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1月16日刊發了一組照片,照片是解放軍空軍某部在西北大漠深處進行大規模實兵對抗演習的鏡頭,而出鏡的正是我國空軍先進的雙座雙發多用途重型戰鬥機——殲-16戰鬥機。該機航程遠、載荷大,多用於對地對海攻擊作戰,因此也被稱爲中國的"炸彈卡車"。

殲-16戰鬥機是由我國沈飛公司研製的一種大型雙座多用途戰鬥機。多用途戰鬥機這個概念其實出現的時間很晚。在冷戰時期,由於受發動機技術的限制,當時的噴氣式發動機普遍推力不高,因此戰鬥機的載荷有限,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噴氣式戰鬥機都以"空優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兩個大類來區分,其中前者主要以奪取制空權爲主,後者則多以對地對海攻擊爲主。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隨着發動機技術的突破,美國人首先開始以雙座的F-15D型戰鬥機爲模板,對其進行結構加強,並增加外掛架,這樣升級改造出新式的F-15E型戰鬥機,這是目前公認的第一種"多用途戰鬥機"。

多用途戰鬥機和早期的"戰鬥轟炸機"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早期的戰鬥轟炸機側重於對地對海攻擊,空戰性能僅限於自衛,例如美國的F-111,蘇聯的蘇-24等飛機,這些飛機都曾經被稱爲"炸彈卡車",而這些飛機的格鬥性能都不足以和當時的空優戰鬥機抗衡,僅能勉強保證在遭到攔截的情況下能夠扔下炸彈,轉身逃命。實際上我國在90年代中期列裝部隊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也是這一類典型飛機。而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意思是在保證對地攻擊能力的同時,還具備和空優戰鬥機相當的戰術性能,說直白就是:對空、對地兩手抓,兩手都夠硬。

殲-16戰鬥機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一款完全新設計的戰鬥機,因爲它綜合借鑑了俄羅斯蘇-30MKK戰鬥機和蘇-27UBK型戰鬥機的設計思路和氣動外形。沈飛在原先的蘇-27UBK雙座戰鬥教練機的基礎上,加強了整個飛機的機翼和大梁,讓該機可以外掛重型空對地彈藥,同時沈飛還爲該機更換了國產新式WS-10"太行"發動機,讓飛機整體推力略有增加。

殲-16戰鬥機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其卓越的航電系統,殲-16使用了和殲-20相當的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一定的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而且依靠這套強大的航電火控系統,殲-16還可以攜帶目前空軍最先進的PL-15遠程空空導彈,足以在超過200公里的距離上就先敵發現,先敵開火。而且PL-15導彈使用了中國獨特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即使在飛行末端,導彈依然具備強悍的機動能力,所以命中率遠高於一般的空空導彈,而且其射程是AIM-120導彈的約3倍。可以說殲-16就是去掉了隱身功能的殲-20.

除了具備強大的空戰能力外,殲-16戰鬥機由於不像殲-20那樣受彈倉限制,因此可以在機翼下加掛大量重型空對地彈藥,其最大載彈量可達8噸,和俄羅斯現役的蘇-34戰鬥轟炸機相當,但是在空戰格鬥方面則遠遠超過蘇-34。殲-16可以攜帶國產的多種空對地、空對艦彈藥,還可以攜帶大型電子對抗吊艙,爲攻擊機羣提供電子掩護,也可以攜帶偵察吊艙,對敵方陣地進行光學或電子偵察,因此堪稱是空軍中的多面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