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最近可謂動作連連。上週發佈隔空充電技術之後,這周又迫不及待地放了一個大招——四曲面瀑布屏。

先不廢話,我們來看看概念機的長啥樣:

小米概念機的重點落在了屏幕上:四面 88°超曲屏設計,四周邊框幾乎完全由屏幕取代。整個機身沒有一個開孔,也沒有實體按鍵。觀感上整個手機的正面和側邊都是屏幕,渾然一體非常完美。

一般的瀑布屏手機大家也不是沒見過,但額頭和下巴也被做成瀑布屏設計就非常少見了。當看到文字從手機底部“滑”上來時候,是不是覺得特別有科技感。

因爲手機沒有一絲開孔,所有的功能都被安放到了屏幕裏邊:小米表示這部手機用了超薄膜電壓陶瓷取代揚聲器,實現了外放發聲;用柔性薄膜屏幕發聲技術取,取代了手機聽筒;用eSIM 手機卡取代了傳統的實體SIM卡。

除此之外,還有大功率無線充電、壓感觸控按鍵,三代屏下攝像頭。所有這些元器件的加入,才讓這部手機幹掉了所有按鍵和開孔,成爲一部真正的“無開孔手機”。

解決了開孔問題,還需解決屏幕“彎折”的問題。根據小米的說法,他們通過自研玻璃加工設備,在 800°高溫高壓下熱彎一體成型,並採用了創新屏幕堆疊設計,在 3D 貼合工藝下,實現了無痕無瑕屏幕表現。

至於手機的背面,從視頻中演示樣子看只有一個攝像頭模組,模組底下還有一大塊空白區域。有可能是給更多的模組預留位置,或者是做另外的“黑科技”用途。

關於手機的更多信息,小米暫時並未透露。甚至沒有公佈手機的具體型號,更沒有說明是否會量產。從目前看來,這款產品有可能成爲概念性產品而不進行量產。

概念機是廠商們秀肌肉的表現

說起來,這並不是小米第一次秀出自己的概念機產品。去年小米就曾發佈了創始人林斌使用雙摺疊屏概念機的視頻。

今年年初,小米還曾發佈了第三代屏下攝像頭的視頻。這項技術在目前來說也是個“概念性技術”,目前小米並沒有任何量產型產品面世。

當然還有著名的MIX Alpha,顏值驚豔全場但到至今卻仍未開售。

事實上,手機廠商們爲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肯定要有一定深度的技術儲備,但很多新技術由於各種原因(技術本身不成熟、或成本太高) 無法馬上量產。於是廠家會就放出一部分吸引眼球的技術來做展示和宣傳,有點“秀肌肉”的意味。

除了小米,其他幾家手機“大佬們”也會定期“秀秀肌肉”——像華爲、三星、oppo等等oppo去年發佈的的卷軸屏概念機,至今還給筆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從概念機>量產機>主流機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用戶對手機的極致追求,就是廠商們迭代和進步的動力。從趨勢來說,智能手機終將向“更完美的全面屏”和“無孔設計”發展。但其中間要經過多少曲折的道路,就沒有人能夠知道了。

就拿小米此次發佈的“四曲面瀑布屏”來說,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概念機的屏幕四周還分別有一個“保護角”的設計。這是爲防止屏幕因爲輕微磕碰而碎裂的“保護角設計”(也有認爲這是目前瀑布屏工藝無法覆蓋的“死角”所致)。無論是哪種原因,目前的工藝總歸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

另外瀑布屏在實際使用中帶來的“邊緣誤觸”和“邊緣變色”等問題也是非常影響使用體驗的。這些問題在四曲面的小米概念機上更爲突出,實際使用體驗肯定不如演示畫面上那麼美好。

事實上,首發瀑布屏的三星公司在最近幾代的旗艦機型上有迴歸直屏的趨勢。連小米自己的米10和米11都採用的“微曲率”的設計。可見在使用體驗上,瀑布屏目前還是不及曲面屏。

三星s系列均迴歸直屏設計

不過技術是有繼承性的,現在無用的技術放到以後未必就是雞肋。做概念機來驗證自己的技術和工藝的做法還是非常可取的。正是有這種“鑽牛角尖”的廠商,我們纔有了全面屏、屏下指紋技術、OLED 屏幕等目前智能手機上的主流技術。

對於未來科技的探索和目前無把握技術的探究,應該是概念機最大的價值所在吧。

假使萬元旗艦發佈,米粉會買單麼?

回到這款概念機上,理性分析:這款概念機即使會量產發售,它的出貨量也不會特別高。這樣的產品也並不適合消費者拿來作爲主流機使用。僅適合一些數碼極客和手機發燒友來把玩、收藏。

在小米最新梳理的產品線中,MIX系列被定義爲小米對一些黑科技探索和實驗性產品(俗稱:買不起系列)。這款機型設計思路符合MIX系列的產品定義。

從米1的1999到米11的4999,不知不覺小米旗艦機的價格漲了一倍。不過今年的米11被搶購和受熱捧的情景亦如十年前米1。或許是米粉們的收入都大大提高了吧(笑)。

小米手機始終受到熱捧,是因爲雷軍和小米始終在做一件事:用盡可能低的售價,來賣性能和品質相對上乘的產品——米1上搭載了當時最快的處理器和最好的屏幕,米11同樣做到了這些。而它們的售價在行業中同樣非常有競爭力。當然,要來帶最好的產品不僅僅要依靠全球供應鏈。在覈心技術上亦要有自己的探索。

只要小米始終堅持這個產品理念,即使產品售價超萬元。只要產品還是“物超所值”的。我相信還是有米粉去買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