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向“后”,拼多多却向“前”,一开始人们以为电商是赢在“最后一公里”,然而拼多多的崛起甚至是逆袭,让人们终于意识到电商行业其实是赢在“最初一公里”。在深耕农业“最初一公里”2年后,拼多多对农产品上行如今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初一公里”的破局

在拼多多诞生的2015年,当时以阿里、京东与苏宁易购为核心的中国电商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拼多多作为一个电商行业的新进入者,想要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就必须在新的商品供应链领域寻找突破口。

中国的农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截至2018年底,中国仍有5.64亿乡村常住人口,中国农村的生产主体仍然是2.3亿的小农户。但在拼多多出现之前,农民和市场之间存在着长长的链条,农民们往往看不到最终的销售成果。农业信息的不流通,使得农产品销售半径比较狭窄,加上种植生产难以规模化、标准化,常常导致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境。

农产品流通复杂且利润率较低,主流电商平台的商品品类主要集中在工业制品领域。对农产品重视不足,这就给拼多多这个新进入者留下了一个建立自己供应链优势的空白机会。拼多多的创始团队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在创业早期就选择了从农产品领域切入,但拼多多的思路却和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并不一样。

2018年,互联网行业最热的词是“最后一公里”,各家都在抢夺生产农产品需求侧的场景。丰巢、菜鸟开始铺满各大社区,盒马、7fresh、超级物种、小象等新零售争相设点,松鼠拼拼等社区团购开始诞生。社区团购“最后一公里”被互联网公司捧成“电商最后一块蓝海”之时,却鲜有公司注意到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最初的一公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拼多多在2018年率先提出了“最初一公里”的战略。这个战略去掉了所有中间渠道的运输、打包、人力等各个环节,从田间直接到餐桌,去掉中间的冗余成本,农民和消费者两端均因此获益。围绕这一战略,拼多多从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三要素触发,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也成为拼多多破局的关键。

拼多多做对了什么?

2015年,拼多多成立,以拼购的社交模式迅速裂变,成为了中国三大头部电商之一。而拼购这个模式,最早就是为了农产品上行创造的。拼多多用产地直发,一举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最初一公里”优化了产业链,整合了当地农业资源,将全国各地优质新鲜的农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真正做到了农产品的“买全国、卖全国”。拼多多最初一公里战略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打破了农产品规模化的制约,为农产品品牌化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在通过农产品品类成功切入电商行业后,拼多多便开始持续围绕全国农产品的上行来作为战略重点。一方面打造了以“新农人”体系为核心的“地网”,另一方面打造了以“农货智能处理系统”为核心的“天网”。

依托生产环节的先行,拼多多本身也实现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用户规模、订单量增速等维度均超过了行业其他的总和。沿着“最初一公里”战略,拼多多在2020年全面开启了农业前言科技的探索,目标是探索出一批适用于小农生产模式的、低成本、可复制的农业解决方案。

如今农产品已成为拼多多的基本盘,创立5年以来,拼多多的农产品成交额一直保持年10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0年三季度起,平台的日订单峰值过亿,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直连的农户已经超过了1200万户。2020,经过一年的数字赋能,这个农户数更是急剧增加。

从“最后一公里”的农产品需求,到“产地直发”的农产品流通,到“最初一公里”的源头变革,再到农业前沿科技的探索,拼多多通过需求、流通、生产的一步步革新,重塑的农业产业的链条,用每天千万级的订单、每年千亿级的新增市场,为农业创业创造了海量的机会,也为自己的发展带来了持续不断增长动力。

拼多多模式改变中国农业

做生鲜农产品其实做的是供应链的生意。这一点,不仅是生鲜商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农产品生产端一直思考的问题。

褚橙传承人、褚氏农业总经理褚一斌曾这样说道,「农业是不可控的,没有后端工业的支撑,波动性很大。而一家企业收入不稳定、利润不稳定是最可怕的事,企业不能持续性地发展,这是褚橙横跨农业产业链的一个痛点。但是工业产品是可控的,这就是为什么褚橙近年来在启动后端工业化合作。」

事实上,农村电商存在已久,但之所以早期入场者没能改变农业发展的状况,一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切入;二是缺乏足够的技术给予支持。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这给我们解决农产品上行提供了新的思路,而拼多多在模式创新以外,也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的运作效率。

一方面,拼多多线上通过“拼农货”模式连接农产品和消费者,减去中间商、广告费、流量费等环节成本,线下以“产地直发”的模式,让农民和消费者实现利益共享。另一方面,拼多多投资打造“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升级农产品产销体系。通过重新整合大量的工业、农业产业链,加强种植信息与市场信息的管理和链接,解决农产品产销体系落后的问题。

通过“最初一公里”战略,拼多多解决了中国农产品上行的5个经典难题:

一是小规模、分散化种植户对接大市场。通过拼购和产地直发模式创造海量、稳定的订单,带动农户的发展。

二是以包裹胃颗粒度,通过商品流的匹配,让小众的、差异化的农产品,可以做成大产业。典型就是雪莲果、人参果。

三是有效提升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效率、降低了损耗和流通成本,从而形成消费者买得好、农户卖得好的模式,让利于供需两端。

四是降低农产品供需波动对农产区的影响,让农户真正实现“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

五是通过农产区生产、种植的标准化推广,和利益分配模式的变化,建立真正常态化的扶贫助农体系。

经过2年的深入推进,“最初一公里”战略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愈发凸显。拼多多对农产品上行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投入,在“最初一公里”的策略上,对“拼”模式不断升级,以此针对性地解决农业问题,如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问题,农民脱贫、利益分配问题等。

如今每天有数千万订单诞生在农村地区,农产品上行每年的新增市场规模超过了千亿级别,每天都有海量的就业岗位和产业,孵化在了中国乡村。而在“最初一公里”,拼多多也在给广大新农人“授之以渔”,围绕产业层面进行创新。

在这场边缘创新中,拼多多不仅让农民、消费者受益,自己同样也是受益者。根据拼多多的规划,未来5年内将打造1000家多多农园,加上庞大的新农人、农产区建设,拼多多在农村的根会越来越深,能帮助它收获一轮乡镇居民消费升级的红利。从这个维度看,拼多多做的也是关系社会结构调整的大事。

互联网的加速下沉,加速了农产品的上行,在科技与商业的驱动下,几千年的传统农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