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新車參數了嗎?

買車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參數來了解一部車的基本表現。但枯燥乏味的數據擺在面前,普通消費者哪裏分得清輕重緩急。今天科代表來幫大家總結幾個容易被我們忽視但又非常重要的新車參數。

車身寬度

我們選車時常關注車身長度和軸距尺寸,因爲它們一定程度上和車內空間掛鉤。至於車身寬度,很多人覺得無所謂,實際上它每天都會影響我們的用車體驗。

上週和福特探險者一起跑了趟川西,開着這樣的中大型SUV行駛在318國道上確實很舒爽。不過當我們回到城市之中,它龐大的尺寸給日常停車泊位帶來了小小的麻煩,2米4寬度的標準車位幾乎被它塞得滿滿當當。我停車有個習慣,去商場喜歡停靠柱的車位,以前我主動貼邊給副駕駛一側留出更大的開門空間,順便躲開旁邊車輛的大力開門。但是開探險者我只能被動貼邊,如果不緊貼柱子停車的話,副駕駛的乘客沒辦法下車。

我們偶爾碰到一些立體車庫,三圍尺寸太大的車子倒不進去,好在這些停車場普遍都有明顯的標識,停不進去大不了換個地方。真正讓我們長期難受的是住宅常見的三連車位,如果你開着一部很寬的車,應付這種車位會比較麻煩。左右兩側的車位要貼邊停靠,中間的車位更是要看鄰居們的臉色。以我們的經驗,2米的寬度是極限,福特探險者車寬2004mm,停車真要點技術纔行。如果你的私人車位進出不是特別方便,車身寬度你可千萬要留意。

油箱容積

電動車看續航能力,燃油車看平均油耗,這是大多數人的習慣。如何讓自己顯得比其他人更見多識廣呢?看看燃油車的油箱容積是個不錯的方法。現在新車的油耗水平都很接近,誰的油箱更大,自然就能跑得更遠。

儘管加油真的很方便,但這種無意義的週期性活動能少幾次還是少幾次吧。日常上下班通勤,別人是一週半加一次油,你是兩週加一次油,一年下來比人家早回家半天,拿來睡覺它不香嗎。出門自駕遊一趟,你比隊友少加兩次油,到了國慶節和春節你就知道這事有多重要了。

在這裏要點名批評一下本田,它們的大多數車型油箱容積都偏小。緊湊型轎車的本田凌派油箱容積只有40L,中型SUV的本田冠道油箱容積只有57L,真是讓人很難爲情啊。

輪胎規格

汽車編輯們開車個個生龍活虎,那些節能向的輪胎他們看都不會看一眼,抓地力纔是王道,又大又寬又薄的運動向輪胎走起。問題是我們日常開的買菜車,真的需要性能這麼好的輪胎嗎?

記得去年試駕體驗了一部中國品牌的SUV,它外觀的顏值很高,配得輪胎也很越級,紙面上看起來非常誘人。不過實際開上手,我發現它的駕駛感受完全不是這個品牌過往的水平。車子的操控反應很遲鈍,雖然輪胎抓地力很強,但並不能給我帶來駕駛樂趣,反而因爲胎寬削弱了車輛的動力表現。汽車工程講求的是平衡,把運動向輪胎放在平民買菜車上,這種平衡有可能會被打破。

另外是用車成本的問題。通常來說運動向輪胎的價格都不算便宜,偏偏這些輪胎胎壁容易鼓包劃傷,胎面容易顆粒化,在沒有達到里程上限的時候因爲種種原因需要更換輪胎,使用成本就上去了。如果你開車就是爲了日常代步,記住別被那些試駕評測給帶偏了,輪胎的好壞不能全看抓地力,一套全能型的輪胎或許更適合普通用戶,更省心也更省錢。

力參數

馬力和扭矩能夠反映一部車的動力表現,但這事也不是絕對的。拿本田飛度來說,國產第三代和第四代飛度的動力參數完全一致(131馬力155牛·米),但主觀感受第四代飛度的加速能力只有之前車型的70%-80%,0-100km/h的加速測試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樣的馬力和扭矩,爲啥車子的加速能力不一樣?

這就要說到國6 排放標準了,它的全稱是國標GB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新的國標對於排放污染物的限值更爲嚴苛。對於汽車廠商們來說,排放標準更新和發動機迭代是兩碼事,既然國6對於污染物的限制更加嚴格,加裝GPF顆粒捕集器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用跑步來舉例子,之前呼吸和步伐配合默契,跑2000米輕輕鬆鬆;現在帶上了口罩,找不準呼吸節奏,步伐也被打亂了,2000米成績一塌糊塗,跑完了還特別累要喝更多的水。國5升級國6的動力變弱油耗升高大致就是這個邏輯。

從國5升級國6,我們對於車輛動力表現的衡量標準應該進行調整。更重要的還是將來我們在購買二手車的時候,要留意車子是國5還是國6,這涉及到不同地方的遷入標準和車輛的動力水平,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沒有限制,還處在當打之年的國5二手車纔是永遠滴神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