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闲着没事又看了一遍《长安伏妖》,突然对人心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李力持不愧是港片黄金时代的金牌导演,除了在叙事上有扎实的技法,对戏剧内涵的把控也有过人之处。

从一开场的探墓七侠各显神通的夺宝之战,贯穿全场的六骑司与妖相鱼承恩之间的龙争虎斗,作为主人公,李长安从厨子到伏妖英雄的锅碗瓢盆养成记,可以说是集奇幻、武侠、美食、爱情、传奇等多重元素于一体,时而刀光剑影,时而妖气纵横,时而活色生香,时而又诙谐搞笑,一百多分钟看点满满,没有冷场。

再加上保剑锋、迟帅、吴孟达、罗家英、孙耀威、徐冬冬、贾冰等不同风格的演员荟聚一堂,如果把电影比喻成一道菜的话,《长安伏妖》就是戏里面的十全大补汤,可能并不都是大家爱吃的东西,但至少食材和调料下够了,就算很挑嘴的令客吃完不会失望。

除了技术流的创作,影片其实还一些隐喻和探讨,如果只是看个囫囵吞枣,还是比较可惜的。

最大的隐喻就是人与妖的隐藏身份。在很多同类型的电影中,妖就是妖,人就是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仅妖的身份就有好几次反转。影片一开场的时候,李子雄演的雄哥一伙深入地穴,找到了将军墓,看似安琥饰演的延东将军要复活成妖。

可是在后面的剧情里面,城里出现了很多妖,都是被人下了药的野兽,然后,罗家英饰演的重臣鱼承恩露出树妖面目,孙耀威饰演的角色也变身妖,杜无缺在与李长安对决时也假装自己被妖魄附体,伺机偷袭。

通过这些情节,影片其实是想说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妖的潜质。最明显的就是杜无缺,明明没有被妖魄影响,却借着妖的名义要杀掉李长安,只为了争夺公孙玉的爱情。由此可见,人心才就是最可怕的妖,人心不古,会比妖更可怕,杜无缺不是妖,却已成魔。

原本是侠义化身的六骑司都有可能变成“妖”变成魔,那么这个世界还有希望吗?答案是有的,在片中,马三为保护中毒的百姓誓死不退,用生命做救赎,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势一念成佛,王诸葛、雷艳、契勒亦如是,他们用一尺之道捍卫世界,把一丈之魔打得无地自容。

主人公王长安的名字也很有深意,名为长安,身在长安,他就是整个长安城的缩影,勤奋、善良、诚实、有爱,他的厨艺和菜刀其实就是代表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一饭一菜,蕴含着来自生活的智慧和勇气,这份平凡其实就是大象无形的力量,就算没有玄牝珠,他也能够化险为夷,或者说,只有这样平凡的王长安,才能把玄牝珠化为斩妖伏魔的能量。

其实影片中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几乎每一场戏都暗藏玄机,譬如说王诸葛让王长安数米,马三空锅涮肉请妖入瓮,后来马三没了,小皇子坐在街头继续空锅搅清水,暗示他被马三的精神感动,开始关注民间的疾苦,同时也留下一个开放型的结局,为续集的诞生预留伏笔。

作为一部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奇幻片,其实并不需要承裁太多的道理和内涵,但是《长安伏妖》的创作团队没有放低对自身的要求,用这些具有很大品味空间的故事,烹制了一盆口味独特的奇幻大餐,还没看过的朋友都可以试试,没准就很合胃口呢。

#电影长安伏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