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人民銀行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督促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

這條要求對城商行、農商行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1月15日,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由非自營網絡平臺提供營銷宣傳、產品展示、信息傳輸、購買入口、利息補貼等服務。

1月20日左右,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滴滴金融等多家互聯網平臺已經徹底下架銀行存款產品。

對於沒有網點的民營銀行,或者網點較少的城農商行而言,突然的“一刀切”,實在是些措手不及。

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不在非自營網絡平臺吸收存款成爲銀行的一大難題。

而“地方法人銀行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更是讓他們難上加難。

其實當前從產品角度來看,多數中小銀行存款產品類型和利率大同小異,以“週期付息”的產品較爲常見,即客戶每存滿一個週期,銀行就按照約定的利率付這一週期的利息,如果存款未滿一個週期即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息。

比如某銀行的存款產品,7天年化利率3.65%;30天年化利率4.18%;90天年化利率4.2%;88天年化利率4.28%;180天年化利率4.58%。

還有另一家民營銀行的存款系列產品:7天年化利率3.6%;90天年化利率4.2%;180天年化利率4.5%。

更創新或者更高息的存款產品,實在是敏感。所以,如何運營好產品纔是銀行的首要任務。

本文,新流財經主要探討在互聯網存款被叫停,城農商行不得開辦異地存款的當下,他們都在以何種方式吸收存款。在看似緊張的監管環境下,市場是否有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值得關注的機遇……

迴歸傳統

or

創新建設自營渠道

“《通知》一出,我們就回歸傳統了。”一家民營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新流財經,由於沒有網點,如今又不能在互聯網渠道拉存款,目前該銀行除了員工努力發朋友圈拉存款,只能迴歸傳統的營銷方式——電銷和地推。

當然,民營銀行自身團隊規模較小,也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配合做相關業務,只能將此塊任務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即便一個外包人員一個月6000元的預算,50個外包人員一個月也就30萬元,這比直接和大渠道合作划算。”該銀行人士向新流財經算了一筆賬,如果和大渠道合作,一般都是百萬起步,對於小銀行而言,每一筆支出都要看轉化率,算投入產出比,在當下各方渠道效果並不明確的時候,銀行也只能抱着嘗試的心態試水各種方法。

如此一來,一些常年爲銀行貸款業務做推廣的渠道服務商又有了另一個業務增長點。

在歲末年初迎“開門紅”的關鍵節點,即便是有網點的大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也加大了營銷力度。

從線下送契合疫情防控的“酒精溼巾”、“保溫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再到線上各類音視頻會員以及知名商城購物卡,爲了吸引客戶,送客戶符合心意的禮品,銀行也是操碎了心。但更重要是如何避免成爲銀保監會在《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到的“不得違規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也是值得思考的事。

“監管的意思肯定希望我們做自營。”另一銀行人士坦言,更直白來說,監管希望銀行在銀行自己的APP、小程序等完全獨立運營的載體上運營自己的產品,如此更利於預警風險,控制風險。

實際上,在《通知》中第三條也提到——商業銀行通過營業網點、自營網絡平臺等多種渠道開展存款業務,應當增強服務意識,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積極滿足公衆存款需求。本通知所稱自營網絡平臺是指商業銀行根據業務需要,依法設立的獨立運營、享有完整數據權限的網絡平臺。

目前來看加大微信小程序、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的建設和營銷是不少銀行正在進行的動作。

第三方公司值得留意的機會

此前新流財經在互聯網存款下架背後相關文章聊到有銀行緊急建設存款積分項目吸引用戶,這背後衍生了一塊第三方市場——爲銀行設計存款積分體系。

更深入來看,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市場,對於IT服務商、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在互聯網存款被叫停後,還隱藏着其他更深的機會。

上述我們提及銀行的APP、微信小程序背後,以及銀行需要尋求第三方營銷機構合作推廣自身產品的緊急階段,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商應該注意到這些市場痛點背後的巨大市場。

也就是說一批爲銀行提供IT解決方案,包括規劃、建設、營運、創新產品以及市場營銷等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服務商,迎來新的市場機會。

比如恒生電子、宇信科技、長亮科技、神州信息、科藍軟件等。

在客戶端,銀行要創新產品,提升用戶對自身產品的體驗,背後就需要銀行的電子銀行系統、網銀安全系統、核心業務系統等系統能安全穩定運行。

科藍軟件日前在回覆股友提問時就表示,國家禁止銀行通過非自營平臺進行攬儲業務後,銀行客戶會新增大量自建營銷平臺的需求。該公司全線產品支持銀行自主可控的運行環境,防止金融風險外溢,因此反而促進了公司爲銀行客戶提供專業且符合監管要求的系統的推廣和銷售,包括:核心業務可以幫銀行客戶做更多的存款產品,渠道業務可以同時推薦給銀行客戶更多種類存款產品,營銷業務可以幫銀行客戶攬儲活躍客戶等。

此外,幫助城農商行精準識別本地客戶,在本地推廣其手機銀行,以及更細化的存款產品,會成爲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一塊市場。

把眼光瞄向大型集團員工

當我們在談如何挖掘存款客戶時,或許也可以用運營貸款產品的思維來設想一下。

除了迴歸傳統的電銷、地推,以及建設自己的APP、微信小程序以外,新流財經還發現了一種有趣的拉存款方式,類似一般金融機構的“白領貸”貸款產品——爭搶公務員、事業單位有編制的員工、世界500強企業、其他國企和央企等員工用戶。

這部分人羣,對消費金融機構而言,因爲有穩定的薪資收入,是較爲優質的客羣,對存款業務而言,他們更是理想人羣。

雖然沒有公開“打架”,但目前很多中小銀行也在這塊市場“暗自較勁”。

日前,一家城商行試圖與一家4萬員工的集團企業洽談存款合作,被一家民營銀行用年化利率4.8%的存款利息產品搶先合作上。該銀行想換成合作員工貸款產品,也被某國有大行用年化利率不到4.3%的貸款產品給“截胡”。

“互聯網時代的中小銀行,生存愈發艱難。”一家集團企業員工坦言,在流量稀缺的當下,擁有上萬員工的集團企業成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香餑餑”。該人士透露,日常總有各地的銀行希望與其洽談合作,不管是存款還是貸款產品,能合作上就能有一部分穩定的流量。

但現實的問題是,當下很多大型集團都成立了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或者入股了銀行,比如海爾、蘇寧、小米等。有些現在還沒有金融牌照的大集團,也在默默拿牌的路上。

尤其是,當前叫停城農商行異地存款後,跨區域的集團企業即便能合作上,也無法再繼續。爭搶本土大型企業員工會是一場戰役。

有趣的是,在春節假期即將來臨之際,還有不少銀行瞄準上班族,正在醞釀“給年終獎找個安全理財好去處”的活動。

狂奔數年的互聯網存款市場走向冷靜。有分析人士指出,銀行優化負債結構,還需要對客戶精細化運營,此外,也應該分散資金交易對手、豐富產品種類。

當前銀行負債的主要來源爲客戶存款、同業負債以及央行借款三大部分,面向普通客戶的互聯網存款被叫停,也有銀行人士認爲,銀行可以多多發行同業存單,靈活調整負債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