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纔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瞭解。

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我舉一個例子,王德峯老師在講到緣起性空的時候,他有一個視頻講座,我看了一下,講得很生動,但是感覺,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比如說,他講到緣起性空的時候,說他原來並不瞭解緣起性空,直到發生了一件事,他才真正地領會了,就是說,某年他的父母過世了,然後呢,這個家就解散了,不復存在了,他於是真正瞭解了緣起性功的含義,就是——曾經沒有,將來也會沒有。

這樣解釋顯然是不恰當的,首先他並沒有說清緣起的意思,然後呢,對於“性空”的解釋也是不對的,把空說成沒有,那麼就是落於斷滅了。

《金剛經》有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取斷滅相。《六祖壇經》裏面,慧能大師特別強調:善知識,莫聞我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空,但不能執着於空,空是沒有實體,但並非一無所有,若說它有,也不對,空的實質是——非有,非非有。

隨緣聚散,隨業流轉,這纔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

家到了散的時候自然會散,親人到了離開的時候自然會離開,家或者親人,都是由於“緣起”而暫時假和在一起,並沒有獨立不變的主體,也不能自我主宰,而是依附緣起而暫存,依據因緣果報的規律而生滅。

親人離開,並不是永遠沒有了,而是換一種方式隨因緣業力而流轉。金剛經說,諸相非相,並沒有說諸相無相。

所以《心經》會說:色即是空,會告訴我們:色不異空,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原本具足 ,一切原本不增不減,你擔心什麼,憂慮什麼!

下面詳細講解一下,什麼是“緣起性空”。

緣,如果非要用文字來解釋,可以把它理解成爲一種作用力,事物之間會因爲這種作用力而產生關聯,失去這個作用力,事物現象也就分崩離析,不再交集。

比如說,某人寫了一個劇本,然後被導演看中,找來一衆男女主演、龍套、劇務等人,佈置好道具場景,這個劇組就成立了。

那麼,把這些演職人員以及道具匯聚在一起的作用力就是緣,因爲這個作用力,本來天南地北,甚至互不相識的人可以走到一起,但是,電影拍完了,這些人也就各奔東西,不會始終聚在一起。

而劇組的存在,就是由於緣起,但是,這個劇組並不會一直存在,電影拍完,維繫這個劇組存在的作用力消失,這個劇組也就不復存在。

但是注意,這個劇組雖然解散,但是很快這些人,這些物件,又會組成新的劇組,所以你如果把空理解成爲一無所有,就是錯了,如果認爲曾經沒有,將來也沒有,你就錯上加錯。

何謂性空。性,是性質,本質的意思,空,意思是非實有,但注意,不是一無所有。

很多人,包括一些教授和自媒體作者,都常常會把空解釋成什麼也沒有,這是錯誤的。

緣起性空,就是說,任何事物現象所呈現的狀態 ,都沒有真實不變的主體,或者說不能自我主宰,而是依附於外部條件或者作用力(緣起)而暫時存在,外部條件或者作用力消失,事物現象也就不會繼續呈現這個狀態。

緣起性空,諸行無常,所以,於一切法,不必執着,不取不予,這纔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