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情萬家

導讀:獼猴桃緣何引起了人們的煩感?曾經的“維C之王”,如今黯然神傷

前段時間剛買了幾斤獼猴桃,個頭大,樣子好看,果肉緊實,但一喫才發現“巨豪酸”不說,還又青又澀,直接沒法喫,看來任何東西都不能只看外表,麻痹性太大,血虧!於是安慰自己放一段時間應該就會好點了吧,就如同野柿子一樣,估計等放置得軟了就好喫多了吧。

可有些事偏偏就“事與願違”,在放置了大半個月後,有的獼猴桃肉竟然直接發黃變質,開始腐爛了!而那些沒有腐爛的,則味道依然如故,未曾改變分毫……

多年來,由於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被人們稱爲“維C之王”,而現在的獼猴桃和以前的獼猴桃簡直天壤之別,這麼貴的水果扔了是真可惜,但沒有別的辦法,總這樣誰還敢再買?相信這幾年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吧。

近幾年的獼猴桃引發人們的煩感,從衆多網友的反饋中可以看出,已經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妥妥地一出“獼猴逃”大戲正在上演!究竟是什麼情況?如今的獼猴桃爲什麼就翻臉愣是“捂不熟”了呢?

一、提前採摘,降低了果實品質

很多人都一直認爲這是果農爲了能夠搶先佔領市場,從而採取的主動採摘措施,又被人們稱爲“錯峯交易”,在本該沒有上市的時期,強行讓產品上市交易,從而賺取“錯峯高收益”,別人沒有,就你有,這價格還不你說了算?

其實這是種很常見的營銷手段,只要在保證產品質量和品質的情況下,絕對是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這一次用在獼猴桃身上卻失策了,不僅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可觀收益,老百姓購買的獼猴桃根本沒法喫,反而造成了整個獼猴桃市場的低迷。

往年的獼猴桃果農其實也是提前採摘的,基本上消費者在購買後也要等幾天纔好喫,味道絕對是“扛扛滴”!但這幾年這種情況就幾乎消失了,迎來的是死放也放不熟,就算是軟了,也沒有以前獼猴桃的味道了,反正我是夠了這獼猴桃了。浪費了很多錢不說,還買了個“煩心事”。

二、市場消費低谷,造成交易低迷

一場疫情讓曾經火熱的獼猴桃市場也受到了影響,市場的低迷、熱度的減退,這都是預料中的事情。

獼猴桃的品種多樣性也是制約其發展的根源之一,優質的獼猴桃需要進一步的規劃,而品質低的獼猴桃品種則需要“大浪淘沙”該淘汰的要淘汰,不管什麼時候,好的終究會被市場接受,而不好的都會黯然離場,只是需要點時間罷了。所以,果農也不必擔心獼猴桃的未來前景。

三、受國貿弱勢及天氣的影響,出口量降低

這兩年,全世界的經濟狀況都非常頹廢,疫情的蔓延讓全球的所有經貿關係陷入了停滯狀態,剛開始的時候獼猴桃進出口量只能減少,不可能增加,但隨着我國疫情狀況的轉好,如今出口量也在逐漸地放大,但這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恢復期,畢竟人家那邊還“心急火燎”呢,哪有心情搞這些呀!

這兩年不僅疫情來襲,大自然也火上澆油,降雨量的暴跌暴漲,對獼猴桃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產量有了明顯的降低,市場價格自然出現異象。

結束語

其實獼猴桃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提前採摘上,這種情況還出現在多種果實上,比如黑布林、芒果、泰國榴蓮等。這種危害遠遠大於其它的因素 ,因爲消費者一旦出現了首次失敗選購,至少會隔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採購初期的狀態,這對於獼猴桃市場來說可不是件什麼好事,你覺着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