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來臨,雖然年關的腳步越來越近,但年味似乎沒有往年濃厚。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需要,人潮湧動返鄉大軍,人頭攢動的年貨大集,超市裏買單結算排起的長龍,街頭寫春聯、賣燈籠的攤點都幾乎看不到了,準備春節期間大鬧的社火、鑼鼓隊也都偃旗息鼓了,取而代之是就地過年,網上拜年等新習俗。要說年味還濃的話,就只能是在我們的記憶裏濃一下吧。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記憶裏的年味,看看疫情下的春節與記憶裏的春節究竟有哪些不同?#春節#

姑娘愛花,小夥愛炮,這是過去過年的標配。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態環保的需要,過年禁止放鞭炮已成了大家已經習慣的規定,就連農村過年時的鞭炮聲也是越來越稀了。

由於禁止10人以上聚會,今年的祭祀不再是大家族式的,只能是小家庭式的。

貼“福”字,迎福到的習俗沒有改變。不過,現在還增添了一個掃“福”字搶紅包的新習俗。

紅火熱鬧的一站式贖買的年集今年沒有了,只能到超市去一站式購買了。不過今年出現了“媽媽寄年貨”、“網上買年貨”的熱潮。

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各地的廟會註定是門前冷落鞍馬稀了。

沒有了燈籠集市,對於不懂網上銷售的燈籠製造者來說,如何銷售是一個大問題。

耍社火、舞龍的隊伍今年要冷清一陣了,那些精彩場面只能在與親人的笑談中回憶了。

紅豔豔的春聯是春節的象徵之一。今年沒有春聯集市,不少人都貼上了銀行等機構送的印刷春聯,也就沒有往年等待寫春聯,欣賞書家寫字功力的機會了。

春節所有的熱鬧都只能在記憶裏回味一下了。

就連一家人還是一起包餃子這樣的機會對於那些不得不就地過年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奢望。

突然感到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喫一頓年夜飯是多麼幸福和難得!

雖然今年沒有了往年的許多熱鬧,缺少了渴望一年的團圓,但中國人過年的心一如繼往,誕生了不少過年新習俗,比如視頻拜年、直播年夜飯等等。雖然有些事情由於疫情或其他原因我們不能再做,但與親人團聚的情感一直不會變,與親人在一起的那些記憶卻在腦海中歷久彌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