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成語往往是由許多典故而來。小珏發現,《史記》、《戰國策》以及四書五經等書籍是成語產出的大戶。另外,《莊子》一書,也貢獻了相當數目的成語。與儒家學說不同,《莊子》往往從神話故事出發,虛構了奇幻的情節,最終達到說理的目的。

比如在《莊子·列禦寇》中,就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有個人見到了宋國國君,巧舌如簧很受歡心,得到了十輛錫車的獎勵。這個人興高采烈地帶着錫車向莊子炫耀,顯擺自己的水平很高。要是是孔子,一定會從仁義道德的角度,以現實爲基礎,說出一段耐人尋味的大道理。

然而,他遇到的是莊子,便聽到莊子講了一個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黃河邊上有一戶人家非常貧困,靠着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爲生。有一次,這戶人家的兒子還在河邊割蘆葦,因爲太過勞累,便坐下來休息。

他看到河面上波光粼粼,不由想到父親曾講過河底有許多珍寶,但因爲有一條叫驪龍的黑龍,異常兇猛,所以誰也不敢去。到底是年輕人,他就是想與其每天這麼風吹日曬的生活,還不如冒險潛到河底,找到珍寶,讓全家人擺脫貧困,也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於是,他脫掉衣服,毅然縱身一躍,費了好半天,終於潛到了河底。就在一片黑的時候,他看到前方有個發光的物品。順着光線游到面前,原來是一顆明珠。他立即抱着明珠,用力拽了出來,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後,他馬上穿好衣服,頭也不會就直奔到家裏。

兒子也是向父親顯擺這顆明珠,父親問他從何而來,他便一五一十說明了真相。父親心有餘悸地說:好險啊!這顆珍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價值千金。幸虧你是在他睡覺的時候偷偷拿到,不然就沒命了!

莊子說完這個故事,便對炫耀得到賞賜的人說:“宋國內部關係盤根錯節,遠比黃河水底更復雜;宋國國君的強大,遠過於驪龍,你能得到錫車,也不過是趁着宋王不清醒的時候,如果他稍微明白事理,你就成爲了一堆粉末!”

其實這個故事,小珏看來莊子流露出了濃濃了酸意。而且,神話故事情節與獲贈錫車的關係也不大。倒是故事中兒子向父親炫耀的這個場景,莊子一定也是在不經意間佔人便宜。所以,這個故事誕生了成語“探驪得珠”或稱“探驪獲珠”,名氣並不大,使用範圍也很小。

直到唐朝時,一次詩人間的聚會,將這個成語賦予了新的含義,也讓它成爲了許許多多文人夢寐以求的目標。

當時,白居易邀請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到自己府上做客。這都是名動一時的大詩人,自然要相互切磋,吟詩作對。他們本來商量以《金陵懷古》爲題,各人獻上一首詩。沒想到,豪爽的劉禹錫開口便是難以超越的名篇:

潮滿冶城渚,日斜徵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這首詩雖然不如劉禹錫的很多詩歌那麼出名,但貴在即興而作,一氣呵成。所以當他停筆後,元稹悻悻感慨道:

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餘麟角,何用!

他的意思是,我們四人一同尋訪詩歌的奧祕,你卻這麼快就找到了最亮眼的明珠。即便還剩下一鱗半爪給我們,又有什麼意思?所以,其餘詩人一同大笑,專心飲酒風月,不再提作詩之事。

“探驪獲珠”經過這四大詩人的演繹,才真正變得有意義,它比喻詩文寫作抓住了關鍵,含義深刻。後來文人們將它當作寫作成功的標準之一。

對於家裏有小孩的朋友而言,輔導一些成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些典故自己也不太清楚,生怕教錯了,很多讀者私信問過小珏有沒有什麼辦法。平心而論,現在的語文教育是越來難,小珏有時候也有無力感。但是,比我厲害的專家多得是啊,我們可以讓專家走進生活,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尋找答案,鍛鍊他們的自立能力。

推薦這套《笑讀成語全4冊》給大家,裏面有大量成語故事,基本上足夠日常生活實用。每則成語都配有詼諧生動、妙趣橫生的四格漫畫,爲孩子營造出輕鬆愉快地閱讀氛圍,讓孩子告別死記硬背,輕鬆掌握成語,從而汲取成語背後流傳千年的大智慧!正版圖書,原價145元,平臺和書店有活動,現在只要七十多塊,相當划算,我自己也入手了一本,鏈接奉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