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疆,我們就會想起西漢“張騫通西域”,想起東漢班超對西域的經營,想起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對西域進行管理,想起清初乾隆皇帝爲新疆命名……總之,新疆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 形勢突變,新疆處於危險之中。

(左宗棠)

首先是1864年,受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新疆地方豪強開始不服中央領導,紛紛割據,自立爲王,混戰不休;接着是1867年中亞浩罕國頭目阿古柏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國;4年後,即1871年,沙俄又出兵攻佔我伊犁。

新疆局勢危急,清政府內部卻分成兩派,李鴻章主張放棄陸上之新疆,專注於海防;左宗棠則力主收復新疆。李鴻章放棄新疆的理由非常奇葩,他說: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裏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爲好。”

一句話解釋就是:新疆土地貧瘠,收回來不划算。

對李鴻章的這個理由,左宗棠立即進行了反駁:

左宗棠說:

“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羣。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爲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爲聚寶之盆。”

(左宗棠)

很顯然,李鴻章的說法站不住腳。想一想,國家主權大於一切,領土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算是新疆真的沒有收入,但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也是不能丟掉的。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原則問題,馬虎不得。從清政府的態度看,清政府也不同意李鴻章的說法,最終採納了左宗棠 的建議,派左宗棠收復了新疆。

所以,在“收不收復新疆”的問題上,李鴻章的表現很差,甚至可以說很愚蠢,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爲不智。可是,李鴻章真的愚蠢嗎?此人一貫老奸巨猾,他這麼說,必有他的緣由。

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李鴻章當時在做什麼?

(李鴻章)

李鴻章的發跡,源於與他的老師曾國藩一起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當太平天國和捻軍覆亡,李鴻章任湖廣總督,後於1870年升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新疆遭受侵略的時候,正是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任上,李鴻章當時最爲緊要的工作,便是洋務運動,說得再具體一點,李鴻章正在籌建北洋海軍

注意這個北洋海軍或者說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是李鴻章非常重要的政治籌碼,有了這樣一支近代化的海軍,李鴻章在朝中的地位將十分鞏固、不可動搖。那清政府爲什麼同意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呢?因爲近代以來,不管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等西方列強都是從海上入侵中國的,而當時中國沒有海軍,於是李鴻章籌建海軍,提倡“海防”,以“北洋海軍”來遏制西方列強的侵略,清政府同意了。

(北洋水師官兵)

李鴻章的高明之處在於,通過建立北洋水師,使國家利益與他的個人利益統一起來,他爲北洋海軍說話,既是維護自己利益,也是維護國家利益。在此前提下,李鴻章拋出“不收復新疆”,“收復新疆會削弱海防”這樣的理論,就有一定道理了。清政府也就不會怪罪李鴻章,因爲不管是左宗棠的“塞防”,還是李鴻章的“海防”,都是出於一片愛國之心嘛。

然而從實質講,李鴻章拋出“收復新疆會削弱海防”的理論,主要是爲他自己,強調的是個人的政治利益。

另外,李鴻章強調海防,強調北洋水師,還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益。

其時,李鴻章的北洋艦隊正在組建之中,購買外國船艦,建造新的船艦,維護船艦,給海軍士兵們發工資,都需要大筆大筆的資金。這些資金很顯然來自於清政府,李鴻章當然不希望因收復新疆而影響到海軍的拔款。

(北洋水師在戰中)

我們來爲海軍的拔款算下賬。1888年12月,北洋水師建立起來了,水師每年從清朝財政得到200萬兩白銀的軍費,而且北洋水師官兵的薪酬非常高,這裏僅舉幾例:

魚雷發射兵,年薪爲288兩白銀;電燈士兵,年薪360兩白銀;發動機管理員,年薪196兩白銀;就連岸上一個負責拖船的人,年薪也有36兩白銀。而當時,清朝一個一品大臣,年薪也就在180兩左右。

北洋水師待遇這麼好,李鴻章的好處自然少不了。

除了政治利和經濟益,李鴻章還想通過反對收復疆來排擠左宗棠,這是李鴻章反對收復新疆的第三個目的。衆所周知,李鴻章與左宗棠是死對頭, 左宗棠比李鴻章年紀大,威望也高,在行軍打仗方面很有一套。李鴻章害怕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權力會越來越大,甚至壓倒自己,所以反對收復新疆。結果事與願違,左宗棠收復新疆成功,威望比以前更高了。也就是說,李鴻章這一次排擠左宗棠失敗了。

(李鴻章)

綜上,一件事件,竟有這麼多的曲折。李鴻章煞費苦心,想一石三鳥,既想鞏固政治、經濟利益,又想排擠對手。結果,他排擠左宗棠失敗,但北洋水師的建立卻很快獲得成功,所以,在與左宗棠的爭鬥中,李鴻章也算是有勝有敗吧。#李鴻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