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晚,還能“套牢”多少觀衆?

央視春晚,想說愛你不容易。眼看2021年央視春晚即將開場,但是,有關央視春晚的話題也甚囂起來。今年的央視春晚看不看?今後央視春晚要不要辦下去?這些都是爭鳴的焦點。

只要戲場敲起來,戲裏戲外都會有人隨風起舞,有喝彩的、也有叫噓的;有打醬油的、也有搬小板凳的,總之,央視春晚是大衆生活中繞不開的話題

算起來,央視春晚自從1983年開辦至今已有37屆了,年年夜飯,年年辦,形成了“約定”。央視春晚這一綜藝形式是央視平臺的創舉,它的誕生,標誌了文藝百花齊放春天的到來

從所走過的歷程來看,廣大觀衆見證了央視春晚的驚豔與成功。它顯然是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結的橋樑與紐帶,是外部世界瞭解中國人文面貌的一扇窗口,更是中國向世界傳播文化的一張名片,一個定義爲金字招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品牌。

然而,世事易變,沒有不變的事物。央視春晚隨着年代的更迭,文化的求新求異,審美情趣的多元化,它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如今已然成爲“文化雞肋”。

顏小四認爲,央視春晚的弊病在於:機制僵化、形式老套、編排固化,製作手法離不開“三戰”:人海戰、燈光戰、明星戰。這是央視春晚沿襲下來的“硬傷”

多年來,一直有呼聲要求央視春晚“革新”,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不敢打破窠臼,每屆新任導演執導都是依樣畫葫蘆,以至每年的“年夜飯”都是如法炮製,一旦收視率拉底,便以“衆口難調”作爲擋箭牌,以化解羣槽,從不想到如何將“衆口難調”變成“調迎衆口”。

不否認央視春晚在“用人”上的獨到,但也暴露了“用人”的弊政。每年的春晚,觀衆都能看到在遴選演員上,“釘子戶”、“臺霸王”總是屹立不倒,比如演員:趙本山、宋丹丹、馮鞏、宋祖英、郭冬臨、蔡明、潘長江;主持人:朱軍、董卿等,他們幾乎年年坐莊。

誠然,這些“釘子戶”的確有上乘的表演,以及號召力、吸附力、賣座力,但老面孔看多了也膩味,缺少新鮮感、獵奇感、懸念感。殊不知,“御膳不敵野味”,這就是說皇帝也喜歡嚐鮮

如果從另一個藝術維度去看待,也不利於新人的推陳出新,至少阻遏了藝術上新鮮血液的更新,所以春晚“用人”更應實行“兼顧”的原則。宋丹丹說的好,她不上了,讓新人上。

央視春晚不是辦不下去,而是要解決如何辦的問題。有人說春晚“樓去人空”,陳佩斯走了、朱時茂走了、趙本山也走了、宋丹丹也走了,所以,央視春晚開始沒落了,開始進入了興衰的“拐點”

但小編想說,“死了張屠夫,不喫混毛豬”嗎?趙本山走了,還有李本山,王本山,江山代有人才出,後浪推前浪是客觀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正是因爲有趙本山的一統江山,我們的文藝才缺少新人才的發現與出頭,文藝才缺少新氣象。

央視春晚不僅僅是“用人”的問題,它還有諸多存在的問題需要“刮骨療毒”。相信央視春晚還有回春的時候,只要我們觀衆不離不棄,精心呵護,春晚舞臺就永遠鑼鼓喧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