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爆款基金頻出,年初至今已有超40只爆款產品先後成立。然而,回望此前成立的爆款產品業績,也並非均爲持有人創造了顯著的收益。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中郵基金旗下的部分爆款基金目前出現虧損,資產規模也在持續縮水,難擋沉寂之勢。一度創造出輝煌“戰績”的明星基金經理也因扭轉無望,轉身離去。中郵基金在沉淪的路上越滑越遠。

2021開年至今已誕生超40只爆款基金產品,推動爆款基金浪潮的力量或在於投資者對於基金賺錢效應的“極度認可”。事實上,並非所有爆款基金都能爲持有者帶來收益,比如,中郵基金旗下的部分爆款產品成立至今未能實現正收益。

截至2月6日,中郵基金旗下成立超1年,且首募規模超過50億元的權益類爆款基金共有3只,爲“中郵核心成長混合”、“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和”“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其中,“中郵核心成長混合”、“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目前皆爲虧損,基金淨值均低於1元面值。

中郵基金曾被譽爲“牛市戰車”,曾帶來“中郵核心優選混合”和“中郵核心成長混合”兩隻爆款基金,然而爆款基金的神話並沒有持續下去。然而,高開低走的中郵基金如今難掩沉寂趨勢,即使曾有任澤松精彩開局卻也難以扭轉基金頹勢。

中郵基金難守爆款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2021年開年至今,先後共誕生了47只首募規模超過50億元的公募爆款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類基金就多達44只,佔比93.62%。

然而,當下的爆款多數由頭部機構和長期績優的基金公司包攬,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即使發出爆款,也可能因投研能力不足而長期業績表現不佳。

而中郵基金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資料顯示,中郵基金旗下成立超1年,且首募規模超過50億元的權益類爆款基金共有3只,爲“中郵核心成長混合”、“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和”“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混合”。

這三隻基金皆出現在A股大牛市的背景下。

其中,“中郵核心優選混合”成立於2006年9月28日,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爲26.92億元。成立之初資產規模爲21.48億元,而後2007年三季度期末淨資產規模達到378.26億元后便一路縮水至今。

比照巔峯時期的規模,如今的“中郵核心優選混合”資產規模縮水了超14倍。2月4日,基金淨值顯示爲1.9689元,上期淨值爲2.0005元,日增長率爲-1.58%。Choice顯示,“中郵核心優選混合”年化回報10.15%,可見表現並不突出。

隔年8月,“中郵核心成長混合”成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爲63.67億元,2007年底顯示的期末淨資產規模爲481.74億元,該規模也是基金成立以來的規模巔峯,自此後資產規模基本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

相較巔峯時期,現如今的資產規模縮水了7倍多。2月4日,基金淨值顯示爲0.9693元。1月28日已顯示基金淨值低於1元面值。Choice顯示,“中郵核心成長混合”成立以來虧損3.07%,年化回報顯示爲-0.23%

同樣出現基金淨值低於1元面值的爆款基金還包括“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成立於2015年5月27日, 2015年二季度期末該基金達到了歷史最大淨資產規模62.71億元,此後資產規模同樣呈現遞減狀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爲18.63億元。

2月4日,該基金淨值顯示爲0.8010元,早在2015年6月19 日,其基金淨值已低於1元面值,爲0.9740元。Choice顯示,“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大虧19.9%,年化回報率爲-3.82%

目前中郵基金的爆款基金中還包括“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混合”,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5月14日,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爲17.34億元,2015年二季度期末淨資產規模爲104.94億元,此後資產規模同樣持續下滑。

2月4日,基金淨值顯示爲1.0900元。Choice顯示,雖然業績收正,也僅爲9%,年化收益率僅爲1.51%,遠低於多數基金公司同期成立的爆款產品表現

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2021年1月21日,中郵基金整體淨資產規模爲508.6億元。2016年一季度末淨資產規模達到 722.15億元的峯值後,逐漸下滑至2018年末的最低點299.02億元而後逐漸回溫。

回望巔峯時期,其資產規模曾由2014年一季度末的270億元增長至2015年年末的789.3億元。而今無論是中郵基金整體還是旗下幾隻昔日的爆款基金,似乎都存在着“開局容易,守局難”的現象,資產規模和收益表現着實差強人意。

破局者任澤松逐步“走下神壇”

值得注意,前述四隻爆款基金都誕生於兩輪牛市的大背景下。

有業內人士認爲“牛市戰車”時代的中郵基金的投研風格相對激進,“在市場行情整體向好的背景下,能夠實現基金淨值的快速上漲,但在行情出現波動時,基金的回撤也同樣較大”。

事實上,基金的投研風格跟基金經理息息相關,尤其是偏好個股,中郵基金亦是如此。

中郵基金成立至今,除輝煌開篇外,值得一提的要數2011年加入基金的任澤松。比如,中郵新興產業基金如今的表現就與昔日“公募一哥”任澤松的操盤風格有很大關係。

我們知道,任澤松是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碩士畢業。2011年4月加入中郵基金,2013年擔任基金經理,操盤偏好風格集中持股。

在擔任基金經理的首個年度,其執掌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便以80.38%的年化收益率斬獲當年偏股型基金冠軍,職業生涯完美開局。

在創業板低迷的2014年,任澤松憑藉所管理的“中郵新興產業基金”取得57.29%的收益而攬獲名聲。2015年“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和“中郵核心競爭”收益率雙雙超過100%。彼時2015年6月“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已實現累計淨值增長率高達705%,超過同期基金業績第二名150%。而後任澤松也成爲中郵基金的一塊“金字招牌”

但在隨後的2016年,“基金一哥”變身“踩雷王”,接連踩雷爾康製藥、樂視網和宣亞國際等的多支個股。

而當年任澤松管理的6只偏股基金二季度全部虧損,昔日的冠軍基金“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二季度虧損5.44億元,是二季度中郵旗下虧損最多的基金。2017年中郵基金以虧損超30億排名墊底,其近一半的虧損來自任澤松。

2018年任澤松選擇“棄公轉私”。

而昔日閃耀的冠軍基金“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在2016年一季度期末淨資產規模達到該基金產品歷史巔峯的110.34億元后便開始持續下滑,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17.94億元。

2018年末中郵基金又一次陷入到“踩雷”與鉅額贖回的風波之中。12月11-13日期間,中郵基金連發3份關於“旗下基金髮生鉅額贖回後實施延期贖回的公告”,相關基金遭遇鉅額贖回需要延續兌付。

不得不說,任澤松中郵生涯便是中郵基金的縮影,漂亮開局卻難掩頹勢,儼然沉寂。

中郵基金成立於2006年,藉着2007年“大牛市”的東風促成了“中郵核心成長混合”和“中郵核心優選混合”兩隻“巨無霸”基金的誕生,兩隻基金規模最高時曾達481.74億元、378.25億元,合計規模近900億元,即便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也絕無僅有,中郵基金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對於中郵來說,旗下基金規模連續多年大幅下滑,也令公司的盈利能力顯著下降。中郵基金產品不僅在大部分年份跑不贏大盤,甚至收益率一度跑不贏“剛兌”的銀行理財。而這樣的產品收益水平或許也難言市場號召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