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家喜愛的崔教授,癡迷稅法、勤學善思。從一名中專生成長爲大學教授。

他,是“崔崔說稅”的創立人,電臺、網絡、課堂、出租、走廊……隨處可見他說稅的身影。

他,是崔國工作室的帶頭人,疫情期間,帶着團隊落實優惠政策,運用大數據分析,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他,是百姓的貼心人,傳遞着稅法的情懷和溫度,書寫出稅務人的勵志故事。

他就是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綿陽市稅務局所得稅科科長——崔國。

16:15

先進典型、宣講人:崔國

大家好!

我叫崔國,是國家稅務總局綿陽市稅務局所得稅科科長,也是“崔崔說稅”的創始人。此刻,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崔崔說稅”的故事。

2014年4月,在單位支持下,我帶領業務骨幹,成立了“崔崔說稅”志願服務團隊,依託綿陽交通廣播103.3,常年開展稅法宣講。團隊的每位成員,都有一個卡通形象,我是隊長,大家都叫我“崔教授”。

這個稱呼,緣於很多年前的一場培訓,學員們說,講臺上的我,很像大學教授。這一叫,就是20多年,這一叫,還真把我叫成了西南財大財稅學院研究生導師,天府學院客座教授,同時也成了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師。

01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國上下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大年初一深夜,市局黨委書記、局長晏飛打來電話,說:“疫情形勢嚴峻,綿陽15萬納稅人,將受到很大影響,大災面前,我們要有擔當。你是崔教授,要想在前面,拿出實招。”

放下電話,翻身起牀,我連夜研究災難政策規律,分析未來政策空間,梳理出疫情防控現行的各項政策,迅速通過電臺、網絡向納稅人推送。

抗疫大戰中,做好政策服務,是我們“崔崔說稅”的頭號任務。得知市內生產軍服的3536廠,正加班加點轉產防護服。大年初四下午,我和團隊的“範老師”趕到廠裏。四面八方回廠的工人們,在車間空地上,臨時搭起“通鋪”,“三班倒”迎戰,大過年的,看到這一幕,我很感動。

執行董事俞亮說,廠里正爲搶購熱熔機的事犯愁,我告訴他:“你們就放心吧!國家肯定會有政策支持。”隨後,我立即與財務人員溝通,掌握到可能會退稅的相關信息,讓企業喫下定心丸。

2月4日,第一批防護服通過檢驗。2月6日,國家政策出臺。2月8日,86萬退稅到賬,近千萬設備稅前一次扣除。2月12日,3萬件防護服裝車,送往武漢大冶醫院,我和工人們都很激動,那一刻,我們和湖北、和武漢,緊緊站在一起!

疫情防控期間,團隊不但做好宣傳,還利用大數據,開展復工復產專項分析。我們爲15戶企業,匹配到上下游供應鏈、銷售鏈,25份分析報告,得到黨委政府領導的肯定批示,每月的復工復產分析,還成了市政府常務會議的重要參考。

納稅人說“崔崔說稅”是貼心人,同事們說崔國團隊是尖刀班。這一切的背後,我自己清楚,只有沉下心來,甘當“工匠”,一錘一錘地敲,一件一件地幹,我和團隊才能走到今天。

02

回想起來,我能從一個農村娃變成業務骨幹,從一箇中專生變成大學教授,靠的是對稅法的熱愛和堅守。

1994年,我在基層分局,當一名專管員。一戶糧油加工企業向我諮詢,期初存貨已徵稅款如何處理,一時答不上來,憋的滿臉通紅。企業會計當時那個失望、鄙夷的眼神,至今歷歷在目。

那會,我就下定決心,要學好業務證明自己。那個眼神,也成了我後來深研業務的動力,30年來,學習已融入了我的生活,稅法也拉近了我和納稅人的距離。

綿陽交通廣播103.3,是“崔崔說稅”的主陣地。我們通過電波,把老百姓關心的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對常見優惠,還編上順口溜,讓大家一聽就明、一讀就懂。

有天晚上,我下班打車回家,剛坐上車,就聽見“小規模納稅人,一個季度,總的收入,不超過30萬的,免徵增值稅……”,我暗自得意,這不是我自己的聲音嗎?

早上參加直播,1個小時時間,電臺熱線被打爆,現在重播,主持人曉柯還在繼續連線,記下問題,好讓我下期解答。

我一邊聽着廣播,一邊思考下期要講的話題。

突然,“啪”的一聲,師傅一巴掌拍在方向盤上,“崔教授,崔教授……”“啪”,又是一聲,“啥子熱線,接通就斷”

我有些忐忑問師傅:“好好開車哦,啥事這麼着急?我就是你要找的崔教授。”

師傅喜出望外,“對頭,對頭,是這個聲音,今天見到真人了”。一腳剎車,差點磕到我的頭。

他告訴我,兒子大學畢業,開了一家軟件公司,一會說要交這個稅、要交那個稅,一會又說不交,到底要交哪些稅? 全家人都不懂財務,着急得很。

得知他家爲兒子開公司,家底幾乎被掏空了。我告訴他:“遇到好時代了,國家現在有好多優惠政策,尤其是軟件產業,支持力度大,我給你支幾招……”

師傅告訴我,出租司機大多喜歡聽我們的節目,時間久了,都知道崔教授講的好,稅法連他們也能聽明白。

讓老百姓記住常見的稅收政策,是我做“崔崔說稅”的初衷,“起徵點又調高,到手5千不用交”“小規模、多優惠,10萬以下不繳稅”。說起出租司機們常講的稅法順口溜,我和隊員們都有一種自豪感,咱們的宣傳,可真沒白做!

03

這兩年,國家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範圍廣、力度大、政策多。

政策要落地,對納稅人來講,瞭解政策是關鍵,對稅務人來說,宣講政策則是一場硬仗。我們“崔崔說稅”派上了大用場。

我帶着團隊成員,爲科技型中小企業、軍民融合企業舉辦減稅降費專題講座,場場爆滿。

平時空閒的孵化中心會議室,熱鬧了好一陣子,走廊上、臺階上,站的站、坐的坐,還有扶着欄杆、拿上手機錄音的,這樣的場面讓我很感動,原本兩個小時的講座,延長到三個小時。

講完課,剛擠到門口,就聽到:“崔教授,這裏,這裏。”門外還有二、三十個人在等我。

“這筆支出,沒能取得發票,是否可以稅前扣?”“作資產還是股權交易,哪種重組方式對企業更有利?”……老問題、新問題,簡單的、複雜的,一個一個問,我一個一個答。送走最後一位諮詢人,回到家裏,天色已晚,渾身像散了架,聲音已沙啞。

今年,針對疫情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稅收支持政策。不能聚在一塊兒上課,我就帶着團隊,向電臺主持人請教,在網上找軟件做實驗,學着做微課,試着搞直播,常常一折騰,就是一大夜。

這樣的事,我早習以爲常。苦不苦?累不累?我還真沒時間去想。我只知道,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幫助到他人,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04

今年6月,我們正式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從“崔崔說稅”到“崔國工作室”,團隊不斷壯大,服務不斷升級。小事、急事、難事,我們都搶着幹,我對大家說,幹就一定要幹好。

服務企業創新轉型,幫助解決疑難問題,我們樂在其中。

長虹集團副總經理胡嘉曾告訴我:“現在,賣臺電視,只賺10塊,相當一碗米粉錢。”爲擺脫困境,集團想對旗下資產進行重組,加大新產品研發。重組業務是我的強項,不能助企業一臂之力,那還當啥“崔教授”?

我主動參與,與企業一道,梳理業務鏈條,剝離相關資產,成立了愛聯科技,並將其作爲自己的包聯企業,常年跟蹤輔導。

愛聯科技主要從事通信、物聯網等模組研發,每個季度,關注企業經營和優惠政策落實情況,成了我的必修課。公司去年,僅研發費加計扣除一項,就享受到2000多萬。今年7月,首款國產超小體積5G通信模組成功下線,是全球首創。公司副總馮毅特地打來電話,告訴我們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

看到自己輔導的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成功轉型,我倍感欣慰。團隊更有信心,有幹勁,也有了方向。

兩個多月時間,團隊就先後開展了農民工個人所得稅預繳、建築施工企業、平臺企業涉稅調研,提出稅收徵管建議8條,爲納稅人解決發票開具、資產處置等100多個問題。

疑難問題的處理,讓大家心服口服。納稅人常說,與崔教授交流,總能讓他們感受到,稅法後面是黨和國家的溫暖。

回想從稅的30年,對這身藍色稅服,我的初心從未改變,有人許以十萬重金讓我違規“放水”,有人許以百萬薪酬讓我脫掉制服,我都不爲所動。

唯有稅收業務,讓我如醉如癡。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每次走上講臺,和大家交流稅法,我都很享受這個過程。上課前,我都會洗個澡、換身衣,誦讀一遍稅法原文,以這種儀式感,讓自己對稅法更敬畏,對講臺更尊重。

去年,我過生日,上大學的兒子對我說:“老爸,您已是五十的人了,還這麼拼,我同學家的父親,下班後,大多不在酒桌上,就在牌桌上,您卻成天撲在書桌上。我覺得,您不管是對工作,還是對家庭,都是一個非常有責任的人,您是我們全家的驕傲。做您的兒子,我很自豪!”

是啊,和全國稅務幹部一樣,落實減稅降費,助力復工復產,服務“六穩”“六保”大局,我們都是蠻拼的,苦點、累點,值了!還能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傳承好家風,也是“崔崔說稅”帶給我的意外收穫。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