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華夏的寶貴遺產。在考古發掘的過程中,出土的文物經常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馬湖村南窯莊,村民曾發現一個燕國銅壺,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銅壺內竟“暗藏玄機”,因爲壺內還裝有文物,將裏面的東西取出後,一個詭異的,叫不出名金獸成功引起衆人的關注,這個金獸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2年1月10日,江蘇省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南窯莊的村民正在修農田。在挖水渠的過程中,一位姓萬的村民感覺鐵鍬觸碰到一個“硬東西”,他連忙喊身旁的兩位兄弟過來,當他們將硬東西從泥土中挖出後,才發現是一個大銅壺。

緊接着,三兄弟將挖出的大銅壺弄回家,但將壺蓋打開後,三兄弟驚呆了,因爲壺內竟是金燦燦的黃金,足足有40斤重,如果將壺內的東西佔爲己有,真的可以實現一夜暴富,可三兄弟卻立即聯繫當地的文物管理部門,文物工作者趕到馬湖村南窯莊,將銅壺和壺內的物品帶回研究所。

銅壺被發現時,身上沾滿泥土,所以文物工作者準備對銅壺進行清理,讓其露出原本的樣子。我們可以看到,這件銅壺口徑12.8釐米,腹徑22.2釐米,重6250克,銅壺的器身和肩部是由網套組成,製作非常精美,最讓專家感到興奮的是,銅壺口沿刻有記錄壺的容量銘文,可以判斷出它是一件重要的量制標準器。

“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除了壺口刻有銘文外,其圈足內側、圈足外緣均有銘文。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公元前315年,燕國太子平和江君市發動兵變攻打丞相子之,此時燕國產生內亂,齊國將軍陳璋抓住機會攻下燕國的都城。陳璋攻下燕國的都城後,他下一道指令“毀其宗廟,遷其重器”,但有件器具沒被毀掉,它就是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因爲陳璋在這件器物刻下他攻打燕國的記錄。

專家們認爲“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原本是燕國的寶貝,後來被齊國得到了,可是它卻出現在吳國的土地上,這說明齊國人也是識貨的,他們都能留下這件珍貴的寶貝,而秦始皇消滅齊國後,它就流落到吳地,最終被埋到地下。

根據銅壺的外在特徵和文字記錄,專家們將其取名爲“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但在研究“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時,專家們卻遇到一個難題,因爲壺內出現一個造型奇特的金獸。

這隻金獸呈現的造型是趴在地上,頭放在兩隻爪子上,但從造型上看,專家們並不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因爲像獅子卻不是獅子,像狗又不是狗,所以究竟是什麼動物,還需要仔細研究,雖然器物的用途,我們無法確定,考古專家卻可以根據外形確定它的用途。

在我國古代,人們習慣席地而坐,席子是古人常用的生活工具。在使用席子的過程中,席子容易移動,因此席鎮產生了。古人使用席子前,只需要將將席鎮放到席子的四角,這樣處理後,席子不會發生移動。只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人用席子,而席鎮這種東西也就隨之淘汰了。

馬湖村南窯莊修建水渠後,“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才被發現,我們只能感謝時間爲我們留下這件珍貴的寶貝。這件“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是燕國內亂,被齊國攻陷的代表性文物,看到它,讓我們知道了團結的重要性,如果不團結,就會捱打,這件文物背後的意義,只有用心的人才會體味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