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修正(廣西)

說起河西鎮街上的“老百姓”,在我們河西鎮沒有誰不知道的,但要問起“老百姓”具體姓甚名誰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老百姓”姓唐名百生,是我小學、初中的同學,在讀書的時候就性格好,溫順、和哪個都合得來,所以那時候每到開學排座位的時候,同學們都擠到唐百生的身邊,搶着要和他坐。二來唐百生讀書用功,學習好,我們作業做不起就好抄他的。不知爲什麼,到後來他也沒考上高中也就無緣大學夢了。

後來唐百生學習農用拖拉機駕駛員培訓取得駕照後就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幫別人拉石頭拉泥巴做起鄉工來。有次河東村一個鄉親搭來說叫百生幫他克拉石頭砌房子,搭信的人聽錯百生了以爲是百姓,就滿河西街找,加上幫找的人再加個“老”字,變成“老百姓”了,自此以後,唐百生就改變成了“老百姓”。

“老百姓”的老實是出了名的,八十年代末,經濟還不怎麼富裕的他剛二十多歲,結婚後剛好孩子纔出生,妻子身體差,襁褓中的孩子靠他磨米漿餵養。有一天“老百姓”駕着拖拉機從外面回家途中撿到一個裝有200多張十元的人民幣的小布袋子,那時候2000多元對於農村任何一個家庭來講都是一筆巨大的收入。“老百姓”想將這筆錢用來幫孩子買點奶粉幫妻子買點營養品再貼補點家用一年不用愁了,但心裏又在想,丟錢的人更急,2000多塊錢也許更有大用處啊!

“老百姓”這樣想着,爲剛纔想到的自私想法感到羞恥,決定把車停在旁邊,決定等那個丟錢的人。

眼看太陽當頂,晌午過後了,“老百姓”正想搖響柴油機準備回家了,這時,一個騎着舊自行車的中年漢子正沿途往公路上細看,騎到“老百姓”的拖拉機旁,忙停車問:“弟弟,你看到哪個在這路上撿到一個小布袋子沒有?小布袋子有兩百張十元的票子。”

“小布袋子,是不是這個?”,“老百姓”看到那中年人焦急的眼神,忙從拖拉機座椅下的工具箱內拿出小布袋子遞給他。

“是的,就是這個”

中年男人一接住袋子就打開往裏看,看到那一沓沓十元一張的人民幣,數了數,剛好2000元,頓時鬆了一口氣,忙對“老百姓”說:“弟弟,這下你實在幫了我的大忙了,我不知道怎樣感謝你纔是。這是我父親的救命錢。我父親在縣醫院住院,要動手術,上午好不容易纔到信用社貸到2000元,用布袋子綁到車後架上我以爲萬無一失的了,到屋一看布袋子不見了。”

“不用謝,哪個都有難處的,現在你快回去吧!大哥,你家裏人肯定蠻着急的,治病要緊”

“弟弟你喊什麼名字,將來我父親治好病後再來感謝你了。”

“別人都喊我’老百姓’,你就喊我’老百姓’好了,小事一樁,不必掛在心上。”

就是這樣,“老百姓”做人老本老實,首先想到的就是爲別人着想,做事也是一樣以誠信取信於客戶。有一次,“老百姓”兩個方向式大拖拉機都輪流排隊裝磚都供應不了那些村民們的請求,你要砌牆他也要磚,沒辦法,“老百姓”就喊了另一個司機幫他裝磚運給村民們。河西鎮河東自然村張大伯急急忙忙跑來,說幫他拉的15棟磚少了200塊。一棟磚也是村民們的血汗錢啊!“老百姓”二話沒說就立刻買起一棟磚幫張大伯送去。自此以後他再忙不清也不喊那些不靠譜的司機去幫他拉磚了。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