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戰狼2》在2018年用約6000萬成本創造了華語電影的歷史,那麼同樣是在2018年暑期上映的另一部電影則是站在它的對立面創造了“歷史”。

它籌備拍攝製作超過6年,耗資約7.5億人民幣,曾號稱要打造華語電影的《指環王》。

——《阿修羅》

2006年,楊真鑑提出東方新魔幻概念,並接連打造了《畫皮》兩部曲,兩部電影近10億的票房極大地鼓舞了楊真鑑“更上一層樓”。

或許就是因此,沒有了《畫皮3》,而是直接朝着東方奇幻鉅製的里程碑進發。

殊不知,這一次邁進,卻狠狠地摔了個大跟頭。

從籌備到2016年開機,到2018年製作完畢準備上映,前前後後花了約6年的時間,投資約7.5億,製作了約2400個特效鏡頭,並請來梁家輝、劉嘉玲突出當紅小生吳磊的咖位,聲勢可謂浩大。

然而,電影上映首日,口碑票房雙雙遇冷,全網罵聲一片。

更令人咋舌的是,上映第三日,片方突然宣佈撤檔,頗有對市場環境不公的抗議之意。

2018年7月14日,該片以1343萬元收官,兩天累計票房4123萬元,截止7月15日22點《阿修羅》宣佈撤檔停映,累積票房不足5000萬。

投資7.5億,入賬不到5000萬,這部電影最終虧的血本無歸,稱得上是華語電影史上虧得最慘的電影,目前還沒有之一!

問題真的如片方所說,是市場環境不公嗎?

實際上,《阿修羅》出現的最嚴重問題還是大多數撲街電影的通病,故事沒寫好。

導致故事所呈現的世界觀很難讓觀衆認同,並且過於簡單的故事線索很容易讓人與耗資巨甚視覺效果上佳的特效割裂開來。

據悉,電影僅在特效上花的錢就超過了2.2億,最終也如預料之中呈現出了較爲盛大的特效場景。

可恰恰是特效的突出效果,更加顯得故事是那麼簡單潦草。

電影的故事是這樣的,說是有一個叫阿修羅王的人長了三個頭——慾望之頭(梁家輝 飾)、謀略之頭(劉嘉玲 飾)、洞察之頭(吳磊 飾)。他發起了一場打天之戰,導致自己失去了洞察之頭。

數百年後,阿修羅王想要捲土重來,但首先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洞察之頭。然而轉世的洞察之頭如意(吳磊 飾)對自己的“身世”和阿修羅王摧殘生命以達到目的的暴行很是不屑,於是逃離阿修羅界,並且順便消滅了阿修羅王……

單看着劇情的設計,其實還有幾分新意,但一個西方概念的裏故事或者是世界觀,一羣中國人去演本來就很違和,偏偏主創們還把數億的特效和這個故事脫離開來,沒有爲故事做特效,而是爲特效做特效

首先電影定義的是一個冒險故事,具有災難色彩,因此電影整體偏童話的畫風讓故事的曲折性、緊張性大打折扣,簡而言之,就是電影的畫面和電影的故事完全是兩碼事,完全揪不起觀衆的心。

當然不是說冒險的故事不能童話色彩,《阿凡達》也屬於災難性電影,也沒有走暗黑風格,但重點在於有安逸祥和如仙境的阿凡達人世界,也有人類暴力開採的激烈畫面,形成強烈對比。反觀《阿修羅》,全程都在用特效塑造“美”,完全不顧自己的故事是幹嘛的。

不僅有西方故事的骨架,電影在造型設計上竟然也很“西方”,到處能看到《指環王》、《權利的遊戲》甚至《阿凡達》的影子。如叛軍華蕊(張藝上 飾)照着龍媽做的造型。

故事只設定了框架,在如意冒險途中(包括進入阿修羅界和逃出阿修羅界)幾乎沒有故事進度,都在用特效堆砌編劇或者導演心中的“世界”。但必須承認,在該片中編劇楊真鑑其實是爆發了自己最大的編劇能力。

不信你看最後的大決戰,長了三個頭的阿修羅王,吳磊演的頭用手抓梁家輝演的頭,劉嘉玲演的頭在無助地勸架,如此清奇的“決戰”到底是誰想出來的?強大的阿修羅王就不能來一場意識之戰嗎?學了那麼多西方電影,就不能學學《英雄》的設計嗎?

的確不能,身兼編劇、監製、製片人數職的楊真鑑如是說:

“都說好萊塢,它不是神,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樣本,我們不完美,沒有什麼不可以學習的,就是建立你自己的標準,往死了去堅持,那麼你自然而然地在產品上呈現出了一個好作品的一種產品的形態。”

在此推薦CCTV10曾分三集播出的《阿修羅》紀錄片——《電影〈阿修羅〉誕生記》。通過該紀錄片我們基本能知道這部電影耗資7.5億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阿修羅》的目標,不僅是票房上能取得30億以上,而且具有更“偉大”的理想。出品人楊洪濤說出了略顯矛盾的“理想”——35個國家一流的主創電影,它就是一部中國電影,就是要爲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爭這口氣。

顯然,《阿修羅》還是想要通過工業化製作來在華語電影史上留名,可惜的是所謂的“工業化”是主創人員各自爲戰的結果,沒有系統的組織、架構,而且急欲“推陳出新”,最終只能適得其反。

經過兩年多的沉澱,這部電影成爲了華語電影史上的一個“笑話”,但或許也沒人敢完全否定這部電影,它爲中國電影做了一次失敗的嘗試,也許因爲這次失敗,才讓許多蠢蠢欲動的其他“嘗試”提前止步,能夠真正地去沉澱自己,去實現中國電影的工業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