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陪寶寶讀童書”。

最近熱播劇《流金歲月》爲我們展示了富貴人家的舒適生活,平民階級的八面玲瓏 ,劇裏更是對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閨蜜情,家庭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細膩的展示。大家紛紛調侃“南孫不就是我嗎,就是比我漂亮比我有錢”。

南孫是這個人物集合了大衆與精英的特點,優越的出生,順利的成長曆程,令人羨慕的閨蜜……但是反過來說她也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奶奶,兩段不順利的愛情和鉅額的負債。要不說老天都是公平的,連劇裏的人物也擺脫不了。

這樣的家庭是助力也是負擔,奶奶不喜歡的是她的性別,這沒法改變,連父親也對自己喜歡的男人抱有很大的意見,並且根源還是因爲“錢”以及“門不當戶不對”。而自己的母親,只算得上是一個在家裏說不上話的中年婦女。南孫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戴茵可以說是很多媽媽輩的投影,在家裏不能反對長輩,對自己的丈夫也是恭敬多餘愛慕,當子女受到不平等待遇時也不敢申訴。或許你可以拿男女平等、女性家庭地位高來反駁我。只是在稍微落後的地區,這樣的話更像媽媽輩們夢裏的情景。網絡上四川女性地位高的言論鋪天蓋地,但是我眼見的是成家的女性大多數都服從男性。還有的地方仍然以生不出兒子爲恥,這大概就是現實了。

南孫的家庭環境一旦放大,不就是整個社會的寫照嗎?重男輕女、沒有話語權的女性、不受重視的女性、感情淡化的夫妻……有的南孫和劇裏一樣閃閃發光,有的南孫卻不得不墮落,成爲夫權下掙扎的靈魂。或許南孫出落得落落大方應該歸功於母親對她的保護和教育。在面對上一輩不要臉的時候,很多母親都只能轉向教育子女。

母親的自卑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我很好奇爲什麼戴茵這樣一個貴婦會鍾情於麻將,後來逐漸明白或許是爲了逃避奶奶的各種白眼和打發寂寞,她曾說過 :'唯一受我管的,不過是麻將桌上的十三張牌”,就連母親的戰場——廚房,她也沒有自主權。

生不出男孩的媽媽,會因爲家庭和鄰里留言變得自卑,孩子是最能感知母親情緒的,母親的自卑更多的是會傳遞給女兒。這又是一場悲劇的延續,還有大把的人因爲性別自卑,只是我們生活在父系社會中,物化女性也是幾千年養成的。所以今天才會有號召女性權利的出現。

母親保護孩子被視爲本能,但是女人一旦結婚就不可能脫離家庭。如何在長輩和孩子之間兩全成爲了很多母親的心病。

脫離劣勢的環境

對於一個母親甚至是女性來說什麼是劣勢的環境?我覺得應該是那種以性別作爲判斷的環境。重男輕女爲什麼能夠延續幾千年,一半的原因要歸咎到家庭氛圍裏。不要讓家長的區別對待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們能夠準確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果是平輩間的不喜歡我們只需要讓孩子避開就好 但如果是長輩不喜歡孩子,那也只有老實承擔的份兒。長者爲大,有些“長輩”可以對一個孩子輕易定性,可以肆意表達不滿,作爲小輩我們很難有反抗的餘地。

南孫的母親正是沒有這種魄力和能力,才讓南孫一直在這樣的壓抑下生活了那麼多年。如果惡劣的家庭氛圍真的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了,一味地軟弱妥協,求得長輩的歡喜是行不通的。讓孩子儘快脫離這樣的家庭氛圍纔是正確的。有的母親認爲爺爺輩不喜歡女兒是因爲孩子做得不到位,其實只是他們內心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作祟罷了 。

堅定孩子的信念

孩子更傾向於和母親溝通心得,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女孩子時不要教會她一味妥協屈服,要教會他們肯定自己,把關注點多多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習慣性去聽別人對自己的父母評價。

我們對於教育的話語很多都難以說出口,覺得孩子自己能夠明白。在中國連“我愛你”這樣直白的話語都不好意思說出口,何況是那些教育孩子的言辭呢,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像隔着一層紗,越長大紗越厚。到頭來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吐露心聲。

確實有時候我們過分強調以身作則了,忽略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很多時候我們都要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很棒。在普通人眼裏一個懶惰的孩子可能一無是處,但是在一個母親眼裏他偶爾一次的勤勞值得她欣喜很久 。

既然我們那麼輕易就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爲什麼就是 不能告訴他呢?孩子成長需要肯定,缺乏肯定的孩子難免會對自己產生質疑,對別人產生羨慕甚至嫉妒。

認識世俗不可避免

我們都活在世俗裏,尤其是閱歷豐富的家長,在成人世界裏世俗是不好的,人情世故、鄰里長短已經足夠讓人煩惱。我們總想着能多保護孩子一點,但是卻忘了這個社會要求孩子早熟。對人情世故的掌握就是我們情商的評測,讓孩子瞭解一下家庭和事故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無法阻擋孩子進入社會,能做的大概就是多教他們一點規則。現實中多少孩子最終在人情世故下長大,上完大學還對社會規則一無所知。如果提前做好這些功課 孩子們過得也會更加輕鬆,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成家上都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沒有結局的冒險和預測,我們可以選擇引領卻無法與之同行。以前只認爲負責他的衣食住行就是愛,可現在除此之外我們更要的是關注他的心理健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