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名,地有地名”,随着《中国地名大会》的继续播出,探寻地名背后的文化记忆再次成为了当今“热点”,地名文化,让大众再次重新认识一个地方,引起了诸多的关注和共鸣。一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你,一定有吸引你的理由,或许因为它的美食,或许因为它的美景,或许因为那里的“美人”,但不论是哪一种,它一定是留存心间的特殊记忆。

世界上的地方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故乡,另一个是他乡。故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而他乡也一定是你心向往之的地方。2004年,中国地名研究所正式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从此,开启了国家支持保护千年古县的文化记忆之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千年古县——河北保定易县,去探寻易县的文化记忆符号。

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在河北省众多县城中,易县原本只是普通的一个县城,它的经济说不上发达,但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让这座城市至今仍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是城市的血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让一座城历经千年而不衰,浓郁的文化记忆可以让一座城穿越千年而屹立不倒。那么,河北易县的文化符号是什么呢?为什么在中国几千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它能够脱颖而出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便是诞生在河北易县。早在战国时期,易县就是著名的军事要塞,到了宋辽时期,易县也成了宋辽分界线。可以说,易县承载了中国千年的历史,因此,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对于易县也有极多的描写,比如骆宾王《于易水送别》,诗中云: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太子丹于荆轲易水分别的场景不禁浮现在了脑海里。我们不难发现,忠义、勇敢、无畏是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要想做好一块易水砚,工序繁琐,难度极大,采石因砚石珍贵怕震,古今均禁止人工爆破,要人工开采,费时艰辛,来之不易。设计时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可以说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易水砚的雕刻需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可以说,一块易水砚承载的是每一名工匠背后的汗水与心血。工匠精神也是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

此外,关于狼牙山的城市名片还有很多,如狼牙山、镇国寺石佛、易水湖、云蒙山、燕都古城等,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承载了中国人对于中国地名背后深刻的文化记忆,最后,祝愿河北易县,沿着古代的发展路径,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