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爲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

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記者走訪

西安多所學校已實行“禁帶手機入校園”

目前西安市中小學對學生手機管理有何規定?1日,華商報記者瞭解到,“禁帶手機入校園”“不佈置用手機完成的作業”是西安大部分中小學已經實施的管理辦法。

採訪中,多名老師認爲教育部新規定爲學校管理學生手機提供了政策依據。不少老師提到,其實一直有部分家長不理解學校嚴格管理手機的做法,甚至有家長爲方便與孩子聯繫,偷偷讓孩子將手機帶到課堂。“但實際上,孩子自控力較差,這樣的做法無疑爲孩子肆意玩手機、沉溺遊戲創造了機會。”

■碑林區朱雀大街小學趙主任稱,該校也已經實施“禁止帶手機入校園”。“每到新學期開學,我們都會將禁止學生攜帶包括電話手錶、手機等產品入校園的規定告知家長。一旦被發現,將由老師沒收並在放學時還給家長。”

■蓮湖區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學副校長張小娟也表示,該校一直實行“禁止手機入校園”。“看到教育部新規後,我們將進一步細化此前管理辦法:2021年春季開學,我校將對部分需要手機與家長溝通的學生,要求家長寫書面申請,手機帶入校園後由班主任統一保管,一旦發現學生未按規定使用將受到相應處罰。”

■高新一中教研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李育民也稱,該校也一直實施相關規定。走讀生不準用手機,住校生只能在週末與家長聯繫時使用,一旦被發現未按規定使用,將受到相應處罰,比如暫時沒收等。

>>家長點贊

同時有5大顧慮 希望細節上更多考慮

對於教育部的手機新規,多名西安家長直言“是個好規定,必須支持”,但也有不少家長還是心存顧慮。

●顧慮1:不帶手機如何確保孩子安全?

家長孫女士說:“小學生有家長接送,但中學生呢?我女兒上初二,一般都是自己上下學,上學放學路上,我要用手機與她取得聯繫,確保她的安全,如果完全禁止恐怕也不行,希望學校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會考慮到這部分需求。”

●顧慮2:禁帶手機但“癮”還在,是否還會找其他遊戲渠道?

也有家長認爲,手機只是孩子玩遊戲的一個渠道而已。“禁止手機帶入校園很好。不過我兒子是遊戲迷,他肯定可以找到其他渠道。是不是減少遊戲開發、生產,才能從根源上治理遊戲癮。”家長宋先生說。

●顧慮3:遊戲只是視力“殺手”之一,網課也會影響視力

更有家長認爲,爲了孩子的視力,希望更多電子產品包括當下大行其道的網課也能得到更合理的引導。“當下還有iPad、遊戲機、各類電子產品,都是孩子視力的殺手,只禁止一個不夠啊!”家長孫女士說。

●顧慮4:不讓用手機佈置作業,低年級孩子記不住咋辦?

此外,通知中的“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也在家長中引發熱議。尤其是部分低年級的家長說:一、二年級會有一些口頭作業,但孩子年齡小、回來表述不清,這咋辦?

●顧慮5:部分學習功能很便利,以後是否都不能用了?

也有部分家長說,手機上部分學習、攝像功能其實很便利,可現在校園嚴禁手機了,是不是這些便利功能也都不能用了?華商報記者付啓夢實習生蘇秦菲

>>應對焦慮

禁用手機佈置作業 老師還需一個適應過程

如果嚴禁老師利用手機佈置作業,迴歸到以前課堂上留作業的習慣,這對學生和家長來說,其實是好事。但有的老師卻爲此有些焦慮,因爲已經習慣利用手機佈置作業、發佈通知,特別是一些年輕老師,覺得這樣更加方便直接,學生回到家也不用擔心忘作業。有的老師反饋,如果一些學生臨時有事不能上學或者請假在家,利用手機發布通知或者佈置作業,也不會受到影響。而如今這種方式被禁止,對於有的老師來說,可能會有一個適應過程。 綜合

>>專家建議

孩子“應拿得起放得下”制定公約嚴格遵守

“要把手機使用管理當成對學生開展教育的契機,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認爲,要通過手機使用管理,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專家建議,學生使用手機應“拿得起放得下。”建議可制定使用管理規則,要全班師生或全家人一起討論,並形成公約。班級制定的公約要跟家長達成共識,讓學生在家使用手機的要求跟在學校儘量保持一致,提高家校協同配合的教育效果。不管在學校還是家裏,規則一經制定,就要嚴格遵守執行,並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養成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並形成依照規則行事的良好習慣。 據新華社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