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宋珩是国军中将,1949年时,任国民党川陕绥靖公署副主任。

同年12月上旬,在川康的国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宣布起义,董宋珩等人也计划起义,加入人民的队伍,然而起义有一个最大阻力,它来自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

孙元良,大家也许都知道,他是电影明星秦汉的父亲、电影明星孙国豪的爷爷,他还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孙震的侄儿。不得不承认,孙元良在抗战期间是为国出过大力的,立过大功的,比如在淞沪抗战时,他曾率部在庙行一线顶住日军的疯狂进攻;比如在淞沪会战时,他率部坚守闸北阵地76天;比如后来,他又率部参加雨花台、中华门防卫战,这是南京保卫中最悲壮惨烈的战斗;再后来,他又率部在独山阻挡住了日军猖狂的进攻并使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在其叔叔的保荐下出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兼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但以后情况就不妙了。特别是淮海战役中,他的第十六兵团几乎被我中野、华野打残,他本人也只带着兵团司令部四百多官兵经河南确山换乘火车逃到了武汉。后获准重建第十六兵团,并退到四川。

再和大家说说这个董宋珩。

董宋珩是四川蒲江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到四川当军官,从排长起,一路上行,官职升到师长以后,他主要是辅佐孙震将军工作,一直做孙震的副手。从副军长、副司令、副主任,一路都是副的,由于孙震对军权、财权、人事权捏得死死的,从不给董副总有上手的机会,因此他内心也难免有些抱怨,特别当孙元良出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后,更没有董副总啥事了。

所以,董宋珩一度称病请假,回到成都隐居。

1949年,从淮海战役中败退回来的残兵败将退到川鄂边界,孙元良也在此地收罗残兵重建十六兵团,国民党为此成立了川鄂边绥靖公署,孙震任主任,董宋珩仍挂了个副主任的官职。

所谓“兵败如山倒”,重新组建起来的大部分将士们已经非常厌战了,他们更不想再去当国民党的炮灰,所以在我军的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很多将士都倾向于起义,走和平的道路,于是他们想到了董副总。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十六兵团副司令曾甦元便到成都去找董宋珩,请他回到部队带领大家走和平起义这条光明大道。

董宋珩答应出面带领大家走和平起义这条道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时他已经对以前为之奋斗的党国彻底的失望了。于是他到绵阳找到孙震探讨部队的出路问题,但是由于孙震的妻儿都被老蒋接到了台湾,他没法起义,后来就找了个由头离开了四川。

孙震离开后,董宋珩成了绥署的实际领导人,起义的阻力就少了很多,董宋珩把绥署迁到了什邡,同时下令把第十六兵团的两个军也全部撤到了什邡。为了消除最后一个阻力孙元良,董宋珩让曾甦元出面给孙元良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说的:

“现在大家都赞成走和平起义道路了,你要是赞成,就和大家一起走这条路,你要反对,则休怪我们对你不起!”

当孙元良从什邡县长接过这封信,打开一看后,就知道这部队他已经无法掌控了,再不跑路都不行了。于是,在1949年12月24日,孙元良逃到了成都,然后又逃到台湾。

1949年12月25日,董宋珩、曾甦元在我地下党的协助下,向主席和朱老总发出起义的电报,并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的一员,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曾甦元分别担任司令员和副司令员。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红军将领董振堂的亲哥,曾任国军少将副军长,兵败后结局如何

他带人拿枪找到红军,红军要奖他,他说我不是来拿钱的,后来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