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歷史中,總督屬封疆大吏,手握地方軍政,位高權重,無論是待遇或身份,遠不是一般官員所能比較。而在清朝制度中,像總督這類的高級官員,即便是卸任退休,所能享受到的禮遇也是極高的。

這種禮遇可以從一實一虛兩個方面來講。從實際待遇來說,主要從退休金入手。清朝官員退休金主要跟級別掛鉤,級別越高,退休待遇越豐厚。

不過,跟一般官職不同,總督官階和待遇在不同歷史時期均有所變化。清朝入關時,當時社會依然動亂,物資也比較短缺,官員待遇以土地劃分,到了後來才改爲白銀。退休官員待遇自然也隨之變化。

而總督官階在不同時期,也有變化。清朝初期,總督官階爲正二品,此後一直延續。但在雍正、乾隆年間,總督兼任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都御史沿爲慣例,這兩個兼任官職都是一品,再加上清朝對退休官員常有存品加銜的做法,所以,依靠官階劃定,總督可以領取到的常常是一品退休官員的退休俸祿。如果按照後期領取白銀慣例,則是每年180兩白銀。

這裏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清朝官員退休俸祿會分爲領取在任時一半俸祿和全部俸祿的區別。如果官員不符合規則退休,例如在任時有什麼污點,或者被皇帝不滿的話,是有可能被裁減退休待遇,甚至直接扣除。

例如乾隆年間,官員數量過多,導致許多考上科舉的官員常年沒有空餘官職可以擔任。爲了改變這種情況,乾隆皇帝曾下令鼓勵官員滿70歲後主動退休,可以享受在任時全部俸祿。

到了嘉慶、道光時期,當時朝廷腐敗,官員碌碌無爲,多數人都在渾水摸魚,爲了改變這一情況,皇帝就把官員在任時的表現跟退休待遇掛鉤,像總督這類三品以上官員,都是由皇帝決定去留,相比全國絕大部分基層官員,皇帝對總督們也會更瞭解。

所以,總督能否領取退休俸祿,以及具體待遇,跟不同歷史時期,以及皇帝的具體態度,有很大關係。

當然,退休金待遇對於總督一級的官員而言,更多是一種生活保障。在身份而言,總督一級的退休官員仍然可以享受到極高的禮遇。

按照清朝制度,如果不是皇帝特意挽留,官員退休後都會回到家鄉。像總督這樣的文官,當然歸吏部,有專人負責。他們回到家鄉後,一般可以享受到很高的禮遇,即便是地方主政官員,往往也會對他們尊崇有加。這些退休官員不僅可以得到地方官員的照顧,甚至還可以參與到地方事務中,重新發揮餘熱。

如果得到皇帝許可,總督們還可以對朝政發表看法,提供建議。清朝的時候,也有一些退休的官員會破例留在北京,繼續爲提供參謀。當然,對於總督而言,這種機會屬於特例,不算特別常見。

不過,對於總督這樣的高級官員而言,他們可以享受到的待遇遠不止這些。除了對自身的好處,總督們往往還可以把這份待遇留給後輩子孫,也就是蔭封。

清朝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想要獲得官職,都需要通過科舉考試,但對於那些王公貴族和達官顯貴出現的人來說,卻有機會通過父輩的身份,直接踏入官場。他們可以不需要科舉,只需依靠簡單的測試和學習,就能獲得不錯的職位。

雖然在清朝制度中,這種待遇一般只能給嫡長子或嫡長孫,但也只有像總督這樣身份的官員,才能得到。如果又是八旗出身的總督,能夠得到對子孫後輩的照拂就更多了。當然,對於朝廷而言,也需要通過這樣的手段去籠絡人心。

除了生前待遇,總督們在退休後往往也可以享受常人得不到的待遇。因爲清朝總督的存品加銜待遇,所以總督在退休後,可能會得到“少傅”這類的榮譽稱號,甚至還有一些官員可以得到諡號,作爲官方對他們一生蓋棺定論的評價。

例如康熙年間的名臣于成龍在兩江總督職位上去世後,基於他一生政績和清廉作風,朝廷給了他“清端”的諡號。

如果是再進一步,就是陪祭,甚至是配享太廟。不過,對於總督而言,後面這項待遇能夠享受到的幾率微乎其微。

這類待遇雖然沒有實際性好處,但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卻被視爲光宗耀祖,甚至可以讓子孫數代人都能引以爲豪的事情。以上種種,便是清朝總督所能享受的禮遇。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