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奴是人類社會由來已久的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奴隸制社會。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主人的私有物品,可以被當作物品一樣出售,甚至一部分奴隸連生命權都掌握在主人手中。他們通常命運悲慘,工作辛苦繁重,家庭破碎,屈辱的一生短暫而顛沛。

奴隸制的歷史遠早於書面歷史

在幾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奴隸制存在

時至在現代也仍然存在

(古羅馬奴隸市場,藝術作品)

(圖:Jean-LéonGérme/Wikipedia)▼

然而在中東歷史上,有一羣身份特殊的奴隸,經過數個世紀的滲透逐漸掌握了軍權,成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軍閥,甚至直接坐上了蘇丹的寶座。他們最光輝的歷史還包括,在伊斯蘭文明最衰微時向西抵禦十字軍,向東抵禦蒙古人,拯救了伊斯蘭文明。

這就是來自欽察草原的伯海里馬穆魯克。

武德充沛,翻身做主人的奴隸之光

(圖:Daniel Hopfer / Wikipedia)▼

用奴隸對抗大家族

在氣候乾旱,環境嚴酷的阿拉伯半島,人力短缺是限制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相較於在嚴酷的環境中,耗費大量體力種植幾畝薄田或放牧,奴役他人勞動、自己與家族坐享其成當然是更輕鬆的生活方式。

從大西洋沿岸向東延伸到蒙古高原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廣闊的乾旱地帶

阿拉伯半島位於這條幹旱帶的中間位置

(底圖:shutterstock)▼

所以在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世界之前,各部落之間小規模戰爭不斷,爲的就是搶奪更多勞動人口,將戰俘轉化爲奴隸。

除了戰俘,從本地因破產而產生的債務奴隸,到從非洲、西亞等地遠道而來外來奴隸,都是重要的廉價勞動力來源。可以說,阿拉伯半島蓄奴的歷史比伊斯蘭教歷史更爲久遠,奴隸制和奴隸貿易長盛不衰。

當然,蓄奴傳統並非阿拉伯半島的特產

在遍佈中東的荒漠地帶

奴隸貿易一直在各綠洲之間長盛不衰

(19世紀的埃及開羅奴隸市場,圖:wikipedia)▼

(也門的奴隸市場,圖:Wikipedia)▼

伊斯蘭教興起後,默許了奴隸制的存續,但只允許販賣異教徒。而奴隸們,也被阿拉伯世界的世家大族們開發出了種種特殊的應用場景。

在阿拉伯帝國不斷擴張的過程中

出現了穆斯林和異教徒這一最大的身份區分

穆斯林作爲“上等人”顯然不能相互搞奴隸制

那就只能販賣異教徒了▼

比如在阿拔斯王朝時期,吸取了倭馬亞王朝快速亡國經驗的統治者們,爲了牢牢抓住軍權,越來越發倚重奴隸的力量,發展出了軍事奴隸制。這個制度的核心是以受哈里發直接控制的奴隸兵,組建核心武裝力量來制衡、威懾其他部落。

阿拉伯的奴隸貿易歷史悠久且來源多樣

枷鎖在身穿越撒哈拉

(西非奴隸 圖片:Wikipedia)▼

王朝第三代哈里發馬赫迪用一句話將奴隸比豪強更可控的道理講得很直白:“我可以讓釋奴坐在身邊,散席後,讓他伺候馬,他依舊高興。如果換做其他人,他們會說:‘我可是成就你霸業的老兵!’,而且我說服不了他們。”

軍事奴隸作爲統治者最信任的工具人團體,從此登上了阿拉伯世界的歷史舞臺。

馬穆魯克正式登場

中亞地區氣候乾燥,族羣繁雜,有灌溉水源、水草豐美的地方是各個部落爭奪的焦點,這也養成了中亞民族彪悍的民風。

一般紮根於中東的帝國在控制伊朗高原後

都要進一步向中亞擴張

阿拉伯帝國也不例外

(底圖:shutterstock)▼

在9世紀伊斯蘭文明徵服中亞的緩慢進程中,阿拉伯人顯然意識到了當地人的戰鬥素質,產生了將當地作爲兵源的打算。然而,當地人的身份同樣是與部落、家族相綁定的,如果吸納整個部落作爲兵源,等於扶持當地的豪強勢力,顯然無益於哈里發的統治。

中亞部落的狀況其實頗似伊朗或阿拉伯

依託於武裝力量的家族和部落有相當的內部凝聚力

你可以僱傭他們,但很難控制他們

(底圖:NASA)▼

所以哈里發轉而選擇購買中亞奴隸,將與原生家庭切斷聯繫的奴隸組成親衛隊。這些親衛就是最早的馬穆魯克(本意爲被擁有者,即奴隸),隨後馬穆魯克的甄選規則逐漸固定,以非穆斯林奴隸男童爲基礎,切斷與家族和外界的聯繫,在營房裏生活,接受系統性的宗教教育和軍事訓練,其騎術尤其受到重視,哈里發的目標是將他們打造爲僅對自己忠誠的可靠部隊。

馬穆魯克中大多是突厥人

草原遊牧民族的騎術和武力值早已被歷史證明

(克孜爾千佛洞中的突厥武士)

(圖:Wikipedia)▼

可想而知,這樣的職業化軍隊相較於封建領主手下臨時徵召的民兵,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馬穆魯克取得最高成就的地方是埃及。12世紀時,埃及當地的法蒂瑪王朝頻繁遭遇旱災,大臣們爭權奪利,又遭遇十字軍不時騷擾,統治趨於崩潰。來自庫爾德地區的薩拉丁和叔父一起穩定了埃及的政局,成爲埃及的實際統治者,建立阿尤布王朝。

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基於兩河流域-伊朗)

花拉子模王朝(基於中亞-阿姆河流域)

阿尤布王朝(基於埃及)之間的疆域比較

薩拉丁在阿拉伯危難之際團結衆人,收復耶路撒冷▼

阿尤布王朝在埃及復興了馬穆魯克制度,來自中亞的奴隸士兵隨着薩拉丁一起參與了在敘利亞、巴勒斯坦驅逐十字軍的戰事,並在實戰中表現出比庫爾德人更可靠的戰鬥素質,成爲埃及軍隊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薩拉丁向外征服和擊退十字軍的戰役中

這些奴隸士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爲阿尤布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哈廷戰役驅逐大敗十字軍)

(圖:Jean Colombe/wikipedia)▼

這一時期,一支來自欽察草原的馬穆魯克脫穎而出。欽察人遊牧的生活方式和草原嚴酷的環境決定了其具備馬術、箭術等基本的戰鬥素質,但13世紀,蒙古人西征並迅速征服了欽察草原上原有的政權,欽察人無力保護族人免受侵害,遂大量被賣爲奴隸。

蒙古帝國在欽察草原方向的進攻橫掃了當地各部落

相比較,埃及的阿尤布王朝是相對幸運的

東面的阿巴斯王朝被徹底摧毀

但蒙古人也幾乎達到了擴張的極限▼

欽察奴隸素質較高且供給充沛,備受阿尤布王朝的青睞。後者認爲欽察人沒有被文明生活腐化,保留了遊牧民族的美德和激情,經過宗教教育後非常虔誠,是安拉派來的助手。爲了保證隊伍的血性,避免被家族控制,馬穆魯克會娶女奴爲妻,但是孩子將成爲穆斯林平民,不得再次成爲馬穆魯克,依舊遵守着教義不允許蓄奴穆斯林的規定。

阿尤布王朝的最後一位蘇丹,將尼羅河三角洲上一座叫河洲的城堡作爲他們的總部,因此得名河洲馬穆魯克,通常被音譯爲伯海里軍團。

位置就在埃及市區的羅達島

(圖:shutterstock)▼

在離家萬里、文化習俗差異巨大的埃及,說相同語言、有着共同文化、身世同樣飄零的欽察人即使經過多年教育的改造,依舊對同族人有着天然的親近。共同戰鬥的袍澤之情也加深了其身份認同。慢慢地,即使沒有原本的親族之情,他們也還是逐漸成爲一支互相扶持的強大勢力。

翻身做主人

1249年法王路易九世親率第七次十字軍準備直取開羅,恰逢阿尤布蘇丹突然撒手人寰,留下權力真空。

伯海里軍團在第一線成爲抵禦十字軍的主力。他們利用十字軍剛剛登陸埃及,不熟悉環境、水土不服、情報錯誤的機會果斷出擊,大敗十字軍,連法國國王都被俘虜,繳納了被後世史學家估算爲法國一年產出的贖金才得以回國。

雖然阿尤布王朝的氣數快盡了

但是軍事實力卻不落下風

這次戰役也是法國曆史上代價最高的一次

(被俘虜的路易九世)

(圖:Gustave Doré/Wikipedia)▼

領導抵抗的是伯海里軍團的領袖拜伯爾斯。他本是蒙古人的俘虜,被賣到了敘利亞,最終被招募爲馬穆魯克,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出了強大的領導力和軍事才華。

這次勝利也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沒有蘇丹,伯海里軍團依舊可以保衛埃及的安全,那麼還要蘇丹何用?

當阿尤布王朝因爲繼承問題內亂,槍桿子的重要性陡然上升時,屬於伯海里馬穆魯克的時代就到來了。

長矛向阿拉伯人的頭上刺去

就此由奴隸翻身建立一個王朝

(圖:Bruno Befreetv/Wikipedia)▼

1250年,伯海里馬穆魯克正式建立王朝,但迎接他們的並不是承平盛世,而是空前的外部挑戰。

1258年,蒙古軍隊將延續千年的巴格達夷爲平地,阿巴斯王朝的末代哈里發被處死,下一步就是進攻埃及,此時已到了伊斯蘭文明危急存亡的生死關頭。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1260年兩軍對戰前,蒙古主將旭烈兀得到了蒙哥汗去世的消息,率領主力部隊撤退,留下了優秀的指揮官和數量可觀的部隊。拜伯爾斯領導的馬穆魯克與之會戰於巴勒斯坦的歌利亞之眼,(Ayn Jalut音譯艾因·賈魯特)利用數量、裝備與組織的優勢取得勝利。

也就是著名的艾因·賈魯特戰役

這次重大勝利挽救了埃及和馬穆魯克▼

這一多少帶有僥倖色彩的勝利將蒙古人擋在了非洲大陸以外,馬穆魯克王朝藉機獲取了中東大片領土,重建了伊斯蘭文明的秩序。

一次勝利可能源於僥倖,但是馬穆魯克王朝和蒙古人的戰爭其實是近半個世紀的拉鋸戰。他們先是與伊爾汗國爭奪敘利亞,之後又在1299、1300、1303年三次和蒙古軍隊互較高下。馬穆魯克對抗十字軍的戰果同樣卓著,1271年挫敗了圖謀與蒙古人聯合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並清剿殘餘的十字軍據點,最終將十字軍趕出中東。

伊爾汗國在中東繼承了蒙古帝國

馬穆魯克在埃及繼承了阿尤布

兩邊繼續幹仗▼

戰爭上的讓拜伯爾斯信心大增,索要敘利亞行省未果之後,他直接聯合其他馬穆魯克將領推翻了他們往日推舉的領導者,曾經的奴隸如今成爲了蘇丹,成爲了這羣奴隸在異國他鄉最高光的時刻。

脫離於阿拉伯人的馬穆魯克也極盡驍勇

原來是爲別人衝鋒陷陣,現在可是給自己幹了

(瓦迪·哈茲納達爾戰役)

(圖:Wikipedia)▼

但此舉見證歷史的同時,也很快暴露了馬穆魯克政權的死結——繼承權。

馬穆魯克王朝沒有形成穩定的繼承製度,最受擁護的將領會成爲蘇丹,每一位強勢蘇丹都希望傳位給兒子,但是他的權力來源於兵權而非血統,他的兒子又不可能是掌握兵權的將領,這就導致每一位馬穆魯克蘇丹傳至第二代就會被老戰友篡權,權力交接極不穩定。

代表着馬穆魯克王朝的開國蘇丹拜伯爾斯的獅子圖案

(圖:Wikipedia)▼

內耗雖然嚴重,但是大多數宮廷政變沒有發展爲天下大亂,馬穆魯克對外依舊是一個整體,沒有封建制中雄主去世導致領主割據、國土縮小的問題。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專業化程度、中央官僚機構的建構程度和在軍事上取得的功績都要高於更爲著名的薩拉丁時代,如果這個獨特的政權不存在,伊斯蘭世界可能就無法招架十字軍和蒙古人的夾擊,伊斯蘭文明也許就會變成一個小衆信仰。

最終,當那些欽察草原出身的馬穆魯克全部老去,權力也就轉移到了切爾克斯繫馬穆魯克的手中,充滿傳奇的伯海里繫馬穆魯克從此落幕。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Thomas Wynes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