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彩電市場沒有扭轉下跌的走勢,但面對2021年的奧運年,以及大屏高端消費升級浪潮下,有望扭轉過去的規模化低價增長趨勢,構建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喬華||撰稿

2020年,雖然在疫情影響下,中國彩電市場沒有扭轉“量價齊跌”的頹勢,但是就全球行情和市場線需求的換擋看,行業整體轉型升級的動力強勁。更新換代需求多、大尺寸進程推進、垂直產業鏈優勢強化、未來顯示技術不斷崛起,正在爲彩電產業帶來新的產業機會,並加速全球格局變化。

在2020年到來之前,彩電產業原本對這一年寄予厚望。一是奧運會和歐洲盃等體育賽事,必然會帶動換新潮;二是外部超高清政策推動,5G、WIFI6高速通道的鋪就,爲高清畫質升級帶來風口;三是OLED電視、量子點、激光等顯示技術的成熟,賦能產業畫質、內容、場景、生態等多維度轉型。

不過,一場疫情讓這一年變得極不平凡,消費環境和產業及企業競爭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第一季度,整個彩電產業幾乎停擺,規模下降20.1%,也爲全年“量價齊跌”定下基調。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4450萬臺,同比下降9.1%,零售額規模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

與此同時,隨着消費行爲開始加速向線上轉移,彩電銷售渠道格局也在變化:2月份線上份額近70%,全年線上渠道份額擴張至64%,較去年同期增長6.4%;零售額佔比也達50.4%,增幅10.2%。

另一個鮮明的特點是,2020年全年大尺寸進程保持不變,平均尺寸達52.4寸,較2019年漲1.5寸。尤其是65寸以上產品佔比25.0%,同比增長6.5個百分點。雖然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小尺寸表現搶眼,但下半年開始在50寸至60寸的產品段競爭尤爲激烈。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行業更新換代需求大幅增加,行業需求模型從啞鈴型向紡錘型轉變。

從全球市場看,2020年卻實現“逆勢”增長。全球彩電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2.6%,主要是三四月份北美和歐洲的經濟救濟,讓北美在2020年超越中國成爲全球第一大彩電出貨區域。

疫情大考下,全球彩電市場“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品牌的規模和份額雙雙提升。據羣智諮詢(Sigmaintell)《全球TV品牌出貨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TV市場格局中,三星、TCL、LG、海信、小米、創維、索尼這7家全球前七名品牌的份額從2019年一季度的58.2%提升到2020年四季度的64%。

顯然,彩電產業未來中韓爭霸格局已然形成,並且會在未來格外穩固。面對未來競爭格局,考驗的無非兩個層面的優勢:一是企業是否具備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實力,不但能構建抗風險能力,同時能最快的把握競爭先機;二是對未來顯示技術話語權的佔位,如何佈局OLED、量子點、激光顯示、Mini LED等未來顯示技術,以及升級用戶消費體驗。

時間進入2021年,彩電產業也在面對新的期待。據奧維雲網預測數據:2021年中國彩電市場仍處於盤整期,零售量規模將達4396萬臺,同比下降1.2%;零售額規模將達1311億元,同比增長8.4%。

伴隨着面板價格上升,整機零售均價也將不斷提升,價格戰或將退潮,結構性升級成爲主流。2021年將是彩電經營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