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有一部名爲《小傢伙》的中亞電影曾大放異彩,其講述了一位中亞女性勞工在俄羅斯艱難求生的故事。

影片女主角的悲慘經歷

是旅俄移民工人的一個縮影

(圖:《小傢伙》)▼

對獨聯體國家而言,儘管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已不復存在,但是俄羅斯仍然在外交、經濟上承接了當年蘇聯的不小的影響力。

前蘇聯、俄羅斯與中亞五國▼

2019年6月,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發佈了有關2019年上半年已抵達俄羅斯的勞務移民人數的數據,半年間大約有240萬移民出於工作目的來到俄羅斯,其中最多的就是中亞人。

普京試圖通過引進會俄語的移民工人

來填補俄羅斯勞動力短缺問題

暫時看來還算有效

(數據:FSB)▼

那麼多中亞人千里迢迢跑到俄羅斯打工,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因素的考量。

人口越來越多的中亞

雖然中亞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是溝通東西方的交流要道,然而惡劣的氣候環境卻嚴重限制了當地的發展。因此在古代,中亞地區的發展度始終有着瓶頸,難以進一步提高。

中亞地區的地貌複雜

主要是以稀樹草原爲主,沙漠,高山作輔

多部地區氣候較爲乾燥,不宜種植農作物

(圖:shutterstock)▼

但自從19世紀後俄國勢力滲透進中亞腹地後,中亞的格局逐漸變得耳目一新。

俄國爲了長期穩定地統治這片土地,從東歐腹地遷移了大量斯拉夫民族人口到中亞。這些相對具有技術知識素養的人口遷入中亞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開發和社會進步。尤其是蘇聯工業化建設和衛國戰爭期間,遷入的大量工業設施和技術工人,促進了中亞五國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

中亞各國被納入聯邦後

蘇聯開始了大手筆的大型水電運輸基建

現仍作爲經濟支柱的採礦業等也都得益於大哥的技術開發

(圖:Thomas Taylor Hammond /Wiki)▼

除了經濟方面外,蘇聯政府還推動了中亞地區的文教事業發展。統計顯示,十月革命以前,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的識字率僅爲8.1%、3.6%和3%。通過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和創設民族文字,中亞各民族在半個世紀內逐漸掃除了文盲。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爭當祖國好花朵▼

此外,中亞地區屬於穆斯林世界,當地民族基本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義向來鼓勵信徒多生子女,尤其是男孩。雖然蘇聯政府曾大力推行無神論政策,但成百上千年來,多生子女的想法已成爲當地民衆的傳統習俗,難以割捨。同時,由於二戰帶來的重大人口傷亡,蘇聯政府也開始推行“英雄母親”爲代表的獎勵生育政策。

自8世紀中期,伊斯蘭教進入到中亞地區了

中亞伊斯蘭也是伊斯蘭文明的一部分

(圖:shutterstock)▼

經濟發展和教育帶來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斷擴充的移民,疊加傳統行爲習慣,中亞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長期居高不下。1940年時,中亞(除哈薩克斯坦外其餘四國)人口數量僅佔全蘇人口5.6%,但到1980年時其比例已達到了9.8%,尤其是烏茲別克人的出生率更是高於全蘇水平一倍多。

中亞地區的人口增長趨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經濟可觀時生育率自然居高不下

1970年之前,淨移民人口都是正數

這之後,就開始出現大批移民流出的現象

(數據:UN data))▼

然而中亞地區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也給蘇聯政府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中亞各國勞動力過剩的現象普遍存在。以土庫曼斯坦爲例,根據80年代初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地17%的人口從事家庭副業,塔吉克斯坦1978年的6.5萬名中學畢業生中約有一半人沒有固定職業。

蘇聯的聯邦內計劃經濟的平衡是有條件的

增長過快的人口顯然是超出計劃外的

他們只能搞點副業養家餬口了

(圖:Thomas Taylor Hammond /Wiki)▼

蘇聯尚存續時,即有學者倡議把多餘勞動力遷居國內其他缺乏勞動力的地區。然而除了缺乏啓動資金外,也囿於風俗習慣、語言不通和勞動力文化素養低下等條件限制,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辦法去往陌生地區謀生。不過很快,他們就被迫走出家門,不得不前往異國他鄉艱難謀生。

俄羅斯勞動力缺口的擴大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的解體宣告了這個超級大國的覆滅後,原蘇聯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也因爲失去了強有力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而各自陷入混亂。尤其是繼承蘇聯最大遺產的俄羅斯聯邦,更是經歷了長達多年的經濟衰退歷程。

日子過不下去,只想讓領導下臺

(圖片:https://svpressa.ru/)▼

當時,俄羅斯社會上出現了大規模失業、惡性通貨膨脹、生產率低下、居民收入減少、貧富差距擴大等一系列問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找到能夠餬口的工作是大多俄羅斯人唯一的期盼了▼

在這一階段,俄羅斯的醫療服務質量也大幅度下降。由於經濟危機,很多醫院的設備嚴重落後,同時缺乏很多醫療必需品。到2000年時,結核、肝炎、霍亂等疾病已在俄羅斯死灰復燃,而俄羅斯的人口平均壽命也大幅減少,死亡率大幅上升。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羅斯的人口自1992年起開始不斷減少,自然增長率出現了持續多年的負增長。1990年時,俄羅斯聯邦的人口尚有1.48億,到2002年時僅爲1.45億。

一個領土面積佔地球陸地面積八分之一的國家

人口卻還不到全球人口的百分之二...

(數據:UN data)▼

除此以外,俄羅斯男性酗酒成風現象,是俄羅斯男性的高死亡率的部分因素,還造成俄羅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自然增長率低下、男女比例失衡等現象給俄羅斯帶來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勞動力短缺。

俄羅斯人的酒量,毋庸置疑

(數據:Statista)▼

中亞五國在蘇聯解體後的日子也不好過。

由於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被打破,這些國家和原其他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生產聯繫也隨之中斷,使得不少經濟部門的生產計劃趨向停滯,大量企業倒閉;另外由於失去了蘇聯中央的投資與扶持,他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減緩,難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在蘇聯時期被安排專注種棉花的烏茲別克斯坦

大廈崩塌後,再也沒有聯邦統籌的棉花出路了

造成了大量紡織企業破產,工人下崗

(圖:https://m.russiainphoto.ru/)▼

發展減緩的同時,中亞五國的發展還極爲不均衡,水草豐茂的河谷、綠洲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較高,而沙漠、山谷之間則較爲落後。

隨着中亞五國的紛紛獨立,他們的政府均開始有目的地扶持本民族,打壓俄羅斯族。受此影響,當年因政策原因而遷入中亞的俄羅斯族人於90年期間開始了大量回遷。由於中亞的俄羅斯族人文化、技術素養較高,因此他們的回遷進一步延緩了中亞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

蘇聯解體後的中亞經濟開始惡化

加之民族主義和宗教價值觀的復興

俄羅斯族移民和土著民族的矛盾激化了

大批的俄羅斯族人不得不遷回老家▼

這些因素都使得中亞五國在獨立以後開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失業問題。而就在此時,俄羅斯開始放寬了外來移民的入境限制。俄羅斯對勞動力的重大需求,也吸引了中亞各國的政府和勞動力的眼球。

需求方和供給方的合作似乎是必然的

(圖:https://chto-proishodit.ru/)▼

通往俄羅斯之路

1994年4月,獨聯體各國在莫斯科共同簽署了《獨聯體國家勞動移民和社會保護領域的合作協議》,給獨聯體內各國勞務移民的輸出遷入消除了最關鍵的壁壘。此後獨聯體各國就勞務移民進行了多次磋商會談,以加強勞務移民的規範性及打擊人口販賣問題。

2019年,俄羅斯提出對移民勞工實施養老金跟隨制度

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內的移民勞工

在一國家繳納養老金後可在任一成員國內領取

(圖片:https://ruftv.ru/)▼

到目前爲止,獨聯體國家獲得俄羅斯工作簽證的手續已大大簡化,使得來自中亞地區的勞務移民能夠更加方便地進入俄羅斯務工。

有了市場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前往俄羅斯務工的移民越來越多。2000年時,有正規手續的勞務移民才僅僅21萬餘人,到2006年時便已達101萬餘人。不過這只是俄羅斯境內勞務移民數量的冰山一角,事實上,據有關學者估計,在俄羅斯打黑工的非法移民可能超過一千萬。

即使政策再放開,對於合法入境移民還是有要求

但是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人也有務工需求,故而鋌而走險

(圖:shutterstock)▼

由於這些勞動移民大多不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因此他們在俄羅斯國內以從事低端產業和體力勞動爲主,比如建築、開礦、築路、小型零售、家庭服務等。

我到俄羅斯來搬磚

(圖:https://moscow.sm-news.ru/)▼

數量如此龐大的勞務移民,對俄羅斯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

這些勞務移民由於語言不通,往往遊離於俄羅斯政府管轄之外,給俄羅斯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俄移民局長在2011年曾表示,非法移民及其僱主每年因逃稅就多達400億盧布。

請出示證件,查查你是不是非法入境的黑工

(圖:shutterstock)▼

外來移民也很大程度上惡化了俄羅斯國內的治安。2010年的一項新聞報道顯示,莫斯科70%的刑事案件均爲移民所犯。而這些穆斯林羣體大量湧入,也有可能帶來極端主義思想,危害俄羅斯的社會安全。

驕傲的俄羅斯人對於移民輸入有很大的不滿

族裔之間的暴力也時有發生▼

有鑑於此,俄羅斯也開始對移民做出了一定的限制。除了限制對移民簽發的工作許可證數量外,還提高了移民准入門檻,對素質較高的移民放寬了條件。同時,強制要求在個別行業工作的移民掌握“不低於基礎水平的俄語”。而在語言輔導方面,俄羅斯東正教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但負責編寫教材,還負責爲來俄務工移民開設語言課程。

自2015年,即使獲得了俄羅斯的就業許可

仍要提供俄語證書,考試費用大約要3000盧布

測試包括:詞彙和語法,閱讀,聽力,寫作和口語

(圖:https://m.tj.sputniknews.ru/)▼

另外,俄羅斯自2011年起還在個別行業禁止使用外籍員工,以保障俄羅斯主體民族的優勢地位。

這些移民的日常生活,往往也不盡人意。雖然在俄羅斯能獲取比本國更高的收入,但總體而言,生活壓力極大。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工作10個小時,而且也沒有休息日,平均每週工作時間要比俄羅斯人多15-20個小時。

留給他們的都是俄羅斯人不願意乾的低薪重活

(圖:shutterstock)▼

此外,由於非法移民的黑身份,也使得他們自己往往成爲俄羅斯人所肆意歧視、勒索敲詐的對象,很多勞務移民的生活完全依賴於僱主而幾乎沒有任何自由。

據塔吉克斯坦移民部門統計,每年前往俄羅斯的一百多萬人中,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個該國移民屍體運回國內。但即使如此,每年仍然有成千上萬的中亞人前往俄羅斯工作,只爲養活在國內的家人。

在俄羅斯遭遇的一切都好過在自己國家沒有收入來的好

中亞經濟的惡化,他們纔是感受最深切的

(圖:shutterstock)▼

而這些在俄中亞僑民工作所得,也成爲中亞五國重要的外匯來源。

2020年,新冠全球大流行也嚴重波及了俄羅斯的勞務市場。由於疫情嚴重化,俄羅斯於2020年5月1日正式關閉邊境後,中亞前往俄羅斯務工的移民人數驟減。目前,俄羅斯的勞動市場已經出現了短缺,但對當下的俄羅斯政府來說,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是重中之重。

還有幾百萬的移民勞工因疫情滯留在俄羅斯

沒法繼續工作,也回不了家

(圖:http://migrantocenter.ru/)▼

不過從長遠來看,繼續大規模使用中亞勞工仍然會是俄羅斯做出的選擇。

考文獻:

1.王鉞. 戰後中亞各民族人口問題及其對經濟的影響[J]. 西北史地, 1995(4).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