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鬢髮花白,不知嚐遍了多少酸甜苦辣,也經歷了無數生離死別。當人們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穩重,才終於理解長輩的辛苦付出,更感謝社會上很多人對自己的積極援助。於是人們心中便湧起一種衝動,希望將這些大愛和關懷都認真地記錄下來。

可是當我們正想奮筆疾書時,卻又發現自己竟然不知從何說起。再細細思考,原來這世界本來就是生生不息,緣聚緣滅。願意付出的,往往不求回報,卻恬淡豁達:收益滿滿的,有時不過是無心插柳,但並非就十分幸福。

另一位作者也有這種感受,本來想抒寫鴻篇鉅製,最後卻收穫了一篇小散文,但其中的一些道理卻值得人們深思。下面分享孫犁的一篇佳作,清新質樸,更蘊含深遠。

《菜花》(精選)

作者:孫犁

孫犁是當代著名文學家,被譽爲荷花澱派的創始人。他15歲就開始文學創作,26歲時曾擔任小學教員,之後還積極參加抗日工作,曾任抗戰學院教官,報社編輯等職務。大家熟悉的《蘆花蕩》、《囑咐》等代表作,都是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

孫犁的散文作品風格平易質樸,富於抒情味,他經常以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風雲變幻,多風趣而不落輕佻,所以深受讀者喜愛。

作者在文中介紹了三種菜花,第一種是大白菜的菜心,顏色嫩黃,花蕊細小,雖然沒有香味,卻明麗自然。第二種是蘿蔔花,俗稱燈籠紅,可以雕刻成花籃、撒上麥種,然後貯水倒掛,過一段時間就綻放出鮮豔的花朵。

第三種是油菜花,作者在童年時就非常喜愛,雖然走南闖北,歷盡滄桑,即使到了晚年,依然不忘羣蜂轟鳴、一片金黃的美麗場景。

孫犁又回憶起自己從延安回到家鄉後的情景,此時父親已經衰老,更是寡言少語。曾經爲了一家人的生計,他到處奔走,艱險備嘗。父親看見油菜地長勢喜人,心中高興,還出了一副對聯讓兒子去對,只可惜還沒等油菜收割,他就撒手人寰。

對如煙往事的追憶,對父老一輩人的思念,以及戰爭年代積累的創傷和痛苦,無一不讓作者心潮澎湃。他心中似乎也有千言萬語,但是之後伏於案上,卻覺得人生實在是一個大題目,而從菜花中得到了感悟,已經足夠讓感慨萬端!

孫犁的這篇短文描寫生活中平常的事物,看似平凡,其中卻蘊涵深刻的意義。三種菜花伴隨作者從童年,到中年,再至老年。其中既有歡樂,也有愁悶,更有難以磨滅的回憶。

菜花雖然很平常,但也是生命,不僅富有一定的價值,而且容易讓讀者體驗生活的艱辛,可謂言近旨遠,餘味無窮!

作者由物及人,賦予平凡事物以非凡之美,更以此象徵着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就彷彿他的父親,人微言輕、辛苦勞作,歷史上沒有記載,教科書中也名不經傳。

但正因爲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更爲後世創造了數不清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所以,這些普通勞動者才最值得歌頌,在作者的眼中也顯得光芒萬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