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針對中國市場又有新動作!

2月4日,MSCI宣佈推出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及中國A股在岸科技100指數,以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對中國領先的科技及創新型經濟企業的投資需求。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MSCI這一科技指數系列主打泛科技和跨市場兩張名片,得到了全球機構的熱烈反響。經歷今年初的短暫走高後,A股科技股最近又顯疲態,MSCI新指數的推出能否帶動科技股企穩,值得關注。

MSCI新推兩款中國科技指數

2021年2月4日,MSCI宣佈推出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及中國A股在岸科技100指數。據介紹,新推出的指數在編制上涵蓋27個聚焦科技的子主題,其識別到科技價值鏈裏的企業可能不僅涉及信息科技領域,還有可能橫跨多個傳統行業。這種不受制於行業分類的選股方法論,其納入標準獨立於企業所屬行業或細分行業分類,有助呈現跨行業和跨領域的更寬更廣的投資機會。

MSCI稱,這些指數的目標是反映顛覆性增長型企業的表現,這些企業通過科技改變商業模式及與社會的互動方式。指數的編制旨在涵蓋橫跨消費、通信服務、醫療健康及信息技術行業的股票。隨着智慧經濟發展,上述相關行業的企業數量可能有所增加,指數的目標業務活動或子主題也可隨着科技創新發展而逐漸擴展和完善。

跨行業是MSCI中國科技指數系列的一大特色。對此,MSCI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林偉傑表示,中國過去五年已逐步由以生產製造業帶動的“傳統經濟”轉型至由消費及服務主導的“智慧經濟”,中國企業在創新和研發上的支出在全球日益領先。工業創新及以科技爲基礎的數字生態圈增長正在顛覆傳統行業,並創造出新行業。當投資者衡量科技類企業的表現時,這些企業正在推動着消費、出行、自動化及醫療服務等多個行業的變革,而傳統上基於單一行業的科技指數構建方式便會有所侷限。

“投資者提出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的訴求,以擺脫傳統行業分類的約束,於是我們創新的泛科技指數就應運而生。”林偉傑說。

MSCI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魏震介紹了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具體編制過程,大致可以分爲三步:

第一步是對個股的篩選。其中有兩個步驟:首先要對一系列跟科技相關的子主題,計算盈利的相關性。子主題有4大類,27小類,包括互聯網、出行、自動化機器人技術、醫療健康。4大類以下又有子主題,比如說互聯網主題下有云計算、物聯網等等,定義的這些子類別是結合了專家反饋和內部研究而做出的,也結合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包括新基建的特點。要基於子主題進行相關性分析,只有相關性比較高的公司纔會選進來。其次是要篩選個股的流動性,在母指數的股票池子裏要選流動性相對較好的股票進來。最後把初始篩選過的股票,按市值大小排序選出前面最大的100只股票。

第二步是賦予權重。一般對主題性指數賦予權重有多種方式,有的是等權重,有的是市值加權。我們綜合考慮了個股與其科技子主題的相關性,以及其市值加成的權重的成績,以這兩個成績的結果來定義權重,也就是說公司越大,在科技100指數里得到的權重就會更大,但是在同等大小的公司裏我們會偏向科技敞口更大的公司。賦予權重後,我們會對單一的發行人給一個10%的權重上限,主要是不讓這個指數過於集中。

最後一步是指數比較常規的流程,我們每半年會對指數審議一次、調倉一次,使得這個指數滿足我剛纔說的篩選過程,不管是敞口還是流動性,包括集中度也要得到保證。

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包含哪些股票?

從2020年10月30日的情況看,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前20大持倉,佔比較高的股票包括美團、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小米等市場熟知的中國科技股。

海外機構反響熱烈

MSCI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董事總經理吳佳青向記者表示,雖然中國科技指數系列在市場上剛剛發佈,但已經受到國內和國際投資者的熱烈歡迎。“一方面,客戶覺得MSCI中國科技指數是在國內首創,全面覆蓋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他們覺得非常有創新意義。另一方面,我們先進的編制方法對中國科技創新領域起到了代表性和可持續性的作用。”

“每類客戶都對新的科技指數感到非常興奮,A股納入的外資,他們看到中國的科技最近的蓬勃發展,很想享受這個紅利,國內也有很多這方面的指數,但相對來說比較細分,週期變化比較快。像我們這種能夠覆蓋整個國內所有行業的科技公司,同時又能選擇跨海內外的指數非常少。”吳佳青說。

MSCI中國科技指數有很多潛在運用方向,具體包括協助資產所有者推出與中國科技相關的單個或多個主題的委外投資;作爲指導策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政策基準;作爲ETF及公募基金等產品的相關指數;用作衡量資產管理者業績的透明基準;作爲協助銀行開發主題式結構性產品的工具等。

吳佳青指出,可以把MSCI指數的客戶分爲三大類:

第一類是長期資產所有者,主要包括社保、養老金、主權基金、保險類。這類機構會通過泛科技指數增加中國配置中科技的敞口,獲得超額收益。

第二類是作爲公募基金指數的相關產品,MSCI中國科技指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定製化,可以包括A股,也可以包括香港和美國的股票,你既可以選擇中國科技100指數,也可以只選擇在岸的指數,同時也可以定製港股通的中國股票或者是美國的股票。你還可以把該指數作爲衡量投資業務的基準,很多資管公司把中國的科技公司作爲主動投資的選股池。

第三類是銀行系、包括私人銀行,他們主要是運用指數產品協助開發主題式的結構性產品。總之,因爲新指數的差異化特徵,各個行業的投資公司可以針對不同客戶、不同產品,甚至不同的投資目的,來使用新推出的MSCI中國科技指數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MSCI中國科技指數只是MSCI針對中國區推出的一系列主題指數的開始。據悉,MSCI未來考慮在顛覆性科技方面、社會生活組織方面、環境能源方面、健康醫療方面會推出一系列的指數。

A股科技股何時回暖?

MSCI推出中國科技指數系列爲A股科技股的回暖帶來了更多希望。與消費類個股的強勢相對應,A股科技股近期的表現很難令人滿意。

以Wind信息技術行業爲例,2021年以來,770只個股有666只個股下跌,中位數跌幅爲-16.34%,267家個股跌幅超過20%。其中東方日升(300118)以-52.72%的跌幅排名榜首,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中國軟件、歐菲光、吉比特、完美世界等股票年內跌幅都在20%以上。

一邊是茅臺等白酒公司股價的大漲,另一邊是科技股的持續走低,這樣的兩極分化在業內引起很大震動。開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電子首席分析師劉翔在微信羣中感慨:“過去十年電子行業研究員從來沒有如此屈辱過,電子研究員買賣方羣體遭受屈辱,我們不需要反抗嗎?更何況在行業基本面如此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同仁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吧!”

與此同時,一些科技類主題基金近期表現也承受壓力。市場最爲關注的半導體主題基金——諾安成長混合,1月上旬短暫衝高後持續回落,年內收益率轉負。

聯博彙智(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指出,隨着大環境與經濟前景改善,新興市場的利空在2021年可望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健全的經濟發展環境。事實上,聯博預期2021年印度與中國的GDP將分別成長9%與8%,遠高於過去10年的長期平均值。

聯博認爲,中國與南韓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回溫的步伐可能會比發達國家更快,因爲這些國家相對而言更有能力化解疫情帶來的衝擊。儘管印度與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經濟表現持續承壓,但是從經濟前瞻指標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跌幅顯著較小,因此經濟復甦的起跑點也相對領先發達國家。此外,拜登就職後,美國新推出的貿易政策應有助於化解中美之間的貿易僵局,屆時全球貿易環境料可望改善,有助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目前主要亞洲國家已展現強勁的經濟復甦動能,一旦中美兩國關係有所好轉,屆時全球貿易環境可望更穩定,也更容易預測,這將進一步支持亞洲地區的貿易、科技發展、以及出口活動。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