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顧佳贇

《致富經》截圖

今天,馬金瑜這個名字讓很多人如骨鯁在喉。

一個嫁到青海的女記者,一個創業者,用文字向公衆講述了她被丈夫一次次家暴,最終逃離的故事。她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內知名媒體從業十多年、獲得過專業領域大獎,外表看起來堅強勇敢,言談舉止幹練有魄力,這一切,讓人們無法把她所自述的一次又一次被丈夫毆打到大小便失禁、骨折、昏厥,下身不斷流血聯繫到一起。

很多網民在讀了馬金瑜的自述後,滿懷不解:她的所有個人要素——文化水平、收入水平、自我意志、行動能力、社會認知等等,都可以稱得上優秀,家暴爲什麼會這樣長期、持久、程度極端慘烈地發生在她身上?

看馬金瑜的微博,讀她友人們的社交平臺信息,追溯過往,又會發現一切似乎早有端倪。即便在《致富經》欄目的鏡頭下,其丈夫也表達了對“女人”的態度,“我們這裏沒有女人談生意”“買牛買羊哪兒有女人說話”……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着六個月肚子還去工地打小工的女工,害羞地說“我們這女人都是這樣的……”

《致富經》截圖

該對馬金瑜的遭遇說什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馬金瑜的“愛情”究竟是什麼只有她知道,以至於有很多網民甚至懷疑她已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之類的心理疾病。

但受害者有再多問題,也絲毫不是開脫施暴者的理由。東老師認爲,比起泛泛呼籲女性獨立堅強、呼籲相關法律更健全、呼籲法律法規落實到位,更重要的是,這個案例就不能隨風而散。

首先, 馬金瑜丈夫如果有家暴行爲,需要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當地婦聯及司法機關宜立即開展調查,如果相關情況屬實,要及時公佈結果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致富經》截圖

其次,從各種平臺的信息彙總中,不少網民反映當地女性被家暴並非個別現象,這種情況是否屬實?當地政府應該關注相關輿情,對本地的女性權益狀況開展嚴肅認真地調查,如果反映基本屬實,就要從官方層面予以積極干預,切實保護婦女身心健康。

中國婦聯新聞網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2.7億個家庭中,約25%存在家庭暴力,中國每年有15.7萬名女性自殺,其中60%是因爲家庭暴力導致。另外有數據顯示,面對暴力,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纔會選擇報警。

女人能頂半邊天。要增強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一個女性也不能少。

要真正實現整個社會對家暴的零容忍,就不能等到輿情發酵才重視。強化家暴預防和處置程序,讓反家暴法規落實落細,需要各地立足本地實際,明晰部門職責,加強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只要發現家暴受害者(不論是婦女還是兒童), 相關部門就應該立刻給予保護。教育和宣傳是很重要,但首要是不讓淚水和鮮血再流淌。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

製作:張靜、萬宏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