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家電業,中國企業不是第一批。此前日本企業紛紛清理、出售家電業務,轉向核電、芯片等高科技領域,本質上就是家電作爲一個傳統的、成熟的產業,市場和利潤想象空間有限,隨着企業的做大做強必須要尋找新的業務支持點。

荀玉||撰稿

2021年大幕悄然開啓,家電行業的頭部企業們再次開啓了一輪集體化的破圈。美的集團透露已經佈局新能源車業務2年多,並且與一線車企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海爾集團則在整合了海爾智家打造全球首家物聯網上市公司後,再次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引爆新一輪戰役;格力電器則相繼在醫療健康、工業自動化、AI機器人等多領域佈局紮根;同樣TCL家電也在AI、5G、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展開了一輪新的擴張。

衆所周知,全球家電產業最近10年以來一直在上演着破圈、跨界與多元化擴張。其中以日本、歐美等國的家電企業最具代表性,包括飛利浦、西門子、東芝、日立等外資巨頭就相繼清理自家的家電業務,或出售、或轉讓控股權等。原因正是,家電行業正在從過去的朝陽產業變成夕陽產業。特別是在已經過去的2020年,受到一系列意外因素的影響,除了西式小家電、洗碗機等新興小電品類,傳統家電品類幾乎都遭遇下滑。

不過,與歐美日等國家電企業的破圈相比,這一輪中國家電企業的破局,沒有統一的步伐和節奏。因爲每家企業的規模不同、競爭優勢有差別,所以大家都是基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進行地理性擴張、差異化佈局,最終追求的不是眼下的最大、最強,而是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經營。特別是對於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等千億巨頭來說,未來如何保持在千億平臺上的規模化擴張?顯然單靠家電不行,那麼工業自動化、手機、健康醫療、新能源車等領域擴張,顯然會成爲大家共同追求的方向。

當然在這一輪家電巨頭們的破圈和擴張,不再是10年前、20年前那種追求規模化擴張和業務百花齊放,而是在探索更多的科技驅動。基於科技創新的實力,以及在芯片、機電、工業自動化等底層業務上,是存在很強關聯性的。“比如說,東芝既有核電,也有家電,包括西門子、博世,都是依靠底層的科技創新實力,實現在家用、商用等多業務平臺的佈局,表面上看沒有聯繫,背後其實存在着核心部件、核心技術的協同和廣泛應用。

當然也需要看到,整個中國家電產業的破圈與擴張,還處在發展的初期,沒有成功與失敗可言,更多的還是需要勇於探索、敢於試錯。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