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金色的海。

科比去世第二天,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發了條推特,只有三個字:很悲傷。

上萬人在下面追憶悼念,發科比和櫻木的漫畫合影,如在一個寒冷清晨,丟了炙熱青春。

井上雄彥和他的故事,是那青春中最灼人的片段。

童年時,他生活在日本最南的鹿兒島,島上是風化老去的鄉鎮,島外是一望無際的怒海。

父母離異後,他隨外公一起生活,六年級時開畫漫畫,天賦驚人,外公評價“頭髮畫得和活人一樣”。

因家境貧困,他放棄美院,選擇了鄰近的熊本大學。入學後,他不願參加哥哥在的劍道社,加入了冷門的籃球部。

他堅持給漫畫雜誌投稿,《少年JUMP》編輯賞識他,推薦了份工作。

大三那年,井上雄彥輟學,前往東京,成爲《城市獵人》作者北條司的助手。

工作之餘,他模仿《城市獵人》,創作俠盜漫畫,但因人氣不佳腰斬,幾個短篇也不如意。

漫畫編輯找北條司催稿,意外看見井上雄彥在草紙塗抹,便問他準備畫什麼。他沉思一會說:想畫籃球。

很快,他在短篇《紫色楓情》中創造流川楓,在《喜歡紅色》中推出櫻木花道。少年紅髮如火,那是青春的顏色。

1990年,《少年JUMP》開始連載《灌籃高手》。連載前,爲忽悠編輯通過,他說,籃球只是幌子,這是個愛情喜劇。

彼時,亞洲男籃霸主是中國,11次亞錦賽10次奪冠,日本人很少打籃球,井上雄彥被迫在漫畫里加入規則講座。

時逢NBA黃金年代,海南的隊服取自洛杉磯湖人,湘北的隊服參照芝加哥公牛,而流川楓的投籃姿勢,復刻邁克爾喬丹。

NBA元素之外,那是一個充滿熱血的故事。世間百般艱難,但只要有勇氣就可一往無前。男兒當入樽。

漫畫影響力越來越大,1995年,《少年JUMP》因連載《灌籃高手》,單期銷量653萬冊,日本平均每12人便手持一冊。

《灌籃高手》單行本推出後,十餘年間,賣出1億4000萬部。

九十年代,臺灣最火綜藝《龍兄虎弟》,獨霸週末黃金檔,收視率連續三年無人能敵,最終卻敗給動畫片《灌籃高手》。

1997年,內地開播《灌籃高手》動畫片,因收視率太高,有南方電視臺被迫配上字幕:高考後還將復播,請安心備考

有人在虎撲追憶:

當時情況是什麼呢?馬路上這個點見不到人,小到7、8歲,大到25、26歲都在看。然後很快,整個區各種各樣籃球場。雨後春筍般建造起來,籃球風靡!我們都是學這個才懂籃球。

當年球場上,總有人模仿搶籃板的櫻木,跳投的三井,以及瀟灑上籃的流川楓。場邊有女孩圍觀歡笑。

親歷一代人常會說:不是因爲NBA纔看的籃球,而是因《灌籃高手》纔看的NBA。

那個紅髮少年和他的夥伴,給青春留下滾燙烙印。那個夏天陽光太足,回憶起來總睜不開眼。

當年17歲的姚明,常被人說成長得像赤木,他憤憤回應:你纔像赤木,你們全家都像赤木。

多年後,他到休斯頓火箭,看到總經理時,小聲問身邊人:你看他像不像安西教練?

1995年年底,《灌籃高手》如日中天,《少年JUMP》舉辦年會,衆人志得意滿,唯有井上雄彥角落獨飲。

此前,編輯部給他施壓,希望他把故事加長,畫完全國大賽,最好湘北奪冠,然後闖關升級,無限循環。

動畫片同樣也讓他失望:投資方突然撤資,而撤職之前,劇情已注水。多年後,他曾在另外作品抱怨:

“一個籃球場從那頭跑到這頭居然要幾分鐘,什麼玩意……”

1996年夏天,編輯部收到《灌籃高手》新一期手稿,打開後集體發呆。

櫻木最後一投逆轉山王工業,可湘北下一場便被淘汰,故事飛速跳到數月後,櫻木在海邊療傷,讀着晴子來信:大家都在等你回來。

長風掠過海岸,海波浩淼,如鹿兒島外一般自在。

《少年JUMP》苦勸無果後,一怒封殺井上雄彥。數千人給他寫信,請願讓灌籃高手復活,他執拗不肯。

對我來說,沒有其他結局比這個結局更棒。

漫畫版故事停在櫻木療傷,動畫版故事停在進軍全國,最後停成一代人的心結。

故事之外,《灌籃高手》引發的籃球熱潮仍在繼續。

在連載結束的1996年,日本籃球競技人數超100萬,達到有史以來頂峯。

10年後,井上雄彥創立“灌籃高手獎學金”,支持高中生赴美打球至今。

許多NBA球員成爲《灌籃高手》粉絲。球星格里芬說:他像櫻木花道,如有機會,退役後想去湘北執教。

故事的魅力已遠不限籃球。2013年,日本網站發起“改變人生的漫畫”調查,《灌籃高手》名列第一。

無數人在故事中汲取勇氣。林丹把動畫片片尾曲“直到世界盡頭”文到右臂上,這句也成爲他自傳書名。

在書中,他寫道:看着櫻木花道遠去的背影,如果有一天,我要離開摯愛的球場,留給大家的,可能也是這樣一幅畫面吧。

那個灌籃陪伴的夏天已經遠去,夏天中的少年已經長大,奔波職場,困守歲月。

疲憊落寞時,他們偶爾會想起那個紅髮少年的話:因爲我是天才啊。

2012年,學者紀連海在遼寧衛視節目中,一本正經地講了《灌籃高手》。

此前,他在《百家講壇》講的是和珅、劉墉和紀曉嵐。那期節目最後,他說:

看過《灌籃高手》的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可每個人都能在這找到相同的感動。

灌籃結束許多年後,有人在萬達廣場偶然聽到熟悉主題曲,發現身邊陌生人,都在一同哼唱。

人們對那個夏天充滿留戀。有人輾轉詢問井上雄彥,灌籃還有沒有續集,他答:一直想創作,但找不到當時感覺了

其實,《灌籃高手》有過一個短暫的續集,一次與那個時空的溫馨重逢。

2004年,爲感謝《灌籃高手》發行超1億冊,井上雄彥在神奈川縣一廢棄校舍內,舉辦了一場特殊展覽。

展覽名爲“十日後”,講的是漫畫結束十天後發生的事情。

井上雄彥構思兩天,畫了兩天,將故事畫在23個教室黑板上。他把展覽稱爲入口,所有人都能走到故事餘韻中

世界各地的讀者趕往神奈川,有人不遠千里坐飛機趕來,有人連夜開車帶着小孩趕來,教室桌椅已搬空,陽光灑在粉筆畫上。

井上雄彥未在黑板前設欄杆,“那是陪着我們走過青春的作品,大家都會珍惜。”

全程沒人觸摸黑板,人們只是安靜觀看,小心翼翼地走過一間間教室,希望時光更慢一些。

展出3天后,井上雄彥默默把畫擦去,掛着一身粉筆灰,向大家鞠躬致謝。

那一天下着小雨,活動結束後,讀者們在校門前依依不捨,不願散去,有人說:太美好了

《灌籃高手》故事至此再無下文,直至年初,傳出電影版的消息。

人們熱議全國大賽,重看當年動畫,吐槽中學班裏的流川楓,最後發現,我們什麼都沒忘記,只是不捨回憶。

豆瓣裏說,那些畫面讓人顫慄流淚;網易雲音樂裏說,那首歌讓人熱血沸騰;而那個夏天的故事,其實只講了一件事,就是相信。

相信可以入樽,相信可以取勝,相信只要沒到最後,就可憑自己改變結局。相信自己在某個領域是天才。

而所謂長大,就是相信消失了。

2016年,日本觀光廳發佈數據,江之島排在國人最想去日本景點第二位,僅次富士山。

那裏有個路口,動畫片中晴子曾在此對櫻木揮手。路口正對一片金色的海,不遠處便是湘北高中。

許多人跑到路口拍照,電車轟隆而過,海面波光粼粼,如重見青春。

有人在江之島的郵局,給自己郵明信片,寫下王小波的話:

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太陽初升時,忽然有十萬支金喇叭齊鳴。陽光穿過透明的空氣,在喑藍色的天空飛過。在黑暗尚未褪去的海面上燃燒着十萬支蠟燭。我聽見天地之間鐘聲響了……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時刻。

在路口連接的平行時空中,紅髮的櫻木沿着鎌倉海岸線奔跑。

未來還有無數情節等他,他都是主角。

那些故事可能很難,但他相信皆可闖過。

他身側有一片海,盛滿金色的希望。

相關文章