍殲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

打美英軍只實行戰術上的“小包圍”,即每支部隊每次只精心選擇敵軍一個營或略多一點爲對象而全部地包圍殲滅之”。

毛主席給彭德懷這個決策的改變充分體現了毛主席作爲最高統帥的英明。

古語有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最高決策的誤判更會招致滿盤皆輸,這樣的例子在戰爭中比比皆是。

日本統帥部狂言要三個月佔領全中國,結果中國抗戰八年,最終日本投降;希特勒要到莫斯科過聖誕,等到的聖誕禮物卻是德國陸軍元帥保羅斯在莫斯科城下全軍覆沒。

蔣介石在1946年挑起全面內戰時,就揚言三五個月消滅人民軍隊,結果卻是三年之後自己被人民軍隊趕到了臺灣。

圖|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出任過西點軍校校長的麥克阿瑟也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一會兒要到鴨綠江過感恩節,一會兒又要到鴨綠江過聖誕節,到頭來還是隻能從聯合國軍司令的位子上灰溜溜下來,回到美國去等着過下一個節。

毛主席在戰略上藐視敵人,保家衛國敢於對世界頭號強國亮劍。

在戰術上毛主席歷來重視分析敵情,不打無把握的仗。

就是憑着超人的氣魄和審慎謀略,毛主席才能帶領人民軍隊從井岡山打出了一個新中國。

面對強大的美國軍力,毛主席提出一個軍殲滅美軍一個營,是在提醒志願軍要穩紮穩打,不要進行軍事冒險。

圖|處於戰鬥狀態的中國志願軍

實際上,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第27軍殲滅過美軍一個團。

這個團是美軍第七師的31團支隊,有三千多兵力,其中有500名左右的韓國士兵。

27軍爲全殲該團,集中了全軍所有火炮,調集了七倍以上的兵力對31團展開圍殲,最終突破31團10餘輛坦克組成的防線,對在40多架飛機掩護下逃竄的31團展開追擊。

31團上校團長麥克勞恩被志願軍擊斃,軍旗被繳獲,除200人逃脫外31團被成建制消滅。

這是抗美援朝中唯一一次全殲美軍團建制部隊,27軍爲此也付出了一萬兩千人的傷亡。

從這次圍殲可以看出,殲滅美軍團建制部隊幾乎達到了志願軍殲滅戰的極限,只有一個軍殲滅美軍一個營,才能在避免重大損失的同時又達到殲滅戰的效果。

圖|在醫院接受救治的中國志願軍

毛主席的指導方針能不斷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又讓志願軍的力量得以保存。

這種戰術就像一點點把牛皮糖敲下來一樣,毛主席就把這種戰術叫做“零敲牛皮糖”。

這種戰術對於志願軍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呢?

不妨看看當時的實際情況——聯合國軍在採取“磁性戰術”後,已不再分兵冒進,而是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志願軍大規模運動穿插的空間越來越小。

即使能實現大包圍,被壓縮的美軍憑藉立體火力優勢,志願軍也難以將其消滅。

“零敲牛皮糖”的戰術,能夠讓志願軍轉入陣地戰,不作長途奔襲,集中力量攻下敵方營、連、排的陣地,殲滅陣地上的敵軍,然後能守則守,不能守則放棄,等敵軍進入陣地後再尋機予以殲滅。

圖|度江的美國軍人們

至於美軍慣用的“火海”戰術,志願軍則在陣地裏深挖坑道來進行抵禦。

在1951年6月3日給斯大林的電報中,毛主席還向斯大林闡述了“零敲牛皮糖”戰術:“不要做現在我軍還不能做到的事,不要企圖打大規模的殲滅戰,而應精心設計,尋找機會,多打小規模的殲滅戰。這樣就可能逐步削弱敵軍,振奮我軍士氣,並可減少我軍傷亡。”

在紅軍時期反圍剿的戰役中,毛主席就反對拼光自身力量的“禦敵於國門之外”路線,面對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軍隊,毛主席更不會用人海去撲滅火海。

圖|紅軍時期反圍剿戰役老照片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就開始在前沿挖坑道、修工事,用零敲牛皮糖的方式在朝鮮戰場上和美軍展開的艱苦卓絕的拉鋸戰。

1952年秋季,志願軍對聯合國軍展開的秋季反攻,用“零敲牛皮糖”的戰術,殲敵兩萬七千餘人,自身只付出一萬零七百人的傷亡。

在美軍的火海下,取得這樣的戰果,充分證明了“零敲牛皮糖”方針的正確。

圖|數百轟炸機瞬間投下10萬噸燃燒彈

在隨後聯合國軍爲扭轉不利局面發動的“金化攻勢”中,上甘嶺的志願軍又依靠坑道的掩護,堅守住了陣地。

結合“坑道戰”、“零敲牛皮糖”戰術,志願軍又以一萬零幾百人的傷亡,殲滅了兩萬五千聯合國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志願軍將士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強大對手,前期付出一些代價是正常的。

在摸清美軍軍力及美軍調整戰術後,毛主席迅速制定出應對方案,讓美軍佔領全朝鮮的企圖不能得逞,最後只有回到談判桌,簽下了重新以三八線爲界的停戰協議。

在軍事技術、物質水平極度懸殊的情況下,除了志願軍還有哪支軍隊能與美軍抗衡?

圖|1958年,歡迎抗美援朝志願軍回國

在後來爆發的越南戰爭中,美軍始終不敢越過北緯十七度線,也正是接受了抗美援朝的教訓,知道中國言必行行必果,有能力接受任何強敵的挑戰。

朝鮮戰爭期間,在毛主席的指引下,百萬志願軍浴血奮戰,在世界的聚焦下打出了國威,打出了獨立自主不容侵犯的底氣。

毛主席偉大的軍事思想,在這場戰爭中再次得到驗證。

在今天的高科技戰爭中,老一輩革命家鑄造的軍魂仍然是我們致勝的有力保障,實事求是的精神也將是一切戰爭都不可放棄的原則。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