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中午,聊通社小編從今日茌平公衆平臺獲悉,日前市民張先生在本地一家大型生活超市購物時,遭遇了一件尷尬事,商家促銷的一個品牌水餃,明碼標價13.8元一袋,結算後卻變成了16.8元。這是怎麼回事,下面看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2月1日中午下班後,張先生在聊城市茌平區與中心街路口的華盛超市購物時,看到冷藏區他家常買的一款品牌水餃正在做活動,一袋重量1000克的水餃專櫃上用大字明碼標價寫着13.8元,再看櫃內供選的只有紅袋和綠袋同品牌同重量但不同口味的產品。張先生全家平時就喜歡素水餃,也經常在其它一家超市買,一般這款蔬菜類素水餃價格12.5-14.5之間,覺得該超市13.8元一袋,雖然沒什麼多大優惠,但這個價格也算合理,就順手拿了一袋。

張先生又選購了其它一些生鮮類商品,就到一樓出口處結算。結算完後,張先生看了眼小票,發現那袋水餃的結算價格變成了16.8元,就問收銀員是不是掃錯商品碼或把活動價格標籤放錯。收銀員是個小姑娘,見張先生質疑,就非常認真的又掃了一遍條碼價格,電腦顯示確實是16.8元。

收銀員非常負責地讓張先生等一下,她表示自己去二樓專櫃看下是不是價格標籤有誤。不一會,收銀員急匆匆下來,手中還拿着另一袋水餃,向張先生解釋,專櫃標的價格確實是13.8元,但你要買這種“口味”的,才能按13.8元結算。張先生有些尷尬,覺得這是典型的價格不透明,如果櫃檯明碼標價16.8元,他根本不會選購。當看到收銀的小姑娘對他一直表示歉意,張先生也就不好意思說什麼了,只好請她轉告超市老闆,要實事求是標註價格,別對顧客形成誤導和浪費消費者的購物時間。收銀員表示立即將張先生的建議彙報給老闆。

本來這件事就算過去了,但隔了一兩天,張先生又去該超市買點水果,路過冷藏區時,看到那個水餃專櫃還在做活動,裏面還是那款不同“口味”的水餃,但依然還只有13.8元的一個價格標籤,張先生頓時覺得這是這家超市的一個套路,就特意圍着整個水餃冷藏區轉了一圈,始終沒有找到這個16.8元的價碼標籤。

華盛超市入駐茌平後,曾以生鮮類商品價格低廉而贏得消費者青睞,但現在據市民反映,與其它大型超市相比,銷售的大多生鮮商品早已沒有了價格優勢。比如,這16.8元一公斤的袋裝水餃,在整個聊城所有大小超市中,也算得上同款價位最高的,還美其名“活動價”。

有網友稱,超市不放、弄錯或放錯價格標籤,本身就涉嫌欺詐,商家可能深知這樣做也沒什麼風險,多收的那點錢很多消費者根本發現不了,就是發現了直接退貨就行了,彼此都不損失什麼。再說,那些買回家才發現多收錢的,又有幾個爲了幾元錢往返超市退貨的。

或許張先生只是個例,但小編覺得,超市不明碼標價、隨意漲價等行爲,都已涉嫌違規、違法。眼下春節將至,市民建議有關部門做好節日期間超市生活消費品的價格穩定和公開透明工作,對羣衆的反映和社會媒體的監督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切實保護好消費者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