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诗人余秀华发表了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但因其中用语大胆,余秀华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谩骂,有人称她为“睡你”诗人,还有更过分的称她为“荡妇”诗人,这些谩骂现在依然存在。不过,谩骂并无意义,对骂只会浪费时间,对于诗人,最重要的当然是去读她的诗。

我以为,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写出了现代人最大的性压抑困境。

诗题中,余秀华以女诗人的身份,使用“睡”字,体现出了她男女平权的意识。在男权的潜意识中,男人才用睡,女人是被睡,我们总认为在性关系中,男人是主动的,强势的,得利的,女人是被动的,弱势的,受损的。

但是精神上的平等,不等于现实上的,诗人要去“睡你”,要穿过大半个中国。穿过大半个中国这个行为,让“睡”变得不那么轻易了。

在现代社会,人的思想已经比较开放了,这让我们以为,性关系是很容易发生的,确实,很多人十六七岁开始了性生活,但现在三十几岁还是处男处女的人同样很多。

现在有一个词语叫“两性市场”,既然有市场,那就是有钱人随便买,没钱的干瞪眼。一个极为刺人的事实是,总体上看,性资源跟社会阶层是平行的,有钱有势的人身边,从来不缺帅哥美女,但对于底层人来说,要为性关系付出巨大的成本。

底层人即使有着正常的夫妻关系,性生活也被生活压力剥夺了性的美好体验,所以很多人都是没有性生活的。

如果了解诗人余秀华的生活处境,便会明白,“睡你”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欲望,而是在重重的生活压力,依然追寻着生命的激情,依然憧憬着人生的美好。

对于随时睡,随便睡的人来说,性只是欲望的放纵,但对于需要“穿过大半个中国”才能睡的人来说,性是爱情的载体,性是美好的象征。

在这世上,最美好的情感就是爱情,爱情中最美好的时刻就是灵与肉交融的时刻。

但是,资源的匮乏,生活的重压,让人的心灵麻木,忘记了爱情,甚至对性也失去了兴趣。所谓的低欲望社会,不是人们都参透了色即是空,而是在无能为力中心灵的老死。

但是,诗人的心是不会老更不会死的,因为心死了,也就没有诗了。所以余秀华即使生活困顿,即使她长得并不美,但她还是想要去爱,想要去睡。

余秀华在她的《我为什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文中说:“比如我现在觉得我不要爱情也可以顺顺当当地生活,但是这未必不是一种心老而人也老去的提醒。到了这个时候,就恨自己风流得不够,就恨自己没有本事继续那样的风流。我在自己尘世的欲望里左右为难——我不知道怎样才算对自己更合理的交代,因为这一直没有合理过的生命有许多时候总是让我羞愧。”

她还说:“那时候,我急切地想要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证明。也许许多事物已经证明了我的存在,可是如果没有爱情的进一步证明,我对已有的证明依旧怀疑。”

但是,爱情与性真的那么美好吗?在爱情中,真的能得到自我存在的证明吗?

其实诗人也是怀疑的,在诗中,绽放性爱之花的春天是虚拟出来的,那种生命被重新打开的感觉也是一种错觉,性与爱被文学矫饰得那么美好,但真实的性与爱能给人带来文学修饰中的美好吗?

但是,诗人还是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其它东西可以替代性。余秀华说“尽管我知道肉体的融合并不能证明爱情的存在,也不能加深爱情。但是我已经无能为力,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我自己的心里证明:我在没有保留地爱你。这样不是为了感动你,你的孤独对我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是为了赞美世界上有一个如此美好的你。”

于是,去睡仿佛成了一个朝圣般的行为,要穿过大半个中国,要穿过枪林弹雨,她要将无数的暗淡人生在性的亮光中解脱,将无数人生的不足在性中得到慰藉。

这便是现代人性压抑的困境,在长久的无性生活中,把性幻想成了无比神圣,无比美好的事物,仿佛一切人生的遗憾都可以在性中得到慰藉,一切人生的不足都可以在性中得到满足,在幻想的性爱中,你以为在性爱中,你的生命会重新被打开,你会找到生活的激情。但理性便会告诉他们,真实的性不可能那么美好,那只是你自己幻想出来的春天。

长久的性压抑,便会导致对性的幻想,会赋予性越来越多的意义。幻想的性爱越美好,就越可能在真实的性爱关系中失望。

但是在困顿的生活中,除了幻想,还有什么呢?我们不能让心死亡,所以即使要穿过大半个中国,也要去“睡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