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年度人物檔案

張馳,1980年2月出生,中化石油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1999年—2003年,本科就讀於我校化工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歷任中化駐大連西太平洋石化代表處成品油出口部職員,中化石油有限公司燃料油事業部業務員,中化國際石油(天津)有限公司執行部經理,中化石油江蘇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供應總監,中化石油山西有限公司籌備組組長。2011年5月任北京市石油化工產品開發供應有限公司總經理,2017年8月任中化石油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8年2月任中化石油銷售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2019年8月任中化石油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曾獲中化集團先進工作者、中化能源勞動模範等稱號。

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瞭解最新國際原油走勢、國內成品油動態,從一線業務員到公司領頭人,這個習慣,張馳一直保持着。中化石油銷售有限公司的戰略轉型進入到攻堅時刻,作爲此次轉型的佈局者和推動者,張馳最近異常忙碌。偶爾休息時,他會回憶起在大工的日子,在那些回憶中,他總能得到滋養與力量。

成長的歲月,奮鬥的光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蛻變,無疑是從大學開始。

1999年,張馳考入大工化工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大工嚴謹治學的學術風氣,廣闊多彩的成長平臺,自由、平等、友愛的生活環境讓張馳倍感溫暖,也給了他學習成長的天地和施展才華的舞臺。西山九舍、一二九街的化工樓、往返主校區的406公交車、花果山上的苯環樓、需要排隊的機房、圖書館裏數不清的書籍和激情燃燒的團學工作,至今仍是張馳記憶中最深刻的場景。

大三學年,張馳擔任校學生會副主席,主要負責學習部相關工作,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舉辦英語晚會。他利用所有課餘時間,帶領團隊夥伴一次次的策劃、討論,確保活動萬無一失;那時的各種條件有限,爲了呈現精彩的活動效果,他組織大家一起動手製作各類物品,手繪海報、粘貼宣傳標語等都不在話下。“那時候,一個團隊一條心!現在想想,還是很懷念那段一起奮鬥的時光。”活動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學校和同學的響應與支持,讓張馳收穫自信,更明白了“沒有‘我’,只有‘我們’”的重要性。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平時實驗較多,有大量數據需要統計分析,當時,實驗設備無法實時釆集數據,都是依靠手工操作,有一定的誤差。鑑於此,張馳在畢業設計的時候,給自己選了個難度頗高的課題——建設一套實驗數據釆集和分析的系統。毫無編程經驗的他,從零開始學習編程語言,詳細分析設備工藝原理,每天圖書館、實驗室、寢室三點一線,經過無數次修改、模擬與驗證,最終取得成功,並因此獲得了“優秀畢業論文”榮譽。

大工的光陰讓少年不再懵懂,張馳蛻變成學識紮實、勇敢無畏、心懷感恩的有志青年。“腳踏實地、認真做事、追求極致,這是在我身上留下的“大工烙印”,畢業後,張馳帶着大工給予的自信和勇氣走入職場。

紮根基層,厚積薄發

2003年,張馳從大工畢業加入中化集團。17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先後輾轉大連、天津、江蘇、山西、北京五省市,書寫了從一個石油新兵到中化集團專業公司最年輕總經理的成長史和奮鬥史。

張馳剛入職時,正值中化集團由傳統外貿公司向產業集團轉型、推進第二次創業的攻堅階段。中化集團曾是中國外貿企業領頭羊,但是隨着國家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中化的兩大主營業務石油、化肥陸續失去外貿專營權,中化人不得不尋求市場化轉型的發展道路。

中化能源自2005年開始系統發展成品油營銷業務,實業化轉型,在全國範圍內建設油庫、加油站。張馳不僅見證了中化集團改革發展的鉅變,也親身參與了中化能源油品銷售業務開疆拓土的發展歷程。從外貿到內貿、從分銷到零售、從單證執行到一線業務、從基層業務員到公司一把手,張馳經歷了油品業務各個崗位的實幹歷練,逐步成長爲油品銷售行業的多面手。

在中化駐大連代表處,他學會了成品油外貿執行及現場基礎操作。在中化天津石油擔任中臺經理,他掌握了油品銷售業務的單證執行和風險管理。在中化江蘇石油擔任業務經理,他領會了業務實操和業務管控。

在中化道達爾燃油擔任供應總監,他精通了加油站油品供應及油站運營。在中化山西石油擔任籌備組長,他不斷開拓,使中化油品銷售網絡挺進山西市場。

在北石化擔任公司總經理,他綜合運用多年所學和積累,實現了從一個業務分管領導向公司領頭人的華麗轉身,帶領團隊五年實現公司銷量翻兩番、利潤翻一番,連續2年利潤超5000萬,兌現剛上任時給自己定下的“再造一個北石化”的莊嚴承諾。

正是基層實幹的點滴積累,對業務實質和管理邏輯的深刻理解,讓他後來升任管理崗位後,能靜看風雲,處變不驚,臨危不懼,自信和從容的應對任何困難和挑戰。

時光在變,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赤忱追尋;崗位在變,不變的是對事業的拳拳初心。張馳家在北京,卻全國各地輾轉多年,走過了一段漫長、苦澀卻又彌足珍貴的外派生涯。其中的苦楚,對家庭的虧欠,張馳心懷愧疚。但是,對於組織的安排,他沒有任何怨言。

“將個人職業生涯投身中化集團改革轉型的歷史洪流,投身中化能源油品銷售業務的創業征程,沒有因循守成和故步自封,而是在不斷地迎接新的任務和挑戰中提升自我,這是我職業生涯的一大幸事。”張馳堅定地說。

勇挑重擔,破舊創新

28歲擔任省公司領導班子成員,31歲成爲省公司一把手,同年成爲當時中化集團最年輕的關鍵崗位幹部。2019年,39歲的張馳升任中化石油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成爲中國第四大國有石油銷售公司的負責人。“年輕”的張馳面對的挑戰不斷升級。

中化能源油品銷售業務,走過了十五年的創業征程,以完全市場化的模式,在風起雲湧的市場搏擊中乘風破浪,一步步成長壯大,至目前擁有1400餘座加油站、57座分銷庫、近萬名員工,年經營規模超過1500萬噸,盈利能力超過10億元,成爲中國前四大油品銷售力量。石油銷售未來發展的重任交到張馳手中,他深知這份發展成果來之不易,凝聚了一代石油銷售人披荊斬棘的艱辛付出,如何實現公司進一步的發展,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帶領員工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和前所未有的壓力。

此時的中化能源石油銷售業務,前有險灘,後有追兵,面臨嚴峻的內外挑戰。外部,行業變革加速,市場競爭激烈,油站資產價格達到歷史高位,靠投資驅動的重資產發展模式難以爲繼,批零價差縮窄將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致命打擊;內部,公司經過多年在發展道路上一路疾馳,內部管理和運營積蓄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銷售公司的改革轉型迫在眉睫。張馳經過深入思考和廣泛調研,起草了石油銷售業務改革綱領,提出“自營+平臺+服務”的戰略規劃,對內重組生產要素和管理體系提質增效,對外創新商業模式輸出油站管理服務,開闢第二增長曲線,力爭用3-5年實現中化石油銷售公司的轉型突破。

改革轉型是一場硬仗,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方向明確,路徑清晰,剩下的唯有腳踏實地、躬身實幹。在張馳的親自指揮下,中化能源石油銷售在2019年底啓動了全面改革,優化區域結構、經營結構、資產結構和組織結構;2020年初,他在疫情期間輾轉反側,苦心思索,寫下文章《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號召全體員工凝心聚力,銳意改革,共克時艱;他積極推動內部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釋放經營潛力。如今,面對疫情和國際油價的多重衝擊,張馳帶領中化能源石油銷售披荊斬棘,戰略有效推進,經營效益逆勢增長16%。

在張馳看來,解決了內部提質增效改革的問題,創新發展模式的問題也亟待解決。中國共有加油站近10萬座,其中近4萬座爲民營油站。這些民營油站品牌雜亂,管理粗放,服務能力和意識薄弱,油站業主大多數是繼承家產的“油二代”,不願意花精力在瑣碎的油站運營管理,有迫切的託管油站的需求。“你的資產我運營,回報大於你自營”,通過對市場的深刻洞悉,張馳看到了這一商機,提出了油站管理服務輸出的商業模式創新思路,並結合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通過APP固化服務內容和產品,對外輸出,獲取服務收益。至此,中化能源石油銷售的發展通道豁然開朗。

張馳說:“踐行中央要求,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唯有靠創新驅動。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對中化能源石油銷售業務而言是生存問題,是發展問題,是近萬名員工的生計問題。對整個行業而言,我們要通過‘中化標準’輸出,爲全行業轉型升級、爲提升油站行業服務水平作出貢獻。爲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成品油和賓至如歸的服務體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目標。順勢而爲,一個企業的發展,只有融入新時代前進的滾滾浪潮中,才能更有持續性和生命力。”這是一個國企管理者的責任和情懷。

2020年初冬,張馳作爲中化集團唯一推薦的青年幹部,在大連參加國資委中青班集訓。巧合的是,與培訓學院一牆之隔的,正是他魂牽夢繞的母校大工。時光飛逝,轉眼十七載;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這片淨土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在學習之餘,總結過往,思量當下,籌謀未來。初心不泯,理想成金,未來張馳將繼續認真學習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謙虛謹慎,揚長補短,爲實現美好的中國夢,促進中化石油銷售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內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校友會 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編輯:張杭曉

校對:白書彬

責任編輯:周學飛 任亭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