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25日,越南派出两百多名武装人员,侵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念岭,不仅如此,还在中国的国土上修建防御工事,越军在中越边境集结了大批部队,还叫嚣着“越南人的血流到哪里,哪里就是越南的土地。”

越南如此嚣张地侵略我国领土,我国秉着大国风范,本着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不将矛盾扩大化,但是越南不顾我国几次发出是严正警告,仗着背后有苏联的支持就为所欲为。

我国当然不会任由越南胡作非为,邓小平同志亲自点将,广州军区总司令许世友成为这次自卫反击战的东线集团总指挥,这次中央军委给予许世友很大的权力,西线的总指挥和副将都让许世友自己挑选。

许世友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的老战友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

许世友将军是一个不服老的人,已经七十三岁的他欣然接受了党中央派给他的任务,他相信自己宝刀未老,能够完成好这次任务。然而,七十三岁高龄的许世友却怀疑比自己小六岁的杨得志,还能不能像当年一样征战沙场。

许世友为了试试他这个老战友几斤几两,特意和杨得志比拼喝酒,杨得志喝了几瓶茅台后,还是不尽兴,还要许世友拿酒来喝。

许世友认为“能喝酒就能打仗”,看杨得志这么能喝,就肯定杨得志也是宝刀未老,完全可以做西线的指挥官,就这样,在许世友的推荐下,杨得志被任命为这次自卫反击战的副总指挥。

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帷幕,杨得志和许世友分别在东西两线作战,这场战役在两位的领导下,仅仅用了28天就结束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立下了如此大功的二人回到了国内,西线战场总指挥杨得志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许世友却离开了军队。

那么,同样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了大功的将军,为何战后,许世友离开了军队,邓小平主动让出总参谋长一职给杨得志,杨得志获得提拔而高升了呢?本篇文章,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对越自卫反击战,深度分析,战后许世友为何要离开军队?

越南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的领土,或者是藩属国、附属国,唐朝时期著名诗人王勃就是在写完《滕王阁》后,去投奔他在越南当县令的父亲,途中不慎落水而亡,这也从侧面证明越南当时是属于中国的。

但在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谁都无暇顾及南方偏远的越南,慢慢地越南就从中国的领土上分裂出去了,宋朝以后,越南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它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后来,中越两国先后沦为半殖民地,越南领袖胡志明都曾经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在越南战争爆发后(抗法斗争),中国在国家本不富裕的情况下,依旧无条件支持越南,身为越南的“老大哥”中国,不仅向越南派去了以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还先后给越南提供的物资共价值两百亿美元。

不久后,胡志明去世,黎笋上台。

此时,越南当局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以及中美关系的缓和。以黎笋为首的越南当局,完全倒向了苏联阵营,对苏联言听计从,苏越两国甚至签订了军事同盟协议。

苏联为了实现它的霸权主义,不断给予越南好处,挑起中越矛盾,而越南全然不顾中国曾经给予的帮助,现在居然反过来想对付中国。如此一来,中国就处在南北受敌之境。

而此时的中国,却不敢轻易对越南下手,一旦教训了越南,北边的苏联就会给我国北部施压,使我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更加不利的处境。

但是我们不能任由越南胡作非为。

党中央和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要给越南一些教训。

不久后,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在国际社会中,谴责越南的行为,并宣布向中国提供帮助。

与胡志明相比,黎笋更亲苏。

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向柬埔寨发动了进攻,同时在国内发起了大规模的排华运动,甚至宣布将西沙、南沙群岛纳入越南的版图范围。

1978年8月25日,越南派出两百多名武装人员,侵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念岭,不仅如此,还在中国的国土上修建防御工事拉铁丝网。

越南为了讨好苏联,派兵驱赶中国华侨,甚至派出了一个师包围了老街的华侨聚居区,他们闯进华侨的商铺,家中,无故掠夺财物,殴打甚至枪杀华侨;越军用他们手里的枪对着手无寸铁的华侨,无辜的华侨被迫流离失所,大批华侨被迫回国,越军的种种行为已经完全惹怒了中国。

1978年12月初期,党中央就酝酿着要惩戒越南,在党中央的示意下,二十多万人的军队集结在中越边境,只要党中央一声令下。对越自卫反击战就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党中央制定的战略决策是“以多击少,速战速决”。

然而,此时中苏关系比以往更加紧张,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很明显,在中越关系紧张之时,苏联要给中国压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79年1月,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美国总统卡特,以最高礼仪接待了邓小平,中美关系开启新的篇章,在美国访问期间,有记者就中越关系、越南侵略柬埔寨等问题采访了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笑着说:

“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而美国方面对此表示赞同,至此,中美两国对越南问题达成共识,出手教训越南已成定局。

此后,邓小平亲自点将,任命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为这次自卫反击战的东线总指挥。

许世友何许人也?他出生在河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年幼时,因为家中贫穷,许世友被送到少林寺学习当和尚,后来,许世友参加了革命。

在少林寺的经历,让许世友在军中武艺超群。许世友慢慢从班长、排长最后升到团长。许世友可谓是身经百战了,他曾参加过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参加过七次敢死队、参加过红军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屡立奇功。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党中央选择让许世友担任这次对越反击自卫战的东线总指挥,就是看中了许世友这么多年的作战经验,邓小平还特意给予许世友特权,让许世友亲自挑选西线总指挥,和自己的副将。

一向喜欢喝酒的许世友,在挑选将领的这件事情上,也选择用酒来决定西线总指挥选,谁最能喝,谁就来当西线总指挥。

金戈铁马几十年,将军中谁能喝谁不能喝,许世友心里也有点数。他心里的最佳人选是能喝能打的杨得志将军。

但是当时的杨得志已经六十八岁了。这把宝刀有没有老,许世友不知道。

于是他就请杨得志喝了一次酒。几瓶酒下肚,杨得志还是没有尽兴,还要许世友拿酒来喝。许世友见杨得志还是和年轻的时候一样能喝酒,就知道杨得志宝刀未老。

就这样杨得志被任命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战场总指挥。

那么,许世友看中的杨得志,又是什么样人呢?杨得志和许世友一样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杨得志在17岁加入革命起义,随后到达井冈山根据地,并且加入了共产党,杨得志也是一步一步慢慢爬上来的,他有着充分的作战经验,而杨得志参加过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平型关大捷。

1952年,被升为司令员的杨得志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

从杨得志的军旅生涯来看,其实战经验丰富,他本人的实力也不容置疑。

许世友在东线指挥,杨得志在西线指挥。如此布局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当邓小平访美归来后,中美两国从反对世界霸权的角度,站在了一起。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在党的授意下发表了一篇报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界的报告》,报道中向全世界宣布:

“越南严重威胁我国边境的和平与安全…… 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我国边防部队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许世友和杨得志分别率领军队从广西,云南方向,向越南发起进攻。

杨得志率领的西线第一个目标就是老街,想要攻克老街,就必须攻克红河。红河在我国流域内被称为金沙江,受地势起伏影响,老街此处的红河,水流湍急。越军想要利用红河天堑,作为抵御我国边防部队的第一道防线。

在红河一侧,部署了大量越军,越军在此处重兵设防,封锁河面。

我国边防部队一开始准备强渡红河,但考虑到红河水深浪急,并且,越军在此配备了大量军事力量,如果强渡可能会损失战斗力,经过指挥所的考虑,在部队执行强渡红河任务的前一天,部队接到了指令,改“强渡”为“偷渡”。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军边防部队悄悄的来到了红河对岸,就在先渡过红河的队伍架桥时,越军发现了我国边防部队。指挥员见到“偷渡”被发现了,立马下令还没有过河的战士强渡红河,一时间,红河两岸马达轰鸣,炮弹满天,枪炮声直到黎明才停下。

这个时候,我国的边防部队已经成功渡过红河,我军一举突破越军的第一道防线,并逐渐向越南南部挺进。

我国东线边防部队攻破了老街外围的第二道防线,成功攻进老街市区,很快东线边防部队连续攻克越南几座城市,中国军人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向越南南部进军。

此时,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笋才意识到中国军队的恐怖,他急急忙忙调来越南的王牌军队(316A师)。

不得不说,越南毕竟是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越军的316A师配备的全是苏联最先进的武器,黎笋相信,如此装备精良的部队一定能打败中国军队,他宣称:

“316A师可以消灭掉中国的一个主力师。”

越军316A师和中国军队,在代乃地区注定会有一场恶战,代乃地区有一座500米高的山,谁要是占领了它谁就能抢占先机。一开始越军的先头部队占领了这座山头。

杨得志立即命令部队占领这个山头,在和越军的一番较量后,制高点被我国边防部队占领。此时的316A师开始慌乱了起来,他们也顾不得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每隔二十分钟就开始向我国边防部队阵地发起进攻,企图夺回失去的阵地。

越军的王牌部队在我军边防部队面前简直是以卵击石,最终,316A师被我军打散了基建,几乎全军覆没。

杨得志所带领的边防部队在西线这几场仗,打得格外漂亮。那么,由许世友负责的东线战况又如何?

东线部队的首个目标是夺取越南的军事重镇高平,为了攻下高平,许世友让部队兵分三路。其中一路需要渡过朔江,朔江和红河一样山高水急;朔江和红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真正的一线天地形,最宽不过八米。

想要渡过朔江绝非易事,朔江也是高平战役中最艰难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日本和法国军队都曾想打下朔江,但都失败了。越军有了前几次的作战经验,他们相信只要守着朔江,就没有军队可以打进来。

朔江是进入高平的重要门户,越军在朔江有重兵,这也成为了我军攻打高平的一大阻碍,他们不仅依靠朔江的天险,还依据在战前占领的我国长排山为基地,长排山,山高、林密。

由于我国边防部队对地形和敌情的认识严重不足,在此处吃了个大亏,一度攻不下朔江,越军在取得第一次胜利后,越军却没有加大攻势,反而撤退了。

然而,这次越军的撤退只是为了诱敌深入,越军利用对长排山地势的熟悉,让战士分散藏匿在草丛、石缝中。等我国军队靠近后,再准确地狙击。

我国中央军委的战略是“以多胜少、速战速决”,而越南黎笋相应下达的作战策略是“以少胜多”,此处越军用的这一招就是想要以少胜多,敌人阴险狡诈,这可让进攻长排山的队伍吃了不少亏。

最后,指挥所决定改变策略,利用夜色占领长排山制高点,然后向下打;为了让部队能够顺利从北边上到山头,一部分队伍在东边炮击敌军来吸引守军的注意力,为北边的战士做掩护。

不久,我军终于占领了长排山制高点,战士们上下夹击,终于攻下了长排山。事后,进攻长排山的四排被授予“长排山英雄排”称号。

121师向高平西侧进攻,准备切断越军撤退的路;但由于该地地形崎岖,在穿插过程中,部队多次遭到越军袭击。部队翻山越岭,行进了80公里,但是伤亡很大,后勤补给不能及时到位,等到了约定时间的时候,121师还没能到达高平。

42军集结了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仅仅用了三个小时就到了东溪,随后一路恶战,为后续部队打开突破口。

在攻打高平的同时,许世友还派出部队同时攻下了同登、坂然地区;为了给越方一个教训,许世友决定继续南下攻打谅山。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谅山就被边防部队攻克,原本中央军委只是想“有节制的教训一下越南”,但是越南军方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依旧宣称“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谅山市”。

许世友可不是吃素的,见越南还没有吸取教训,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许世友继续向南推进,渡过奇穷河,越南此时无险可守。

东线作战也几乎是大获全胜。

从中国直达越南的交通枢纽也被我军掌握,只要一声令下,中国坦克等重型机械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来到前线作战,胜负已见分晓,炮火直指越南首都河内。

这下该轮到黎笋慌了,他立马下令在河内修建大量防御工事。各国驻越南代表团也开始向南撤离。

就在越南上下一片紧张的时候,中国却突然宣布撤军了。

我国本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一直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但越南一意孤行挑战我国权威,侵略我国领土,迫使我国进行自卫反击战,但我国秉“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次出兵只是为了教训越南,但绝不会侵占越南的领地。

打赢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杨得志和许世友无疑是最高的功臣,按照惯例,都应该得到重用的,在1980年,两位将军都进入了中央军委任职,但是二人职位的安排上却出现了反差。

杨得志被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而许世友却离开了军队。

就对越自卫反击战来说,许世友的表现优于杨得志,东线本就难以攻下,虽然许世友所在的东线,没有西线那么畅通无阻。但是,东线的作战一直都是许世友将军在统领。而杨得志在战后一个月就因为胃病离开了战场,在离开战场前,杨得志对接下来部队的推进都做了妥善的布局。

这次战争让中央军委意识到,先前中国军队一贯采用的战术已经落后了。现在需要对军队编制进行改革,而邓小平在3月份就主动让贤,辞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位(邓小平曾两次兼任这个职位),现在总参谋长职位空缺,急需一位在军中有资历、有战功的将军来补位。

关于总参谋长的任命,中央军委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个就是杨得志,而另一个自然是许世友了。但是职位只有一个,要从二人中选一个,中央军委也感到难选。

要知道总参谋长,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参谋部最高长官,对这个职位的任命需要格外谨慎。

那么,为什么最后总参谋长这个位置,交给了杨得志而不是许世友呢?

要知道,许世友是1905年出生的,在1980年许世友成为中央军委常委的时候,就已经七十五岁了,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虽说人家一心为国,但你总不能活活累死人家吧,让七十五岁的老将来带兵,这怎么看都有点不合适。

许世友以“猛”闻名,几十年来金戈铁马,一身的伤病。以前条件是不允许,现在条件允许了,当然该让人家休养了。中央军委在了解许世友将军的情况后,决定不再给他派发工作,让许世友将军安心的颐养天年。

而杨得志就和许世友将军不一样了,杨得志比许世友将军小六岁,身体情况也格外硬朗,当得知中央军委要自己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杨得志也是欣然接受。

能在暮年的时候还为国家效力,杨得志也感觉到十分的光荣和欣慰。

在担任了这个职位七年后,杨得志年老,也不得不辞去这个职位。而在这之前,许世友将军已经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

借此文章,向邓小平致敬,向许世友和杨得志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