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過年了,相信有很多讀者都會在此期間更換一波手中的設備,比如手機、平板,或者筆記本。今天我們先來聊聊手機部分,我挑選了 5 款我個人認爲比較不錯的機型。其中包含 2 款最新驍龍 888 旗艦、1 款驍龍 870 機型,1 款麒麟 9000 機型以及1 款 iPhone。如果你準備在過年之前更換一款新手機的話,不妨往下看一下這 5 款機型。

摩托羅拉 Motorola edge s

這是一款非常新的機型,也是一款「入門級」的旗艦,起步價 1999 元,首發搭載驍龍 870 處理器,配備 LPDDR5 + UFS3.1,這樣的組合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可能有讀者對驍龍 870 不太瞭解,它不同於驍龍 888,本質上算不上是迭代升級,而是作爲驍龍 865 的超超頻版。其他方面,該機內置了 5000mAh 電池,支持 20W 有線充電,保留了 3.5mm 耳機接口,支持 IP52 級防塵防水(濺),機身中框以及後蓋均爲塑料材質。總的來說,Motorola edge s 的優缺點非常明顯,優勢在於配置和價格,短板則是外觀。

小米 11

在當下已經發布的幾款驍龍 888 旗艦中,小米 11 仍舊是性價比最高的機型。2K + 120Hz 曲面屏,4600mAh 電池,55W + 50W 雙快充,後置一億像素主攝,配合 1300 萬像素的超廣角以及一枚 500 萬像素的長焦鏡頭。起步價 3999 元,與上一代保持一致。簡單來說,小米 11 是其所在價位中目前最均衡的一款機型,遺憾的地方當然也有,就是依舊不具備防水認證。

三星 Galaxy S21

老實說,新一代的三星 Galaxy S21 的整體素質不及上一代的 Galaxy S20,不管是拍照、續航還是屏幕,都沒有帶來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外觀方面雖然做出了比較大的調整,但卻也算不上是好看,遠不及當年 Galaxy S8 系列驚豔,同時塑料後蓋也讓它缺失了幾分質感。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款手機,原因並不是三星破天荒的降價,而是「小」,三星 Galaxy S21 是一款可單手操控的小手機。該機的機身三圍是 151.7 * 71.2 * 7.9mm,重量僅 169g,作爲對比,iPhone 12 的機身三圍是 146.7 * 71.5 * 7.4mm,重量爲 162g。所以,如果你是小機身手機用戶的話,S21 是安卓這邊爲數不多的選擇,如果不是,還是看其他的機型吧,或者等一波降價。

華爲 Mate 40 Pro

在一聲聲「麒麟絕唱」「最後一款旗艦」等誇張形容下,結合自身的產品屬性,華爲 Mate 40 系列自發布以來就一直活在「聚光燈」下。截至目前,華爲 Mate 40 Pro 在京東平臺仍舊處於預約狀態,而在銷量上,根據 Quest Mobile 發佈的《2020 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大報告》顯示,該款機型的激活量已經超過了 450 萬臺。在產品本身,Mate 40 Pro 是 Mate 40 系列中的大杯,採用 6.76 英寸 90Hz 瀑布屏,搭載麒麟 9000 芯片,配備 LPDDR5 + UFS3.1,內置 4000mAh 電池,支持 66W + 50W 雙快充,後置 5000 萬像素主攝 + 2000 萬像素超廣角 + 1200 萬像素長焦,前置爲 1300 萬像素 + 3D 深感鏡頭組合。總的來說,硬件上幾乎沒有短板。

iPhone 12

iPhone 12 是我當前的主力機,上一部 iPhone 是 XR,所以對於這款機型,我就直接說一下使用感受。首先是握持很舒服,162g 的重量和更小的機身尺寸帶來了獨特的拿捏感,我在手中能明顯感知比 XR 輕很多。續航差強人意,4G 狀態下與 XR 幾乎相當,而 5G 則耗電很快,所以我基本上都是關閉 5G 選項的。廣角 + 超廣角的組合夠用,但這一點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因爲在日常生活中我並不怎麼拍照。配色上,我個人比較喜歡白色和黑色,如果你更傾向於相對豔麗的藍色或者紅色,建議先去線下 Apple Store 體驗一下。該機目前在京東平臺降價了 200 元,不過並不是所有配色都有貨。

以上便是我挑選的 5 款個人認爲比較不錯的機型,如果你不在意外觀且預算有限的話,Motorola edge s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小米 11 是一款非常均衡的、極具性價比的驍龍 888 旗艦;三星 Galaxy S21 適合小機身手機愛好者;相機爲主可以選擇華爲 Mate 40 Pro;而 iPhone 12 對於 iPhone 用戶來說是一款值得升級的產品。

另外,隨着一款又一款驍龍 888 機型的發佈,驍龍 865 手機又一次降價了。所以,如果你對性能的要求不是拉滿配置的話,降價的 865 手機也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