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1月14日報道稱,伊朗海軍近日在阿拉伯海北部海域進行大規模海上演習,演習中一艘巨大的"軍艦"引起媒體關注,這就是伊朗海軍新近服役的"莫克蘭"號海上基地艦。根據伊朗媒體報道,"莫克蘭"號由一艘滿載排水量12.1萬噸的大型油輪改裝而來,該艦甲板上安裝有停機坪,可以攜帶5~7架直升機,其寬大的船體內部可容納最多8.2萬噸各種補給,包括燃油、淡水、食品甚至是武器彈藥等。伊朗方面宣稱該艦可以連續在海上航行1000天而不需要任何補給。

"莫克蘭"號基地艦列裝伊朗海軍會很容易讓人聯想起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時期,英國海軍緊急徵用"大西洋運輸者"號大型集裝箱貨船,並將其改裝成爲多用途運輸艦的經歷,而"莫克蘭"號和"大西洋運輸者"號在技術和使用方面確實有諸多相同之處。當年"大西洋運輸者"號的改裝,也是先把幹舷墊高(因爲集裝箱貨輪的幹舷普遍偏低),然後在甲板上焊上鋼板作爲停機坪,並且在兩側堆上集裝箱作爲掩體。同時自艦首和艦尾都焊上了飛行甲板,可以同時起飛直升機和"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大西洋運送者"號在被擊沉時,船上依然搭載有4架CH-47"支奴幹"直升機、6架"威賽克斯"直升機,以及一套皇家海軍的海水淡化裝置。

"莫克蘭"和"大西洋運輸者"號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大","莫克蘭"號滿載排水量高達12.1萬噸,而"大西洋運輸者"號只有1.5萬噸。噸位大雖然意味着目標更加明顯,但同時也意味着當今的反艦導彈很難將其擊沉——因爲"莫克蘭"號太大了,單發的反艦導彈給該艦造成的傷害非常有限。這一點其實在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就已經看出:當年伊拉克使用法國"飛魚"導彈攻擊美軍的"斯塔克"號護衛艦,小巧的飛魚導彈雖然準確命中了美艦,但是因爲威力太小,根本無法擊沉這艘4000噸的小護衛艦;而伊拉克空軍使用中國的轟-6D型轟炸機發射巨大的C-601型空艦導彈,憑藉着513公斤的巨大戰鬥部,才勉強擊沉了30萬噸的大型油輪。而目前美國海軍現役的反艦導彈,只有"魚叉"和LRASM兩種,兩者的彈頭都只有大約227公斤左右,根本不夠毀傷一艘12萬噸的巨輪。

同時"莫克蘭"號如果出航,肯定不會單槍匹馬,而是會有伊朗海軍的艦艇爲其提供保護。目前"莫克蘭"號尚未安裝各種防禦武器,但是憑藉其12萬噸的巨大排水量,列裝部分艦載武器並不是難事,去年伊朗海軍曝光的"沙希德·魯達基"號多用途艦也是民用集裝箱船改裝,而伊朗軍方直接把陸基的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搬上了軍艦甲板,從而讓"沙希德·魯達基"號具備了一定的防空和反艦等自衛能力,對於"莫克蘭"號,伊朗海軍依然可以如法炮製,部署防空、反艦和反潛武器,加強軍艦自身的防護能力。

對於伊朗海軍而言,有了這麼一個巨大的海上基地,伊朗海軍目前現役的各種中小型護衛艦,甚至是潛艇,就可以以該艦爲依託,在更大範圍內執行巡邏警戒任務,從而控制阿拉伯海北部到霍爾木茲海峽的廣大海域,用一位網友的話說,"莫克蘭"號就是霍爾木茲海峽的"收費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